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王凤刚 《兰台世界》2005,(11):62-63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取"精忠报国,竭尽微忱"之意),山东省临清市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40年5月16日,他在湖北宜城南瓜店与日军的激战中,血染沙场,壮烈殉国.他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余国中战死的最高军队将领.  相似文献   

2.
宋哲元原系西北军冯玉祥旧部,中原大战战败后被张学良收编.先任陆军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军长,不久又改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 1935年,宋哲元任平津卫戍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冀察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35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华北日军阴谋利用宋哲元,煽动华北五省自治,使冀鲁晋察绥变成日伪自治区,以达到不战而统治...  相似文献   

3.
商豫 《湖北档案》2011,(8):45-46
宋哲元原系西北军冯玉祥旧部,中原大战战败后被张学良收编。先任陆军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军长,不久又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1935年,宋哲元任平津卫戍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冀察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华北日军阴谋利用宋哲元,煽动华北5省自治,使冀鲁晋察绥变成日伪自治区,以达到不战而统治华北的目...  相似文献   

4.
李兴中,字时甫,1895年生于直隶宁河(今天津市宁河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5岁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班学习。在校期间他学习优秀,意志坚强。毕业后被分配到段祺瑞部,历任见习参谋、连长、炮兵营长等职。因不满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愤然离职,投向了他认为是爱国爱民的冯玉祥将军部,并随冯玉祥一起赴苏联考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究竟留下多少遗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祥 《浙江档案》2003,3(1):34-36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光明磊落,不屈不挠,处处为民请命,时刻准备为国牺牲。每逢国家外患日亟,或自己处境险恶,他就预先写下遗嘱。因而,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遗嘱。对此,史家已有多文论述,如韦《冯玉祥四立遗嘱》(《档案与史学》1994年第3期)、郑永彪《冯玉祥的四次遗嘱》(《民国春秋》1999年第1期)、郑永彪《冯玉祥的五个遗嘱》(《炎黄春秋》、《中州古今》1999年第4期)、王冬霞《冯玉祥六留遗嘱》(《北京党史》,2000年第4期)。但冯玉祥在其一生中,究竟留下了多少遗嘱?笔者通过对《冯玉祥日…  相似文献   

6.
秋浦 《中国档案》2015,(3):76-77
抗战八年,最具血性的中国军人非张自忠将军莫属。时隔七十余年,捧读张自忠将军抗战文电,依然令人血脉偾张。捐弃前嫌血战临沂1938年3月,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进逼鲁南重镇临沂,临沂守将庞炳勋连电告急。张自忠奉命率第59军紧急赴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同是西北军出身的将领,性情却大相径庭。张自忠豪爽耿直,而庞炳勋却世故圆滑,素以避重就轻、保存实力著称。当年中原混战,庞炳勋曾夜袭张自忠师部,险些要了张的性  相似文献   

7.
曹锟,清同治元年(1862)出生于天津大沽的一户贫寒人家,少年时代贩过布,成年后投奔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升任总兵之职。1923年以贿赂国会议员手段,登上北洋政府总统宝座。但好景不长,一年后被冯玉祥软禁,后来回天津作寓公。[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史料》2007,(3):170-180
谢振平(1893-1937),北平陆军军医学校毕业,1922年加入西北军,历任陆军医院院长、少将军医处长兼省立平民医院院长,29军长城战役兵站医院院长等职。1936年1月任北平市卫生局局长。1937年七七事变,7月28日我军撤守时,谢振平受命留平安置卫戍医院八百伤兵。8月15日被日本宪兵队逮捕,遭非刑拷打,坚贞不屈,10月被秘密杀害。抗战胜利后,谢振平被国民政府追认为抗日烈士,入祀八宝山忠烈祠。[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自忠,字荩忱。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自忠奉国民党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日军周旋,希望为中央军前来增援赢得时间。后来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张自忠设计脱险,辗转抵达南京。这时很多舆论把北平沦陷与张自忠联系在一起,张自忠承受着很大的屈辱。存南京,国民党中央还张自忠以清白。1938年春。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  相似文献   

10.
王旭 《兰台世界》2012,(1):45-46
1924年10月中旬,直奉间的战斗仍未见胜负,处于对峙中。10月11日,吴佩孚亲自督战山海关,意在统一各军击溃奉军,但第二军司令王怀庆、第三军司令冯玉祥所部按兵不动,战争仍徘徊在山海关一带。吴佩孚命令王怀庆、冯玉祥火速进军从侧面牵制奉军,但两位司令不听从调遣,战局开始对直军不  相似文献   

