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号角。报纸没有言论,不算一张完整的报纸,报纸没有好的言论,不算一张好报纸。纵观县市报,言论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强新闻言论,是县市报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一、从县市报的现状看加强言论的紧迫感 县市报与中央、省报比较,最为薄弱的要算言论了。笔者对手头掌握的7个省的10家县市报1994年1月至3月的言论作丁一个粗略的统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和大报相比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从数量上看,这10家报纸属周三刊的4家,其余6家属周二刊,1月至3月共出版200期(只搜集到180期),言论共60篇,平均每期0.3篇言论,也就是说,平均每3—4期才有一篇言论。言论数量较多的湖北省随州报、仙桃市报、山东省平度大众报、四川省郫县报,平均每期也只0.6篇,有两家报纸1月至3月的言论加起来也不超过8篇。可见言论在县市报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
冯乐心 《传媒观察》2007,(11):58-59
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造就了报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县市报是最基层的一张报纸,它以传播党的方针政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深受地方读者的欢迎。同样,县市报副刊因其富有  相似文献   

3.
县市区域报有着自身“地域接近性”的优势,它最接近本土基层读者。当本地读者每天面对一大堆报纸的时候,往往最先阅读的就是自己县市的报纸。因此,县市区域报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关注本地人、本地事。  相似文献   

4.
正县市区域报全国视野追求的重要性就平面媒体而言,除了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级报纸外,无论省市县的媒体都只是区域性媒体,县市区域报是其中的重要一支力量。当然各级报纸的服务区域有大有小,但其区域性的属性不变。县市区域报的全国视野追求或者说表达,是一个老问题,但却有新的含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报纸的商品属性更加突出,因此,县市区域报首先要生存,其次要发展。要生存和发展,报  相似文献   

5.
戴军 《传媒观察》2007,(10):57-58
2003年全国范围内的报刊治理整顿,使县市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由党报向区域性综合类报纸的转型,使面向市场成为县市报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外地报纸特别是省、市大报的快速渗透,必将改变县市一级媒体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县市报作为一张基层党报,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使命和价值,也有着众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它是地方党委、政府和普通群众不可缺少的传媒工具。但由于其自身的年轻,县市报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要解决好报社及办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必须首先处理好“小报纸与大社会、正报与副报、办报与经营”这三大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三大关系,是办好县市报的基础和前提。 一、正确处理小报纸与大社会的关系 县市报虽小,但它所面对的县市也是一个肝胆俱全的大社会,所以,县市报应同样具有大型综合性报纸  相似文献   

7.
(一)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县市报纸同其它新闻媒体一样,也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到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去。加之当前报纸林立,争稿源、争发行、争读者已经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另外,许多迹象也说明,在激烈的报纸竞争中,县市报的某些方面还处于劣势,即:在权威性方面不如省以上大报,在可读性方面不如晚报,在知识性方面不如专业报。当然,我们也无需妄自菲薄,县市报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是离读者最近。 县市报如何充分  相似文献   

8.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由此出发,县市报的评论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的体会是“三化”:微型化、系列化、乡土化。多一点“压缩饼干”报纸评论宜短,小报评论更是如此。报纸评论的种类很多,县市报评论自然也应该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评论都要有一些;但是,在数量上应以短评、编者  相似文献   

9.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3家县市区域报,这些年,大部分被保留下来的县市区域报都获得了飞速发展.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县市区域报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县市报纸在地理上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对办好报纸显然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充分地利用这种优势,县市报就会象水中浮瓢,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我曾参加了在湖北襄阳报社召开的全国部分县市报业务研讨会;今年10月,我又参加了在浙江诸暨召开的县市报业务研讨会。事隔两年,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在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下,我们的县报在改革宣传方面的思路进一步开阔了;改革的内容进一步深入了;报纸和广大基层的读者更贴近了。从常熟市报《对外经贸》专栏说起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县市报纸一般早已改变了各部门工作简报的面貌,他们注意增加报纸的信息量,寓指导性于服务、信息和知识之中。在我的印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质媒体、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还来自许多不守规矩的无厘头报纸、DM杂志等。要防止县市报被边缘化,打造县市报的百年老店,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李树庭 《新闻前哨》2000,(10):23-24
中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县市报目前仍处在积累资金、逐步发展的艰苦创业时期。面对新世纪,这一批县市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再上新台阶,仍然是一个严峻的课题。笔者结合本报实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但长时期来,作为党报的县市报的读者群体比较单一。一般是注重了领导干部这一层次读者群的指导性,而忽视了平民大众这一层次读者群的可读性。主要版面所发布的新闻也绝大部分是地方党政领导的会议活动和公务活动。因此读者群体单一。这种长期单一的面孔又制约着发行,形成了一种发行形势愈…  相似文献   

14.
县市区域报前身是县市区党报,2003年全国报业整改后,性质发生了变化,之前是作为党的机关报存在,现在则变为综合性区域报纸。县市区域报是按照特定行政区域划分,限制在一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产业结构的发展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益民 《传媒观察》2011,(12):62-64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8家县市区域报。这些被保留的报纸同时也正由政府主导、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导、自负盈亏的企业。近年来,这些被保留的县市区域报,在"多元"经营上进行破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推进体制转换,拓展经营领域,实现量质并举的崭新局面。多元经营与多种经营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报社经营理念的转变,多种经营只是一种产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国已有县市报百余家,大多是县市党委和政府的机关报。从宏观看,是国家、省、地(市)报纸的补充;从微观讲,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由于发行范围多限于本县市,因此,奠定了县市报的地方性特色。作为县市报的副刊,在整个报纸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其地方特色更不容忽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所谓地方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民俗发展空间上所显示出  相似文献   

17.
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是建国以来中国报刊业最深刻的一次革命,而停办县市报,是报刊整顿中的重头戏,全国307家获得国家统一刊号的县市报90%被停办符合条件最终被保留下来的40多家,县市报绝大多数是市场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报纸,少数县市、报的前身因为是  相似文献   

18.
通常,报纸是一种城市文化,其主要读者在城镇;县市报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其主要读者在农村。当成千上万的农民手捧属于农民自己的县市报时,我们发现,作为城市文化的报纸,已不再是城市居民所独享的文化,现代农民也同样享受着城市文明的成果。从事县市报工作的人们为此感到自豪,也因此感到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19.
浙江萧山日报和义乌商报、广东珠江商报、江苏昆山日报,是在2003年全国范围报刊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4家县市报。在报业不景气和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4家报纸面向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成为县市报中的佼佼者。本文旨在总结这4家报纸在采编经营方面的特色,探讨县市报在市场化转型中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报纸2000余种,然而,其中直接服务于占全国总人口70%的农民的报纸仅有四五十种,千名农民平均拥有不到1份报纸。在这仅有的四五十份农村报中,只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南方农村报、大众报业集团的农村大众报等为数不多的报纸发行量尚算可观。由此看出,时代发展到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