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巴西柔术 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研究。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一旦形成控制姿势,使用柔术者可以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将对手瞬间制服。那些希望寻找到高效防身武术的人们,可以在巴西柔术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巴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研究。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一旦形成控制姿势,使用柔术者可以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将对手瞬间制服。那些希望寻找到高效防身武术的人们。可以在巴西柔术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巴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研究。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一旦形成控制姿势,使用柔术者可以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将对手瞬间制服。那些希望寻找到高效防身武术的人们,可以在巴西柔术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巴西柔术     
《中华武术》2004,(1):48-50
巴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的姿势。一旦形成控制姿势,柔术练习者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  相似文献   

5.
武兵 《精武》2006,(10):30-31
贴身快摔为近战技法,是武术技术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实战中通过成功使用摔技可导致对手进攻受阻,斗志丧失以及摔跌倒地受伤等,同时可配合其它技法如拳腿技、锁拿技等,有效打击对手。摔技包括主动摔、防反摔和抗解摔等内容,并且讲究借势、掀底、别靠等技巧。借势是指运用各种摔法时,要借助对手重心不稳、身体失衡之际,稍加外力将其摔倒,关键是要掌握时机;掀底是指采用掀、拉、托、抱等方法破坏对手的支撑腿,将对手摔倒。特别是对付下肢柔韧性差者施以掀底效果更好;别摔是指运用身体某一部位支别、挤靠的方法,使对手支撑面变移,从而将对手摔倒。使用摔法有两大要诀,需练用者明知,那就是一个“快”字:一个“整”字;快是使招时动作必须疾快如风,干脆利落;整则是使摔过程中要周身协调,劲力合整。  相似文献   

6.
武术对手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物对手、人对手、新对手等视角对武术对手进行了文化透视。认为:武术对手演变为物对手时,其技击指标也转化为物化指标;武术的人对手被悬置,形成了陪练的象征性对手、对练的虚假性对手和单练的想象性对手;武术新对手的产生导致对手自我化和对手生活化倾向。指出:武术对手的虚化形成了矛盾的对手观;对手的文化演变,是武术对暴力的文明化的反映,其文化力源于中国的和平文化。  相似文献   

7.
后撩腿,又称蹶子腿、鸳鸯腿,是北派武术独特的腿技,在实战对搏中无论远距离、近距离均可出腿踢击对手,同时踢击点上至腹腰、胸背、头面,下至小腿胫骨、膝关节、裆部等,部位非常丰富。后撩腿发腿多以转身背向出招,具有隐蔽性,易造成对手麻痹大意、上当受骗。根据实战情况后  相似文献   

8.
陈平秋 《精武》2009,(1):36-40
从形式上看,武术和普通的如篮球、足球,特别是击剑、柔道、拳击之类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努力地提高运动水平,发展速度和力量以及技巧.加上一些实战经验的培养.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并且最终目的完全相同.就是打败对手。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深度研读了传统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研究认为,任何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武术技术技法的不同是区分武术拳种门派或者流派的主要标志;开展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的差异性时空语境对话,对其永远传承与创新,永远在新的具体历史语境条件下继承与创新地解读和重构,是武术研究和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不仅是军事争战的制胜艺术,而且对武术学科理论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孙子兵法》与明代武术经典论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对武术理论的影响与同源关系。只要悉心研读,就能明其理而善其技,悟其道而灵其心,对于武术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剑道“担”技攻击技术 “担”技是一种诱骗攻击技术,是先骗对手攻击我。然后给予反击。 “担”的意思就是将刀扛在左肩上,进行抡舞,劈击对手。常用的“担”技有两种,即“担”技击面部与“担”技击手腕。  相似文献   

12.
颜昌武 《精武》2007,(4):54-54
第一式刀技向前(正面)意义:敌我互相对峙,我预感对手有杀机,即先发制人,拔刀向对手太阳穴挥击,即由正面向下斩。动作:一、正面而坐,三次呼吸后(吸第三次气息时),两手稳握刀柄和鞘口,同时推刀离鞘,直起腰部,竖起双足足尖,使上身垂直于地面,将鞘向左扭,慢慢拔出刀,至刀尖差10厘米出鞘时,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理论、技术内容进行了设计论证,认为其技术教学内容可以围绕武术的四技:踢、打、摔、拿展开,同时安排一定的器械实用技法介绍;理论教学内容应该围绕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武术攻防课等内容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14.
柔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000年,在现在流行的巴西柔术中使用的众多打斗技术,可以从中找到传统的中国功夫、印度武术、希腊角斗术、埃及打斗技、美索不达米亚搏斗术等格斗技的踪迹。  相似文献   

15.
甄彪  肖蕾 《安徽体育科技》2018,(2):10-14,20
以武术和跆拳道为个案.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态势分析法,旨在从服装、礼仪、文化、段位制、影视等角度研究武术和跆拳道“包装”传播的差异,期待能够发现武术“包装”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为战胜对手奠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武兵 《精武》2006,(6):40-41
三点打斗法就是在实战对搏中,施技者运用自身三个不同部位参与攻防的武术技击方法。此技法的优点是: 1.能够发挥多点出击,造成对手防护困难。 2.出招合力较大,容易重创对手。 3.招势运用过程中自身平衡性增强。 4.具有攻防同动特色,从而起到克敌制胜之奇效。  相似文献   

17.
后撩腿,又称蹶子腿,鸳鸯腿,是北派武术独特的腿技,在实战对搏中无论远距离、近距离均可出腿踢击对手,同时踢击点上至腹腰、胸背、头面,下至小腿胫骨、膝关节、裆部等,部位非常丰富。后撩腿发腿多以转身背向出招,具有隐蔽性,易造成对手麻痹大意、上当受骗。根据实战情况后撩腿分有直膝后撩腿和屈膝后撩腿两种,其着力点有脚后跟与脚前掌之别。此外,发腿者上体多宜与地面成150°踢后撩腿,以求自身稳定性、出腿力道、速度等的最佳发挥。后撩腿对战时讲究眼要明、胆要壮、气要顺、力要足、招要快、身要活、步要稳、手要合等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技道观对武术修炼的境界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技进乎道"和"由技入道"的观点是庄子技道观的核心部分,至今对每一位习武者追求"得心应手"的至高武术境界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武术学科研究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武术学科的研究内容,对武术的概念与分类、武术的学科体系框架、武术产业与市场、武术管理、武术与奥林匹克、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武术技法和技理以及武术的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试论武术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武术的本质特征和表现方式、武术的外显行为和意真传神、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技、艺、术的协调一致三个方面,总结了武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