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以锦 《新闻前哨》2007,(10):34-36
传媒教育的所谓"学",就是传媒学问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术",就是从事传媒工作的技艺,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对"学"和"术"的理解不同会引起这样那样的争论,两者结合得不好也会引发学界和业界的非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指责记者"越位"的事时常听到。譬如,人家司法部门正对一个案子审理,这边记者就"抢"了新闻;又譬如,某件事,人家职能部门未予过问久拖不决引起民怨,记者"抢"着去"协调"了解决了。如此等等。这是越位吗?我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手头有个现成的例子。天府早报经济新闻部记者张伟,化名何敏,孤身闯入四川新都县大丰镇铁路村一个"黑心棉"加工窝点72小时,体验"现代包身工"生活,白天与毒棉絮相拥而眠,晚上连续工作13个小时,吃的是剩菜馊饭,被老板及其手下严密监视,到同行记者们及执法人员前往"解救"时,已是一脸呆滞,目光…  相似文献   

3.
"演员"必须在舞台上演出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使观众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公平的评价.不管是那个行当的,演"生旦净末丑"也好,跑"龙套"也好,"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都会招来观众的喝彩或"嘘声".  相似文献   

4.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需要注意的是"装帧"与"装潢""包装"含义不同。"装潢""包装"是附加于  相似文献   

5.
贾保生 《今传媒》2010,(5):84-85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6.
<正>在清代公文中,"签"是上级下达给下级的常用公文,按传递的紧急程度分为风、火、雷三种"签",其中"火签"已经是公文传递中比较紧急的一种,但还有一种比"火签"更为紧急的是"雷签"。风、火、雷三种"签"在全国档案馆中都比较罕见,而尤其以"雷签"最为罕见,然而在宜宾市档案馆,"雷签"却有10多份。宜宾市档案馆保存的"雷签",如永宁直隶州为传唤各地经管社积(稷)各首士来府事行差役票、四川按察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谓"浮漂",非指大型通用辞书中"浮漂"释义,而是指钓鱼活动中某一专门工具,即各种大型通用辞书中所用的"鱼漂". 目前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钓鱼类连续出版物(期刊)共有3种,分别是:1984年10月创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主办的《中国钓鱼》(月刊);1993年7月创刊,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钓鱼》(半月刊);2001年1月创刊,由辽宁北方报刊出版中心主办的《垂钓》(月刊).在这3种正式出版的钓鱼类连续出版物(期刊)中,《中国钓鱼》将"鱼漂"称作"浮漂",《钓鱼》、《垂钓》皆将"鱼漂"称作"浮标".  相似文献   

8.
郭玲  张燕 《编辑之友》2001,(4):55-55
现代汉语中,通常用"作"与"做"的地方特别多.不论是日常生活语言,还是学术论著的书面语言,这两个字的使用频率均相当高.在口语中,由于"作"与"做"发音相同,而无须区别使用.但是,在书面语言中,要想正确使用"作"与"做"就比较困难了,往往出现两字混用和错用现象.这给我们在编辑加工、校对文稿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如何正确区分和使用这两个字,从而避免写作当中出现混用和错用呢?  相似文献   

9.
2014年的数字出版大致可用"起""承""转""合"四个字来描述:起"是亦喜亦忧的"异军突起";"承"为持续增长,可谓新常态;"转"指"转型",仍是老话题;"合"指"融合",已成新热点。纵观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见诸报端的一些大事要闻中能够梳理出重要线索。用"起承转合"四个字可以大致粗描出其特征。"起"是亦喜亦忧的"异军突起",且先按下不表;"承"为持续增长,可谓新常态;"转"指"转型",仍是老话题;"合"指"融合",已成新热点。  相似文献   

