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德育机制是和谐发展的灵魂 学生是学校的基础,是教育的主体。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每个家庭的迫切愿望。做好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德育为先,学生的和谐发展才有根基。我们学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围绕“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学有专长、锐意进取”的宗旨,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为目标,以现代礼仪教育为内容的德育目标体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中学一直在探索以伟人风范为引领的主体德育模式。“学习伟人周恩来精神风范”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德育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 一、基于学生的需要是德育的出发点 “周恩来精神风范特色德育”模式建立在对“学生需要‘周恩来精神与风范’教育吗?”这个问题的探索上,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也是我们对伟人风范主体德育进...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钟祥市职业高中是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湖北省政府首批公布“512工程”合格学校,现有学生1720人。几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重点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生源溢额。2000年,学校被授予荆门市“文明单位”,钟祥市“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构筑“三横”、“三纵”、“一面”的德育教育体系,使德育教育网络化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实践证明,学校、社会、家庭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是难分仲伯的。为了使德育工作能收到事…  相似文献   

4.
吴冰 《甘肃教育》2004,(12):47-47
学校体育中德育渗透的特点:学校体育中的德育渗透的直接参与性,是体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书育人的根本特点之一。一般来讲,其他学科中的教书育人,往往以“说教”为主,通过向学生阐述伦理道德,让学生明事理,分善恶,辨真伪,进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准。而学校体育中的德育渗透,则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通过独特的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教育的本质,是当前我们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学校教育要对学生实施生活德育,促进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以不断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要求,发扬学校“生活教育”特色,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心灵”的原则,分“真知、真懂、真信、真用”四步走,创新开展了“八荣八耻”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顾旻 《上海教育》2009,(18):62-62
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是优秀的、受欢迎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学校在较为完善的德育保障机制下,整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德育资源,通过教育科研、主题教育、学科教学、课程建设、评价探索、环境优化等渠道,在教育活动中渗透“两纲”精神,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烟台三中作为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近年来大力倡导“阳光德育”,“让德育过程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润泽每一个学生,观照每一个生命,让德育效果达到使每一个学生更阳光,更自信”。学校尊重学生生命本源的要求,承认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个性化德育意识,  相似文献   

9.
春秋游社会实践活动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经历,是让学生在接触社会、走向大自然中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然而,当前的大部分春秋游只是把学生带到某个旅游景点,让学生自由“游玩”“放松”,学校和教师只注意学生的安全,而忽视了春秋游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和课程资源,放弃了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的教育时机。  相似文献   

10.
如何摆脱传统德育空洞说教的“老面孔”,展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面貌,让德育的面孔神采飞扬起来,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呢?我校的做法是:立足科技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紧扣学校科技特色教育,把科技教育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展开道德实践,培养既有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又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青少年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科技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对于精神价值的守护,对于生活意义的追寻,应该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最崇高的使命。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在重视学生早期开发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早期品德习惯的培养。高安小学把德育作为育人系统工程,以德育为核心,始终坚持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全员”是指全校师生都是德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学校重德育、班子重德意、教师重德情、学生重德行的良好局面:“全面”是指德育内容包括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品质、民族感情、公民意识、社会责任、人生理想、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规范化、系列化内容:“全程”是指德育工作的时间、空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校每一寸土地都是德育工作的场所,时时处处开展德育工作,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有效德育资源,整体育人,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它以其特有的自主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索知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开放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将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和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引入学校,学校教育教学特别是德育工作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班主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要想与互联网“争夺”德育的机遇和空间,让网络为德育提供服务,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发德育的新渠道,整合网络德育资源,重新设计班集体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德育机制是和谐发展的灵魂学生是学校的基础,是教育的主体。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每个家庭的迫切愿望。做好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德育为先,学生的和谐发展才有根基。我们学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围绕“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学有专长、锐意进取”的宗旨,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为目标,以现代礼仪教育为内容的德育目标体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学会生存、学会成才。我们通过日常…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15.
德育和心理教育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德育正朝着“整体性德育”、“主体性德育”、“学会选择的德育”方向发展,这些都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涉及学生的心理层面,加之社会转型期学生正面临一系列心理冲突与抉择,使德育无法回避心理教育问题。现代学校德育要想提高其实效性,必须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本文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方面探索二者的联系,以期构建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德育教育为导向的模式,从而拓展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农村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扎实抓好 ?永安农业职业中专学校抓学生基础品行的养成,突出“三农” (学农、爱农、兴农 )教育主题,注重德育特色的深化,强化学生德育的内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德育之路,学校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集体”。  一、突出“三农”教育主题,把握德育工作方向  学校坚持学生一进校,就把爱农的情感培养、学农思想巩固和兴农的使命感的激励贯穿于三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大力宣传科教兴农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通过开设农业科技讲座,请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科技致富能手等回校作报告,使…  相似文献   

17.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首”而无位.往往与人们看待德育的视角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学视角中重建学校德育本质论、德育功能观和德育方法学,让学校德育的心理本原得以本真澄明,无疑会帮助学枝德育走出困境,“首”而有位。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近10年来,湖北枣阳市实验中学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扣时代脉搏,大力开展开放性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身体验,接受教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走向希望的田野枣阳市实验中学在开展开放性德育活动中敞开校门,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接受实实在在的教育。学校多次组织“走向希望的田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与农村同龄伙伴同吃同学同活动,参观改革开放后的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聆听真切…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采取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德育内容;教师以导演的角色为学生搭建主体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等途径,来实现德育主体的建构和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使我们的德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天津教育》2014,(8):F0003-F0003
学校德育工作践行“为每个学生成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守“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这三个主题。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四大阵地”建设,即德育科研、优秀班集体创建、情感体验活动及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促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