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画欣赏     
《师道》2002,(7)
石 湖 图[明]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璧,字微明,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是苏州文坛画界继沈周而起的一中心人物。绘画为“吴派”二大家(沈周、文徵明)之一;文学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杰”,或日“吴中四才子”;在书法方面也是明朝一代大家。 石湖在苏州西南.距城六公里,是太湖的一个内湾。《石湖图》以横卷形式表现了石湖的秀丽风光。文徵明的画注重抒情昧和书卷气,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爱好。因此,他的山水画深受时人珍重,流风余韵,传布甚远。该画为纸本水墨,纵30 3厘米,横1s6 2厘米,藏苏州博物馆。名画…  相似文献   

2.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乡村惯有的宁静。来人一副衙门里当差的打扮,说起话来眉毛向上挑着":你是沈周吗?太守有令,征召你进城服劳役,为太守作画,现在就走。"沈周是明朝时的书画家,风流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皆出自其门下。不久前,苏州城新来了一位曹太守,盖了一座新房,落成之后就征召当地有名的画工,要求他们把楹梁之间都画上画,装饰一番,沈周的名字也在征召令中。堂堂大师却要降身去做一个画匠,他的朋友听说后都很气愤,说:  相似文献   

3.
结合汪野亭与沈周的个人经历和心理历程,从创作风格、创作题材两方面比较沈周文人山水画和汪野亭山水瓷板画之间的异同,探寻沈周的创作对汪野亭的影响,以及汪野亭自身作品独有的特色,以期进一步认识汪野亭的瓷板画创作。  相似文献   

4.
《南濠诗话》是明代中期著名学者都穆的诗学著作,在当时诗学领域有较大影响。都穆作为明中期一位重要学者,与唐寅、文徵明、沈周等皆有交游,学识渊博,多有涉猎。《南濠诗话》作为都穆诗学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贵忠厚、伸宋诗、重真情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明中期吴中地区涌现出以沈周、唐寅、文徵明、祝允明为代表的众多文人,但他们的文学创作长期被书画才艺所掩盖,在文学史上他们是否成一流派也无定论.试图从流派统系、流派盟主、流派风格方面对这一时期的文人、文学进行考察,进而确定他们是否构成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底,吴老师专程前往苏州博物馆观看文徵(zhēng)明书画艺术特展。苏州古称"吴",明代苏州经济文化繁荣,是当时全国的书画艺术重镇,因此有"天下书画归吾吴"之说,这个"吴"可不是吴老师的姓,而是代指苏州地区。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王宠、唐寅等书画大家为  相似文献   

7.
邹一桂山水册页文徵明 山水画面历史画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文物陈列室掠影(九)@金志霖 @龚若栋  相似文献   

8.
明四家是我国历史上优秀的画家,他们用其独有的绘画艺术风格征服了所有人,从而名垂青史.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他们融各家之长,手法灵活多变,构图不再遵循揖让的传统格式,自由安排,强调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9.
唐伯虎推窗     
江南才子唐伯虎,少年时代便喜欢画山水、人物、石头、松竹。母亲见儿子有些天赋,便决定让孩子到大画家沈周那里学习深造。沈周老师见小唐伯虎俊逸清秀,聪明伶俐,高兴地收下了  相似文献   

10.
想起那盘棋     
偶然间看到文徵明的一幅画,浅浅的山水之间依稀可见两位隐者悠然对奔。山清水秀,烟波浩渺,让人忘却了世间的烦恼。我曾想,人生在世,倘能隐居山林,一棋一知音足矣。没错,就是那盘棋——盘残局,稀稀零零的几颗子,一如  相似文献   