10.
"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由于很多重大的法律法规,很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都在"两会"上被提出,被关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两会".但由于人数所限,大多数公民还不能亲自到"两会"会场,这样,他们更加渴望了解会议动态,希望将自己的声音传到会场上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文献中关于"雨衣"、"浴衣"等词语用例的考察,指出它们其实是供僧尼洗澡时遮身使用的一块布,和我们平常所谓的"雨衣"、"浴衣"的意义和用法都截然不同;对相关词语用例进行了辨析,指出"雨衣"、"雨浴衣"多施用于僧,而"浴衣"、"水浴衣"一般只施用于尼;同时论述了僧尼洗澡使用"雨衣"的缘由和场合.  相似文献   

12.
自从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级电视媒体的大批记者走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的、带着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虽然不能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02年第2期所载李胜《冯镇峦"涪陵"籍贯质疑》一文,引《道光重庆府志》卷七《选举志》载云:"冯镇峦,合州人。清溪(按:今四川犍为)教谕,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举人。"(见该刊287页)《道光重庆府志》所载"清溪教谕"不误,但作者李胜给"清溪"一名加的按语"今四川犍为"是不确的。关  相似文献   

14.
从编辑的角度来看,一篇稿件的问题,除了审查选题是否合适,其他不外乎就是看内容与结构是否存在瑕疵。审阅处理稿件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将"全牛"和"肢节"做一次全面审视。下面我仅谈谈稿件结构格式中的"摘要"和"关键词"这两个"肢节"问题。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不得不谈。作为本刊的专职编辑,入职五年以来,处理稿件应已有数千篇,这其中,作者投稿时"摘要"和"关键词"直接可用的比例恐怕也就十之一二。遇到根本不懂"摘要"和"关键词"撰拟主旨的作者,总是要苦口婆心地去提示他如何根据我们提供的参考资料来学习完成。  相似文献   

15.
“想象”非“想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说明问题,先举几个例子:"她们把南京想像成另一个家了"①;"我实在很难想像"②;"女儿比老吴想像的要厉害"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去看"④;"常常想像着共产主义实现后的情景"⑤,等等,不再一一赘举。  相似文献   

16.
热闹一时的讨伐"闭口费"事件,渐渐平息了下来.现在回过头看看,是颇值得回味的. "闭口费"事件是由一家矿厂引起的.山西干河矿难发生后,为了掩盖丑事,堵住舆论的口,某些人向舆论界发放"闭口费".  相似文献   

17.
《档案天地》2016,(4):64
"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释义为: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解释为"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虫。这种小昆虫,学名"突灶螽",俗名"灶马",属直翅目蟋螽科。其名因地而异,重庆称之为"灶  相似文献   

18.
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是档案工作的本质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档案工作更是凸显了其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档案"一词又是缘何而来,最早的档案记载又是出自哪里呢?清代学者杨宾在其所著的《柳边纪略》中写道:"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这是有关"档案"一词的最早记载。"档",《康熙字典》解为"横木框档",就是木架框格的意思;"案",《说文解字》释作"几属",就是像小  相似文献   

19.
《现代出版》2015,(3):60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表示数量为二的基数词,"二"则还可以作表示顺序先后的序数词。比如"两层楼"表示楼房有两层,而"二层楼"则是指楼房的第二层。但当"二"与"两"都是基数词时,用法就有个习惯问题了。例如,"2000"一般说"两千"不说"二千",但22,000又  相似文献   

20.
一 编辑与校对如何区分"作"与"做"?这也许是绞尽脑汁想要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编辑们最感到头痛的问题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上对这两个字的区分完全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1998年制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以下称<细则>)第二条规定:"语言文字正误的判别,以<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第三版,以下称<现汉>)、<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等常用工具书为参考依据."然而,在"作"与"做"的使用上,<细则>却与<现汉>很不相同:<细则>"在图书中不论使用首选字和参选字都应看作是正确的"(第十五条)和"把量符号当作纯数使用"(第四十五条)中的"看作"当作",在<现汉>都被列为词条,但写成"看做"当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