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处置式”是王力(1944)提出的一个术语.广义式、狭义式、致使义式三类处置式的产生时间和形成方式不尽相同.广义处置式已见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以”字结构,唐代“把”字也开始进入广义处置式.广义处置式和狭义处置式都来源于连动式,只是条件不同.致使义处置式最早见于唐五代时期的文献.这类处置式主要是广义处置式和狭义处置式结构类推或功能扩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处置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把字式和将字式.处置式大致产生于公元7世纪到8世纪之间,且不同的时期,处置式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通过对《牡丹亭》中的“把”、“将”字处置式进行统计和考察,发现处置式在明代的发展呈现诸多特点,即“把”字渐趋发展,“将”字逐渐式微,谓语部分结构形式更加复杂,处置式、使成式...  相似文献   

3.
在语法史的研究上一般认为,汉语处置式的产生是在唐代。本文通过大量语言材料,论证了早在上古汉语中就已经产生了完备的处置式,它以介词“以”作为标志。这种处置式和后来的“把字句”在主要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点上是一致的,这些特点包括:提前宾语的功能;动词的处置语义;“以”字宾语的有定性等等。本文还同时讨论了上古处置式从主要动词上分出的不同类型、它们所具有的专门的语义和语法特点、最后探讨了这种处置式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4.
汉语连动式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利 《大学时代》2006,19(2):18-19,8
连动句是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关于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已有50多年,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还没有一个定论,存在很多分歧。本文将对汉语连动结构的特征与其他一些结构进行比较,重新界定连动式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从汉语史来看,近代汉语时期是处置式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唐五代以来在“把/将+NP+来”动宾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把/将+NP+来+VP”结构是近代汉语中才存在的一种句法结构形式,它也是现代汉语处置式又一重要来源。其发展演变的途径是:“把,将+NP+来+VP”形成之初是一个连动结构,“来”作为动词“把,将”的补语,为趋向动词,后随着VP语义复杂化以及“把/将”所带宾语的泛化,“来”字逐渐虚化为一个无实义的语助词而脱落,“把,将”表“持拿”“牵引”的动词意义也逐渐弱化,最终语法化为处置式的语法标志。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着用同一个语法标记来标记处置式和被动式的现象,这个语法标记大多来自“给予”义动词.本文首先对这种现象做分类分析,接着从不同词汇意义来源角度揭示“给予”义动词的不同词义发展路线及其语法化路径,对当前汉语方言共时平面上施受同标记现象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处置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古老的句法现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萌芽。它是汉语语法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介词将宾语提前,使句法关系更加合理,语言富有节奏感,表现力更加丰富多样。文章主要介绍了处置式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以求对汉语处置式做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处置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古老的句法现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萌芽。它是汉语语法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介词将宾语提前,使句法关系更加合理,语言富有节奏感,表现力更加丰富多样。文章主要介绍了处置式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以求对汉语处置式做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处置式主要包括“把”字句和“将”字句两种形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两种形式的区别:1.产生的时代不同;2.使用频率不同;3.语体色彩不同;4.使用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0.
处置式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法结构,它一直是汉语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对汉语处置式历时起源与演变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现代汉语共时的研究在此不做介绍。我们认为只有理顺处置式的历时发展脉络和规律,才能真正把共时的语法现象研究透彻。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15-120
基于构式语法的视角,汉语"将"字处置式的演变路径为链条式:率领义连动结构>持、拿义连动结构>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将"字处置式的演变动因是受到语境、构式与词汇的压制,以及转喻机制及汉语自身规则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兼语式、处置式中,"指宾"副词主要有两种排列方式:1.V1之前;2.V1之后、V2之前。从上古汉语至近代汉语,"指宾"副词序位变化的趋势是:从V1之前向V1之后、V2之前移动;引起这种变化的内因是V1的虚化,不担任句中主要谓语。这是汉语"事理常规语序"原则及副词"语义接近原则"的双重体现。"指宾"副词序位的调整与处置式的发展也有一定关联。副词的"隐性"位置研究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发表了陈初生同志的《早期处置式略论》一文(以下简称陈文),该文列举了若干金文和古代典籍中的例句,对处置式的早期形式进行探讨,认为“‘以’字句是处置式的更早期形式”,而“西周时期的‘以’字句是处置式的更早期形式”,而“西周时期的‘以’字句实为汉语处置式的滥觞。”陈文的这一论点,把处置式这一特殊而重要的语法形式产生的时间提早了一千多年,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仅就以下三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并与陈初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目前,词汇学界大多依据词语的时间、来源、语法规范和符号学的不同标准来界定新词新语,使汉语新词词典的编纂出入较大。文章从梳理、分析以往界定新词新语的做法及存在问题入手,进一步提出合理界定新词新语的方式方法,即应着重围绕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任一因素来展开,充分考虑新词新语的意义阐释、合乎汉语造词规则、具有普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数学质疑式阅读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数学质疑式阅读活动中的数学质疑式阅读能力进行分析探讨,在对数学质疑式阅读能力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点从数学质疑式阅读活动的语言转化、问题解决和信息获取三个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并对每类数学质疑式阅读能力进行举例分析与说明,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前人对汉语移就辞格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界定、分类、语义特征、心理基础和美学价值等方面,很少从认知角度来解析移就辞格,故笔者试图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和关联理论对汉语移就辞格做出相关阐释和论证。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移就构式是词汇之间语义压制的结果,且具有不可推导性;构式不仅存在于词汇层面还存在于句法层面;认知语境是影响汉语移就辞格使用的主要因子,移就辞格和其他话语表达结构都包含着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7.
汉语成语可以看作一个原型范畴,其成员分为典型的成语和不太典型的成语.它们依据成语的典型度不同而形成一个连续统.成语的典型度可以从源流、字数、形式、意义和功能几个方面来考察.汉语隐喻性成语也是一个原型范畴,典型的汉语隐喻性成语是具有隐喻性、经典性和沿用性的四字格构式.  相似文献   

18.
处置式是一种容量较大的句法构造,在现代汉语中,处置句一般用介词性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前,具有表示处置的意义。在近代汉语中,处王句常用的介词性动词有“将”和“把”两种,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把”字式处置句。“把”字式处置句在唐朝已经出现,这一时期的把字式处置句有“把+宾语+动词”以及“把+宾语1+当作/看作/唤作作+宾语2”这两种结构,其中第二种结构里,宾语1和宾语2实际上指同一事物;宋元时期把字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动词前出现副词,动词后出现补语及宾语。且副词、补语及宾语,可以是十分复杂的构造。明朝以后,“把”字式处置式已经成熟,但与现代汉语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处置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见句式,因为常用"把"引出动作的受事,也叫"把"字句。这种句式在结构上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总起来看可分为带处置标记的和不带处置标记的两大类,从语义上看,这种句式含处置意义。本文主要从句式结构和语义角度考察这种句式。  相似文献   

20.
《蜃楼志》,清代小说,属于近代汉语的语言范围。本文选择《蜃楼志》作为处置式研究的语料,把它看作明清时期的语言,文章拟在充分汲取前贤对处置式研究成果,对《蜃楼志》的广义处置式结构的基本特点和类型进行分析,据统计,文本中的广义处置式主要有“处置(到)、处置(给)、处置(作)、处置(告)、处置(成)”五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