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大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并开始具体部署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我国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和迎接世纪挑战而作出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自我国20年前确定实施沿海地区开放战略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地区布局上作出的又一次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东部地区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创造了高速度增长奇迹之后,按照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性举措。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全部在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这是个现实。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已日益成为我国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由于不发达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迥然有异于沿海发达地区,因而其发展乡镇企业决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成功模式,而应当从自身特点出发,寻找出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王保存 《未来与发展》1993,(4):10-16,20
自从1989年上半年以来,美国开始对其军事战略进行调整。1990年8月,布什总统提出“新的防务战略”。1992年2月,国防部长切尼在1993年《国防报告》中,将这一战略正式定名为“地区防务战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发展趋势必将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美国这次军事战略调整的核心是:由“遇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调整到“对付第三世界的地区性冲突”和“防止出现新的全球性对手”。其基本目的是:称霸全球,维持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并未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现象,这既与转出地区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有关,同时也受到了转入地区政府政策选择的矛盾、产业配套能力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物流成本高等的负面影响.指出转入区和转出区都做出产业政策和布局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产业转移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沿海十四个城市实行对外进一步开放,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素质各异,基础差别很大。如何正确选择、确定城市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达到对外开放的预期目的,是摆在沿海对外开放城市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谢圣赞 《软科学》2000,14(1):14-20
一、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圈的构建是跨世纪四川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十五”(2000~2005)时期和21世纪前15年(2000~2015)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开局阶段。在未来15年里,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四川经济追赶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知识经济的兴起必将对四川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严峻的挑战,周边省市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咄咄逼人的竞争压力,重庆作为中央直辖市,享有政策优惠和投资的倾斜,已成为内陆特区,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指出其根源在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资源配置效率,为缩小这一差距,本文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之下要素自由流动基础上的东西部联动发展的战略,并分析了这一战略的条件,相应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发展战略的思想,分析了实施这一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立了这一战略的二维矩阵框架体系,最后从知识产权创造战略、知识产权运用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知识产权环境战略和知识产权普及战略六个方面探讨了中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施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对于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且对于促进全国经济更大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这一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今年中央1号文件;举办了省部级  相似文献   

12.
产业政策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产业政策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影响,阐述了山东工业领域产业政策的框架体系,分析了当前产业政策必须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推进山东工业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战略决策的确立,对我省科技工作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14.
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和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和途径初探杨小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不发达地区经济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电子政务带动我国国内IT产业发展是新时期可能实现我国IT产业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电子政务系统国产化示范项目已经证明了该战略的可行性,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将战略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并形成良好的支撑体系与科学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耗竭性资源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路世昌 《中国软科学》2003,(8):118-121,129
耗竭性资源城市具有特殊的经济发展规律,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将导致地区经济的衰退。本文在系统分析该类地区经济特点和出现衰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是地区经济发展关键的观点,并提出了充分认识区位优势,转变思想观念;制订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以调整组织结构为突破口,提高现有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等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继建设四个经济特区之后,1984年6月又宣布沿海十四个城市为开放城市。这是党中央和国学院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一) 这一战略决策的意义之所以重大,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四个经济特区已经为开放城市提供了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的初步经验。经济特区是引进技术、引进外资的具有深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战略是根据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基本条件和对它们变化趋势的分析预测,制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以及为实现上述内容所采取的战略部署和相关政策。产业政策就是最重要的相关政策。因此,加强对区域产业政策的研究,将会推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向更纵深的领域前进。一什么是产业政策?根据日本成立大学教授上野裕人所下的较完整定义:所谓产业政策,是政府通过对特定产业的扶植和保护、结构的改善和企业救济,为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实  相似文献   

19.
“双核战略”,即为一项包含有两个内“核”的战略。这一战略概念及战略构想的提出,其依据是根据世界新兴科技革命及其产业革命兴起与发展,导致我国与新兴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结构上以及综合国力对比上,出现了新的差距;而其提出的目的正是想通过运用这一战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力,以防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双核战略”的发展构想,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现状,一个“核”主司与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个“核”则着眼于推动我国新兴自主科技及其自主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力国际竞争力。这两个“核”,其中,关系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成败的第二个“核”,在“双核战略”中总是处于主导地位。为能准确把握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提升状况,特用“郗氏国力方程”对“双核战略”的实施进行客观地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不同时期的发展有不同的指导理论及相应的战略选择。就目前而言,入世及大开发双重机遇下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只能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战略。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区位劣势,由此造成的发展环境级差和机会级差,以及区内各地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重大差别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