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陈晔 《现代语文》2006,6(11):4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节选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第6卷《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伽西莫多受刑,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的一部分内容。从情节上看,是因为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送水,他才流出了也许是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的。题目为什么不是命为“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而是命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其实,“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个题目,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首先,这个题目突出了伽西莫多的人性世界。伽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赛人的弃儿,生来就畸形:独眼、驼背、跛足,被吉卜赛人偷偷地拿他换了雷姆地方一个妇女的小女儿。后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文节选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内容讲述伽西莫多因参与劫持爱斯梅拉达而被示众鞭笞,受到众人的百般辱骂和取笑,而在他干渴难耐、求助无望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上去给他水喝。结尾部分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必修四选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笔者认为这个题目功过参半。先说其功。一个“换”字把多重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到伽西莫多受刑,不同的人表现不同,即“换”来的结果不同。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换”来的是什么呢?围观的群众是麻木的看客,他们缺乏怜悯同情之心,愚昧无知,他们对伽西莫多的丑陋外表进行无情的嘲笑,笑他是笨蛋,笑他愚蠢,大人在笑,孩子们也在笑;男人在笑,女人们也在笑。伽西莫多的养父克洛德,挟持爱斯梅拉达的始作俑者,在看到伽西莫多受刑时的表现是什么呢?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换”来的是什么呢?“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  相似文献   

4.
正一、聚焦标题,精准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之前,预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概括小说情节内容,说说小说主题,提出阅读之后疑惑不解的问题。批阅作业时,我发现学生的疑问大多数集中在对标题的理解上:文中伽西莫多是在喝了爱斯梅拉达的水后才流下了眼泪,为什么题目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的是一葫芦水,为什么是"一滴水"?原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专题第二板块中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自雨果浪漫主义的杰作《巴黎圣母院》。苏教版节选的部分为原著的第六卷第四章。与课文部分相关的情节是:伽西莫多在克洛德的唆使下,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住,判受笞刑。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必修四选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笔者认为这个题目功过参半。 先说其功。一个“换”字把多重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到伽西莫多受刑,不同的人表现不同,即“换”来的结果不同。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换”来的是什么呢?围观的群众是麻木的看客,他们缺乏怜悯同情之心,愚昧无知,他们对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进行无情的嘲笑,笑他是笨蛋,笑他愚蠢,  相似文献   

7.
王燕 《现代语文》2014,(2):65-66
近日听了一节高一的阅读教学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执教者从写泪的诗句导入,接着概述文本的故事情节,然后把重点放在品读两处观众的辱骂和攻击。分角色朗读后,执教者由这些“麻木而嘲讽的笑”而延伸到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祝福》中的“有些老女人”,《药》中夏瑜被杀时的围观者,《示众》中的“看客”,据此而得出结论,观众冷漠麻木。然后品味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笑”,“一滴泪”的内涵,美与丑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苏教版高中必修四“美与丑的看台”板块中的一篇小说,节选自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这篇课文有近六千字,作为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值得关注的内容太多了,如何使长文短教呢?笔者认为,雨果对于伽西莫多的眼睛刻画十分传神,既刻画了伽西莫多的性格特征,更可以透过伽西莫多的眼睛看出芸芸众生的美丑来。所以笔者在设计《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时,抓住“眼睛”这一关键点,通过传统的评点批注法进行探究性教学。为便于操作,设计了下面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一滴水换一滴泪》是苏教版必修四的一篇经典,带给读者的感触众多:有对伽西莫多的同情,有对爱斯梅达拉的赞美……而笔者却从中注意到了看客形象,现结合文本,将雨果的看客描写艺术分析如下。 一、宏观勾勒,看客群的集中表演 在看客形象的设计方面,雨果堪称专家。在《一滴水换一滴泪》中,雨果别具匠心地创设了看客群,让他们一起开展丑陋的哄笑表演。  相似文献   

11.
仲卫东 《现代语文》2010,(10):53-54
一苏教版必修四专题二"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的阅读部分由三篇选文构成。这三篇文章分别从经典之作《雷雨》《巴黎圣母院》《辛德勒名单》中选取。他们的内容有一个共同细节,那便是主人公在情节发展中落泪了。鲁侍萍落泪了,伽西莫多落泪了,辛德勒落泪了。这三个主人公的眼泪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2.
“沈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如行云流水,却又风声水起,语文味儿十足。”日前,市教研员在听完我上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后,如是评价。在我看来,“十足”当属溢美之词。但诚惶诚恐之余,“语文味儿”四字却很入我耳,因为它正是我这堂课设计的核心理念。本文就谈谈我对《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少论者对《巴黎圣母院》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评价是:爱斯美拉达集真善美于一身,克洛德是淫邪、虚伪、凶残的化身,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内心却纯洁高尚,而弗比斯则徒有其表、薄情寡义。从“人物塑造的主观原则与客观效果”、“我国传统研究的方法及其弊端”和“以现代典型理论观照人物”三方面再次分析上述人物形象,并试图作出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情真意切,激起无数读者共鸣,溅起丝丝涟漪,荡涤人性的龌龊,唤醒人性的良知.文章标题的作用自然功不可没,因为它是读者理解文章的窗户,但“换”字所用并不妥帖.结合雨果的创作意图,从眼泪与水的逻辑关系,“一滴水”和“一滴眼泪”的渊源关系等角度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不少文学评论者对《巴黎圣母院》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评价是:爱斯美拉达集真善美于一身,克洛德是淫邪、虚伪、凶残的化身,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内心却纯洁高尚,而弗比斯则徒有其表、薄情寡义。本文拟从“人物塑造的主观原则与客观效果”、“我国传统研究的方法及其弊端”和“以现代典型理论观照人物”三方面再次分析上述人物形象,并试图作出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提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历来为人们乐道的是美丽善良的艾丝梅拉达和丑陋但也善良的伽西莫多。而读过之后,我却觉得对我触动最深,更令人为之唏嘘不已的则是那个幽灵般的恶魔孚罗诺。  相似文献   

17.
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在他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中精心塑造的一个美丽、善良、温柔的女性形象。雨果对他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力图做到美丑对照、内外互补,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爱斯梅拉达这个形象也体现了作者这样一种创作意图,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内外有别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8.
尚继武 《现代语文》2007,(10):43-44
由陈敬容翻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的《巴黎圣母院》,其第六卷第四部分标题即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①。仔细读后觉得标题与本部分小说情节未尽吻合。后经  相似文献   

19.
对话,在新课改理念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话理念引入课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在小说教学中如何进行对话呢?我在执教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过程中,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命运起伏和悲惨结局引起人们的关切和同情。爱斯梅拉达一直处于救与得救的关系中,因而她也一直生活在幸与不幸的命运之中。这种幸与不幸的命运纠缠与宗教密切关联,她最终被送上绞刑架的悲惨结局,其原因都直接指向了小说中宗教的代表人物副主教克洛德。克洛德最终的毁灭,也体现了作家对宗教教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