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倪升宏 《文教资料》2005,(5):131-132
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见,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质疑据心理学研究证明,“民主型群体”较之“专制型群体”,受到挑战的群体较之没有受到挑战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的新世纪。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是当代教学最前沿也是最根本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我们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要使学生“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代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新因素,我认为:实施开放式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培养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论》指出:当前音乐课堂教学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带着音乐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音乐教材”。近来又有专家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鼓励”与创新教育息息相关。在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充分发挥“鼓励”的重要作用,掌握正确的鼓励方法,不断地为学生“创新”搭起金色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由发展思想、个性特长、潜在能力”,包括观察力、分析力、推理力、想象力、记忆力、纠错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创新推动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行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在农村第一线的中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显重要。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本人就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张乐 《现代语文》2011,(3):33-35
引言 教育兴衰,重在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显而易见,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生物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其实就是知识和科技的竞争,时代的主题就是创新。为社会培养各种创新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赢得创新便赢得未来,而培养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问题的刨新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21世纪对人的需要。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作为人文科学,语文蕴含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广阔空间和多种契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21世纪对人的需要。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作为人文科学,语文蕴含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广阔空间和多种契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创造性人格。教…  相似文献   

14.
翟莉 《云南教育》2008,(14):41-42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音乐教学活动中蕴含着许多创新的因素,教师应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音乐艺术表现,不能用生产“标准件”的方法去教授学生。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笔者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中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初中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把现代化建设纳入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当代各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一致选择,教育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社会发展加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即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尚未知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历史重任。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 一、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推动力。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所谓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去探索和创造一些新的思维和事物,从而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观念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中注重每一个概念、问题等知识的讲解和  相似文献   

19.
小议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巧妙激疑问难,诱发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是学校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