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石岩崖画彝文配图,图绘“怪异人”、“半人半兽人”、“标准人”形象,对应彝族人类起源神话的化生生人、感生生人、性生生人神话思维.崖画折射出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的游牧经济生活,又与今天开远高寒山区彝族活形态的人类起源神话链接,形成一条源远流长的人类起源神话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2.
"石生人"母题的传承与文化内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灿若星辰的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尤为多姿多彩,其中石生人神话以其丰富的内涵、奇幻的想象而蕴含着独特的魅力。本文将从石生人母题的演变轨迹和相关的文化民俗事项,揭示其传承和演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几乎都有关于人类起源于何处的故事。有两种较为普遍的说法,一种是自然生人,即人类是从自然物中产生的,包括矿物以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除了自然生人外,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更多的是由神来造人。神造人神话的产生摆脱了原始宗教对自然图腾祟拜的影响,把人类的诞生与自然的形成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树生人神话传统与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的联系为切入点,并把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置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指出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脱胎于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树生人神话,与早期原始先民树木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根源为"万物有灵"观念。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要重建当代社会与神话传承的联系,利用象征——民族神话、图腾物来神化本氏族的起源,在其发展历程中,既保留原有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和借鉴北方草原民族神话元素,给自己增添了文化内涵和时代韵律,为族源传说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认为《西游记》和《红楼梦》都受到了"石生人"的神话传说的影响,是按照"石生人"的模式来结构故事的。《西游记》比较严格地套用了"石生人"神话的故事模式,而《红楼梦》则由于创作时间晚,更由于受到《西游记》的影响和其本身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这一故事模式有较多的变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树生人神话传统与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的联系为切入点,并把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置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指出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脱胎于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树生人神话,与早期原始先民树木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根源为“万物有灵”观念。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要重建当代社会与神话传承的联系,利用象征——民族神话、图腾物来神化本氏族的起源,在其发展历程中,既保留原有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和借鉴北方草原民族神话元素,给自己增添了文化内涵和时代韵律,为族源传说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女娲神话的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娲补天神话既反映了远古居民对中华大地地理形势的认识及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中国最早的石图腾崇拜,并且对中国人“补”的思维方式及拼搏奋斗精神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女娲造人神话展示了原始时代人们生育观念的三次演变,即由女神化育生人到抟黄土做人再到男女共同生人的过程。女娲死后又成为最早的高裸之神(俗称送子娘娘),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8.
“女娲作笙簧”神话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娲作笙簧”神话植根于先民生殖崇拜的化土壤中。神话中女娲所作之笙簧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作笙簧乃是一种乞生巫仪,整则神话象喻性地表达着先民对两性交合方能生人的认识。由于女娲所作之笙簧在上古有两性交媾的原始化内涵,有生殖人口的神秘功能,后世婚恋和乞子乃至乞求再生民俗中多以“笙簧”作为化形具。这些笙簧民俗事象可以说是笙簧神话中生殖母题的化蔓延和世俗化流变。  相似文献   

9.
神话作为一切文化的源头,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浅析维吾尔族神话传说中植物观在传说、故事和今日生活中存留的痕迹以及这种服始的观念今天依然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彦女,1980年生人。福建省厦门市湖里中学专职心理教师胡宏保男,1975年生人。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李月芝女,1964年生人。北京市大兴第五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彭玉华女,1968年生人。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中学专职心理教师石建军男,1976年生人。山东省济南市第九中学专职  相似文献   

11.
植物意象是两汉诗歌作品中的重要意象类型.汉人有感于其随时序而荣枯的特性,在对这些植物展开书写时,往往援之以譬己身,通过对植物盛衰生死的描绘,抒发自身对生命短促与时间永逝的感慨,这些意象彰显了汉人诗歌中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汉人于墓前植树的传统,也使得松柏、白杨等树木类意象常与书写死亡的诗歌相伴而生.结合上古神话中群帝凭...  相似文献   

12.
开花植物的成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长身体",所以又被称为营养生长阶段;等营养多多、身体棒棒的时候,植物就会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也就是开花、结果.为了吸引帮手来传粉,有些花朵开得格外艳丽,装点了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的事物,自然逃不过古人的双眼,他们用各种各样的神话和传说,来赋予花朵别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人论》是恩思特.卡西尔著作中重要的一部作品。《人论》中的第七章是以神话与宗教为题而展开的研究。卡西尔第七章的神话理论十分有助于阐释民间故事中的民间信仰。本文拟从卡西尔神话理论的角度出发来解读伍家沟鬼神故事中的民间信仰观并通过这种解读寻找出故事里原始思维观念中的积极元素。这些元素对于现代人按规则办事、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正确理解人与动物植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TOP TEN作者     
理论探讨深入,实际操作负责. 创新意识浓厚,科研成果众多. 陈云 1974年生人,福建省长乐市胪峰小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15.
在中、日、韩东亚三国的传说中都存在着"竹生人"这个故事情节,故事中经常会有一个长者从劈开的竹筒中获得孩子,并将其养育成人。三国的"竹生人"故事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较中日韩三国的"竹生人"传说,分析故事表现形式的异同和不同国家"竹生人"传说同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科研课题挂帅,专题讲座精彩. 论文专著丰厚,心育创新人才. 傅荣 1957年生人,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任,副教授.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审美精神主要由诗意思维、神话意识和寓言方法等要素构成.庄子是一个诗性主体,他以诗意思维创造感性的审美意象和神话意象.以“道”的神话为基石,联袂形成“自然与自由的神话”和“平等民主的神话”,确立“敬畏生命的神话”和塑造“真人神话”,建构“至德之世的神话”和超越生死的逻辑的“至乐神话”、“唯美主义神话”、“历史主义的神话”等审美结构.《庄子》的神话包含着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它使哲理和美感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和神话意识密切关联,庄子以寓言方法蕴含空灵的哲学智慧,赋予寓言以想象力和美感,以故事和情境达到思之启迪和美之生成.  相似文献   

18.
杨利慧教授的〈神话与神话学〉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神话学课程的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此之前,国内也出版过多部神话学概论性著作,这些著作为神话研究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入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神话与神话学〉的出版则标志着神话学这门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9.
M4就是4个Man。 潘文彬,1966年生人,1985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现任南湖一小副校长,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祝瑞松,1973年生人,1994年毕业于无锡师范大专班,现任校常务副校长。 邢跃武,1968年生人,1990年毕业于南京教育学院,现任校教科室主任。 刘荃,1973年生人,1991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现任校教科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82年第2期发表的叶春生同志的《神话理论新探》一文,其主要观点在于说明神话是不断发展的,神话、传说、神话故事、“科学神话”没有什么不同,可统统看作是“神话”.我对这个观点不能苟同.鲁迅、茅盾等对神话定义早有精辟的论述,并严格划分了神话与传说的界线.而神话故事、“科学神话”这些晚出的文体,更与神话有明显的差别.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几种文体的内涵和特质作简单的叙述,并进行多角度的相互比较,以说明它们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质变.神话、传说、神话故事和“科学神话”是常见的几种关于“神话”的文体,但绝不是可以混用的同义词,而是各有内涵的不同概念.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观点,我们知道,定义的元素,“一个是属,另一个是种差,并且只有属和种差述说本质”.神话、传说、神话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