11.
襄东战役为“枣宜会战”的第一阶段。1940年5月,侵华日军在园部一郎指挥下,以三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分三路西犯,企图先消灭襄东地区国民党军主力,然后略取宜昌。国民党政府以第五战区为主,组织二十六个师以上的兵力,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在北起豫南新野、南经襄樊、宜城、荆门、当阳一线东侧抗击日军。 在这一战役中,右集团军总司令、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中央集团军第84军第173师师长钟毅将军等壮烈殉国。现从馆藏档案中选出襄东战役史料发表,供研究抗日战争史参考,并志是役殉国的张自忠、钟毅及其他将士。  相似文献   

12.
1939年4月,张自忠将军率三十三集团军在取得襄河东岸钟祥县与宜城县交界处流水沟的阻击战中,当场击毙日军少将联队长1名,全歼一个联队的胜利后,为解决襄河东岸国车进军、物资运输、伤员转移、部队换防等带来的障碍,张自忠将军决定在钟祥县转斗湾关家山架设浮桥,并亲自向担任襄河东岸警戒的五十九军一八O师下达了架浮桥的命令。  相似文献   

13.
张轸(1894—1981)字翼三,河南罗山人。1913年考入南京陆军第三中学,1918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初选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4年回国后,在陕西镇嵩军刘镇华部任职。1926年转入国民革命军第6军,在程潜手下历任营长、团长、师长等职。1928年,程潜部被桂系瓦解后,离开军界回河南老家隐居。七七事变后,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先后任豫北师管区司令、国民党第110师师长等职。1938年3月,率部参加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会战后,升任第13军军长。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第66军军长,率部赴缅参战。抗战胜利后,历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河南省政…  相似文献   

14.
高树勋是河北盐山人,1916年投军冯玉祥部当兵,不久与石友三相识,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石友三当上营长后,力荐高树勋接任了他原任连长之职. 1938年抗战时期,李宗仁开始组织、运筹在山东枣庄等地展开台儿庄战役.高树勋此时任第一战区宋哲元部第六师师长.他奉命扩军,一个师编为一个军.时任宋哲元部冀北保安旅长的石友三,手下实际上有一个师的兵力,番号为一八一师.石友三为扩大自己的实力,便借参加台儿庄战役之机,也到处招兵买马,对外号称六十九军.  相似文献   

15.
何基沣同志1898年月10月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县,青年时代投笔从戎,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北平陆军大学,后投身手当时由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他参加过首都革命和五原誓师,由于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很快被提升为军官。1931年,西北军被蒋介石收编,何在陆军第29军37师109旅任副旅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东三省。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继续吞食我大好河山,1932年,  相似文献   

16.
高中 《兰台内外》2006,(5):18-20
广州马棚岗,李宗仁险遭不测李宗仁,字德邻,1890年出生于广西。军校毕业后开始步入军界,与白崇禧、黄绍声气相投,匀拥护创建民国、矢志革命共和的孙中山先生,并先后加入国民党,共组桂军,先后击败陆荣廷、沈鸿英、马晓军等广西大小军阀,统一广西。1926年,李宗仁又率第七军参加北伐战争。其实他的搭档白崇禧则出任北伐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两人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立下赫赫战功。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李宗仁被任命为国民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并奉派指挥桂系主力两个军与蒋介石、冯玉祥等军共同进行“二次北伐”,联合对张作霖统…  相似文献   

17.
王正廷,字儒党,浙江奉化人,肄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院。辛亥革命时曾任湖北军政府外交司副司长、司长,后被推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副议长,在北京政府中先后担任工商部次长(署理总长),参议院副议长。护法运动时追随孙中山南下广东,任非常国会参议院副议长,1919年出席巴黎和会。回国后在北京政府历任鲁第善后事宜、中俄会议督办、外交总长、财政总长、署国务总理等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外交部长、驻美大使,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筹备召开和会,以…  相似文献   

18.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校,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1914年,他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南下抗战。1940年5月1日,在枣宜战役(枣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国。1940年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送了挽词。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9.
李云龙(1919-1965):福建长汀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入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宣传员,八路军115师教二旅5团营教导员,鲁南军区5团政治处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8纵特务团、教导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34军100师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33军100师副政委等职,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高炮第63师政委,舟嵊要塞区岱山守备区政治委员、舟嵊要塞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因病逝世,安葬于雨花台功德园。  相似文献   

20.
张自忠将军(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4年投笔从戎,曾任29军38师师长、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1935年晋升陆军中将。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英勇抗日。1940年5月16日下午,在湖北宜城南瓜店前线为国捐躯,时年49岁。这里记叙他壮烈牺牲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