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不仅描绘着新的媒介图景,也在塑造着新的社会运行方式.社交机器人作为算法技术的一种呈现方式,已经渗透至社交媒介的内在机理之中,并干预着社会治理的走向.因此本文聚焦于这一新的算法行为体,从社交机器人行为机制出发探讨其与网络治理的关系,分析其在网络治理中扮演的双重角色,提出人机交互下的社交机器人网络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2.
韩娜  孙颖 《现代传播》2022,(8):40-49
在国际传播活动中,社交媒体上机器人的信息操纵正影响着国际舆论环境及国家形象塑造。以社交媒体涉华新冠病毒议题为例,通过对比社交机器人和人类用户在发文趋势、策略和主题上的特征,探究社交机器人在涉华议题上的操纵行为,发现国际舆论中16.5%由社交机器人操纵,社交机器人更倾向于在行为上通过潜伏和模仿,利用多元路径发布更具煽动性的争议话题,涉华议题操纵活动明显。未来,我国的国际传播研究要提升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意识,重视计算宣传操纵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3.
搜索引擎机器人的自动采集行为可能会引起信息安全问题,机器人排除协议(REP)可以将全部或部分网站内容排除在机器人的采集范围之外.通过国内外政府网站应用REP协议的调查,发现国内政府网站很少使用REP协议限制机器人的行为.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REP协议设置排除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政府网站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记者”最早源于美国,是指利用算法对数据展开收集、加工、生成的一套新闻报道程序,使新闻生产主体完全机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近年来,我国也在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与尝试,继腾讯推出“Dream Writer”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之后,新华社在2015年11月17日正式启用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华盛顿邮报》大胆创新,采用“机器人记者”与传统记者联手展开新闻报道.而由北京大学和今日头条合作研发的“机器人记者”小明(Xiaoming bot)也在里约奥运会上大显身手,新闻生产效率高,成功发稿450多篇,单篇浏览阅读量突破10万,赢得广泛反响与好评.全媒体时代,这无疑为新闻传播改革提供了全新方向与思路,不仅为传统媒体转型创造了巨大机遇,而且为网络媒体发展拓展了生存空间.但客观来讲,“机器人记者”本身也存在着一定局限,并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不仅对传统新闻生产机制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传统新闻传播理念和媒体人的职业方向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文化中,道德的定义与尺度都不尽相同。当人类尚未很好地解决自身的道德困境时,如何教会机器人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或许将成为阻碍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一道篱障根据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机器人》里有这样一个场景:2035年的一个早晨,机器人与人类一起穿梭在美国芝加哥繁忙的街道上,它们在送快递,帮主人遛狗,做搬运工,急着回家给主人拿急救药品——这并非遥不可及,日前,谷歌公司的机器人汽车项目就有可能让这一虚构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正>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但目前为止发展到什么程度?机器人发展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在国际机器人产业大背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进展如何?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机器人遇到的重大挑战机器人现在遇到了一个重大挑战。现在机器人的名气,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未来战略上都到了无以复加的高点,但真正机器人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它在市场上的表现又是什么?机器人是名不副实还是名实相符?机器人是20世纪最大的技术发明之一,机器人也可以称之为制造业皇冠上的  相似文献   

7.
11月17日,有网民爆料称在深圳举办的一次展会上,一台名叫"小胖"的机器人突然打砸展台玻璃,造成一名参观者受伤.随后 "机器人在没有指令的前提下打砸伤人"的消息在网上热传. 11月18日,展会发布通报,此事系操作不当,误将"前进键"当成"后退键",导致一台机器人撞向展台玻璃, 玻璃碎裂并划伤一名现场观众. 18日傍晚深圳公安也在官方微博上对部分不负责任的报道进行了谴责.  相似文献   

8.
新片预告     
《新闻世界》2008,(10):111-111
《机器人总动员》剧情:2700年,整个地球被垃圾掩埋,作为罪魁祸首的人类只好移居到太空船上,同时请一家公司清除地球的垃圾,打算待万物更新时再飞回地球。该公司把这种叫WALL-E的机器人大批送往地球捡垃圾,但WALL-E大批量地来也大批量地坏,最后只剩下一个机器人还在日复一日按照程序收拾废品。几百年后,一艘飞船突然降落,一个女机器人夏娃来到地球执行搜寻任务,机器人“爱”上了她,但是它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是跟夏娃飞离地球,还是继续按照身体里的程序捡一辈子的垃圾?  相似文献   