11.
仇英是吴门画派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合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文章介绍仇英的艺术生涯及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分析《清明上河图》在摹古方面的过人之处,从青绿重彩视角分析其对树、石、山、水、舟、车、建筑等景物在同图本用笔、用墨的变化,重点突出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对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的继承、发展,探究仇英在《清明上河图》创作中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知道,礼尚往来从古至今都有,只不过今日将其演化得更加金钱化了,那么在古代,古人如何送礼呢?500年前的古人盛行互赠书画礼物。今日远行,朋友送我一幅《江岸送别图》,改日友人生日,我就回赠《古松》祝寿图。这种艺术品的礼尚往来是一个循环不息的游戏,但若问这个游戏是否有趣,沈周必定会哀叹一句:"岂是游戏哉?还债耳。吾在,此债不休。吾死,则已矣。"文徵明也会长叹一声:"嗟乎!纷纷画债未能偿,日日挥毫不下堂。""送礼游戏"的规则奠定了明代艺术圈的氛围。500年前的古人,贺寿、新婚、赴考、远行……所有的大事与典礼都离不开书画礼物助兴。朋友婚宴时,赠送书画是常事。沈周曾送给友人一幅《石榴图扇》,祝贺他新  相似文献   

13.
沈周,字启用:号石田,长洲(会江 州)人,出舅于书舀门第,长用从事箔画和诗文创作.不回科洪,擅画山水,后人把他和文糊明、臼自、枷为“明四驭”。他的画取景多为江南山川和园林贝物,于级图中透出雄浑的叮势,人郴“细沈”.炉山高》是沈周41岁肘为庆贸者师烁觅7O浴辰而作。图中山  相似文献   

14.
<正>欣赏陆曙轮先生的画作,感觉有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淡雅淳厚,笔墨绝无一点儿火气。无论山水花卉,下笔精妙,设色讲究,都有很高的造诣。陆曙轮画学南宗,对元代吴镇,明代沈周、董其昌,清代恽南田、吴历等大家,都曾着意临摹,领悟其精髓。他的画  相似文献   

15.
<正>杜陵,即唐朝大诗人杜甫。此山水册是根据杜诗之意而作,诗画双绝,令人叹赏。此图册构图均极尽巧思,繁复精整,层次多变;用笔苍劲古朴,用墨含蓄氤氲,着色浅淡清爽,点景人物造型古拙文雅;尺幅间曲尽草木之态、诗情之妙,是谢氏小品山水的精妙之作。此处所选为图册的第五页,右下角有落款:"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时臣写。"明代中期,苏州一带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一些画家,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一史学界有朋友问我,鉴赏书画与研究历史有否相通之处?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研究江南文化史,定会涉及江南绘画。从书画鉴赏角度,我在课堂内教学,曾不揣冒昧地将白居易“忆江南”词改动一字,变成“江南好,风景旧曾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画江南!”从地理上看,古今画家产生最多的地方在江南。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十洲,清六家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吴历、恽寿平,皆为江南人士。他们及其大批弟子,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熟谙江南山水、风土人情,作品传世,使得美术…  相似文献   

17.
孟庆远,1930年出生,号晚愚。幼承家学:十余岁临写《芥子园画谱》,大量临摹了“四王”、石涛、石溪、沈周、龚贤和近代画家的大量作品。曾先后得到书画名家穆仲芹、梁崎等指教。善采众家之长,几十年来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从未间断,执着地走着自己的艺术之路。他立足于传统山水技法,但不保守,不为古人之法所囿,一方面“我定我法不苟同”,一方面“搜尽奇峰打草稿”,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沈周是15世纪中国画坛上一位集大成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庐山高》开明清绘画之新气象,可谓影响深远。沈周艺术融合众家之长,笔墨凝练厚重;融入自然,注重写生;形成了淳朴浑厚、沉酣郁茂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明中晚期江南地带以苏州府为中心,文人集团内部掀起了品茗热潮,他们讲究茶事,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上的饮茶风尚。茶文化的兴盛带动了此期绘画领域茶事图的创作高峰,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现象。文徵明是明中晚期苏州备受尊崇的大文人,但他也有鲜为人知的茶人身份。文徵明有多幅精妙的茶事图流传于世,代表了有明一代茶事图的主要面貌。以文徵明具有代表性的茶事图展开剖析,还原画作背景,探究“茶”与文徵明艺术生涯的紧密互动关系,进一步挖掘文徵明茶事图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为研究文徵明绘画创作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贾祖璋先生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了明代大书画家和诗人文徵明的《新荔篇》诗,引起了广大师生对文徵明的兴趣。但是,对文徵明的“徵”读什么.却有了争议。有人认为读“zhēng”.有人却认为应读“zh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