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邵天松 《语文知识》2014,(12):10-11
在当代语文生活中,网络渐渐成为新兴的、有生命力的词语得以迅速流行的重要推手。首先,网络的迅速发展,催生出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而作为语言诸要素与社会文化互动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大量的网络新词。其次,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使得这些网络新词能够迅速传播,从网络词语开始陧慢地进入到全民词语中。在考察这些网络新词的来源时,我们发现在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中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即选取一个旧有词语,灌注新的意义,借助网络的传播,使之成为一个网络新词。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活的变迁必定会反映在语言中。笔者收集、分析了2008年来的网络新词,并与往年网络词语作了比较。阐述2008年网络新词传播时间更快,效果更强的特点;根据现代网络发展情况,剖析新词受众范围越来越大的原因;并从这些新词的字词特点出发,发掘其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鼓励大家以积极的态度关注新词新语。  相似文献   

3.
李丽 《邢台学院学报》2008,23(1):105-107
词语是语言变化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英语新词层出不穷.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源源不断地为英语注入新的活力.以隐喻的认知性质为前提,陈述英语新词的隐喻性以及新词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并强调这种文化因素在翻译网络新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沈晶 《文教资料》2008,(31):37-38
随着Internet媒介的交流的增多,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词语是网络语言的核心成分.网络词语分为四类:"汉字新词"、"表意数字"、"字母缩写"及"情意符号".网络词语的使用将会对部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电脑的输入方式.  相似文献   

5.
汉语新词新语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新语是反映社会新事物、新变化的重要语言现象,其特点是出现时间不宜太长,能反映新事物或包含新义项.从来源上,新词新语可以分为外来词、方言词和港台词、古语词及旧词新用、专科词语或行业词语的通用化、新造词语五种;从构成方式上,新词新语有缩略、添加词缀、仿造、修辞构词等特殊手段.新词新语是基本词汇的来源,应对其作有效的规范,主要原则有:交际原则,词汇系统的内部规律,品位原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表现在词汇上,就是新词新语的不断产生以及旧词语的逐渐消亡。本文主要讨论了近来产生的网络新词的一些情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何为新词新语;讨论新词新语的意义;现阶段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分类及其特征;网络新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写了语素“网”及其所构成的网络新词语,分析了网络新词的结构,对网络新词的规范化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词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集中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实态和大众聚焦点,新词的译词是外国友人了解我国社会文化发展较为直接的方式。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选取了2016年以来活跃在网络语言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词语,探究了其在网络上流行的原因以及日译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邓敏 《柳州师专学报》2012,(2):46-49,137
从词形、词音、词义等方面分析网络新词语的构词方式,并阐释网络新词产生的文化背景,有助于认识网络词语,促进语言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词语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探讨了现代汉语网络词语的产生动因,认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社会大众心理等因素催生了网络词语。归纳了网络词语的来源,即:谐音、外来词、方言词、旧词新义、简缩造词、自创新词。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网络词语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给予网民巨大的联想空间,网络词语大量产生的背后有其独特的联想机制。词的音、形、义三方面都可以作为联想关系物来产生网络新词,有时,网络词语产生的联想机制非常复杂。丰富的联想造成网络词语具有鲜明的新异性,而网络词语之所以能够体现出极强的新异性,原因在于网络词语的符号混用性和隐蔽游戏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词是指"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网络新词的产生多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经验与感悟,与人们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被大众所接受。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研究网络新词中的认知隐喻现象,旨在阐释隐喻与词语发展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对认知隐喻概念的理解,也加强了对网络新词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新词是词汇中最能反映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变化的一部分词语,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新词的大量涌现,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本文将以《2006年汉语新词语》为对象,对新词做定量分析,归纳总结现代汉语的新词的性质、特点及造词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网络新词的研究多局限于对其分类,以及应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而且是从网络词语产生和发展的整体角度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其中一类即合音新词为对象,从它们出现和使用的环境出发,试图从语言音节的构成以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探讨以“表”、“酱紫”、“造”等为代表的合音新词产生的原因,认为连读快读造成音节简化是这类合音新词形成的表象原因,在连读造词背后是人类的心理认知中的隐喻机制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最后论及这类网络合音新词对语言和社会产生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语言尤其是词汇系统也在发生着变化。从网络新词的特点、构成方式、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对网络新词规范与约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论网络流行语中的"貌合神离"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春 《现代语文》2006,(2):65-67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群体,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新词新语大量涌现和新词义迅速产生的同时,一些词语出现了一种"貌合神离"的现象,也称为词语移用.本文具体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途径,并进一步探求了这一现象带来的结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理都懂""城会玩"等一系列三字词语,这些词语因其结构简洁、含义丰富而十分流行。主要探讨这些网络新词的构成方式,并对这些词所含的感情色彩和它们的形成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探析网络歧义句的成因、分化与消解和语用效果,指出网络歧义句的新颖之处大多与网络新词的出现有关,这些词语往往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新的读音,使语言表达有歧义现象。语法、语义因素引发的歧义则是新时代网络语义与原有语义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词语是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而生的一种语言,如今大量的网络新词涌现出来,从各个方面反映着中国当前的社会生活。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对外汉语教材而言,应该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该部分词语,既体现对外汉语的时代性特征,又不违反语言规则,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追求经济、快捷及方便的表达要求,网民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词语。其中,使用谐音手法创造的新词占了网络新词的很大一部分。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网络谐音字词进行探究,即谐音字词的分类、网络谐音与传统谐音的区别、谐音字词产生和流行的动因分析。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谐音现象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