9.
针对按模型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关键问题,分析按摩机器人工作机理,建立按摩机器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按摩机器人控制系统,开发按摩机器人上位机控制软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主动、有效地实现按摩机器人运动及工作,达到了控制技术指标.该研究过程为按模型机器人系统优化设计及精确伺服控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外刊要览     
机器人代表了人们对技术进步的希冀与惶恐。《我,机器人》《机器人总动员》都是影视中的代表作,其实在现实中,机器人的表现要逊色许多。机器人现在做着人们小能亲为的事情,比如探索火星、拆弹,但还是显得很笨拙。随着硅芯片、数字传感、高带宽通信能力的指数级增长,机器人的升级换代成为了可能。机器人的人发展还有三个原因:第一,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研发变得越来越容易,成本降低。第二.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投资机器人,将其用于提供各种服务,比如亚马逊酝酿使瑚尤人机发货。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下,机器人参与新闻生产已不再是新鲜事,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到内容分发,每个新闻生产的环节都不难看到机器人的身影.在我国,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从2015年起相继发布写作机器人,并不断完善技术.然而机器人新闻也面临着诸多反思:如写作模板化、应用领域有限、算法推送是否会产生过滤气泡等等.其中由机器采集的新闻来源和处理过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也值得关注.目前,各国的网络监管部门和媒体尚未在机器写作信源方面进行成文规范.美联社作为世界知名媒体和最早开始将机器用于新闻生产的媒体之一,虽没有专门针对机器写作信源规制的条文,但在其最新发布的指南中对机器写作信源的安全问题给予关注并给出了规制建议,这些规范对尚在机器写作初期探索的中国媒体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图书自动存取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图书自动存取机器人是实现图书馆信息化与自动化的重要手段。其关键技术是图书自动识别技术、机器人自动导航技术、图书存取机械手设计及机器人移动装置设计。图书自动存取机器人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对图书进行识别、搬运和上下架,这不仅降低了图书馆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图书上下架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篇由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撰写”的《四川绵阳市安县发生4.3级地震(测试)》的地震新闻在网上热传,再一次引发了机器人将抢走新闻人“饭碗”的担忧. 机器人完成这篇大约500字的地震报道,只用了6秒时间,写得有模有样.从结构上看,标题、导语、主体、背景齐备.从交代的要素来看,也是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俱全.除了文字表达上略显呆板,材料选择关联度略有欠缺外,几乎看不出什么缺点.  相似文献   

14.
技术的革新往往会很大程度上解放人类的双手,而与时俱进的新闻业也希望搭乘人工智能的快车,于是“写作机器人”应运而生.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的取代或是行业的再造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机器人进军新闻业让中西方的新闻工作者均产生了恐慌感,也由此衍生出了“记者消失论”.然而技术之所以不断革新正是在于它的非完美性,而“写作机器人”亦如此.让写作机器人与新闻人各展所长,新闻业方有更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新闻作为智能技术与新闻媒体联姻的产物,不仅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还影响了新闻价值的选择偏向.本文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智能机器人和传统记者的价值选择,发现:机器人进行新闻价值选择,本质上是对人类的模仿.其中,大数据是机器选择的关键因素,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则是检验价值选择的重要标准.机器人同人类进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图书馆服务中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图书馆基于开源软件A.L.I.C.E.开发出实时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图",提供参考咨询、图书搜索、自我学习等多种服务,并将其推广至社交网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欣 《青年记者》2017,(1):44-45
2016年8月22日,里约奥运会正式闭幕,令人难忘的除了赛场上各国运动员的风采,还有场外各路媒体使用的科技装备.这一次,科技力量不再甘于充当盛典奇观幕后的技术支点,而是以媒体实验先锋的角色高调进入公众视野.VR直播、360°全景视频、8K超高清、无人机、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各显身手.其中,在与体育赛事时效性诉求的强力契合下,新闻机器人首次在奥运会上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媒体与受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智媒时代,假新闻泛滥,机器人新闻的出现和技术巨头的垄断进一步削弱了美国专业新闻的运营基础,美国新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美国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院长爱德华·瓦瑟曼教授认为,美国新闻教育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消亡;机器人新闻可以让假新闻难以为继,也可激励专业新闻更富创造性;美国新闻教...  相似文献   

19.
新闻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随之带来智能新闻独创性判定、权责归属等著作权纠纷,新闻机器人的主体性问题仍面临着自由意志与理性、社会属性与情感等层面的争议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首例智能新闻胜诉案的实践难点和法理争议,辨析新闻机器人作为传播主体和法律主体的联系与张力,以自主性技术下的媒介角色和人机关系变迁为基础阐释新闻机器人的主体性与法律地位,将作为"信息生产者"但尚不具备伦理和责任能力的新闻机器人界定为有限人格法律主体;并以有限人格为前提,从技术逻辑和促进信息传播的著作权保护目标出发,提出将文本生成技术原理和外在表达作为独创性裁定依据,新闻机器人享有作品署名权,侵权责任后果由媒体机构承担的著作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谈机器人,就不能不谈日本。日本堪称"机器人王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机器人的生产和出口都位居世界榜首,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但实际上,美国才是机器人的诞生地,早在1962年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比日本起步至少要早五六年,但此后却被日本赶超。反观日本的机器人发展、现状,揣摩日本专家对机器人发展未来的看法,对我们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