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公众对语文教材批判的声音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民国时期的老课本,如《开明国语课本》却好评如潮。无论是体现儿童本位理念还是采用儿童文学这一方法,都为今天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本文着重探讨《开明国语课本》的编写理念,并对其进行全面、理性地思考,力求找到对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1932年叶圣陶编纂的十二册《开明国语课本》被誉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近年来,《开明国语课本》由多家出版社重印,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评。行家们都说这是一部能引起年长者对童年记忆的怀旧读物,是对教师提供借鉴的辅导读物,是孩子们开智的精美读物。  相似文献   

3.
日本小学《国语》教科书的内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现在日本小学一至六年级《国语》教科书12册的全部课文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从课文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社会角色及课文的中心内容等方面分析了该教材,结果显示该教材注重日常感必生活,注重普通人的情感,注重培养生活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这些特点体现了日本以及日本小学关于儿童社会化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郭璞的《尔雅注》是一部重要文献,多引先秦汉魏众书以证《尔雅》释义,《国语》亦在其列,这本书对《国语》研究史与接受史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尔雅注》所选《国语》语例尽管不多,但极其精审,足见郭璞对《国语》之推重与熟悉,此亦为《国语》颇受晋人重视与喜欢的例证。通过将郭璞引《国语》例与韦昭《国语解》对照分析,亦可推测出郭璞应阅读过《国语》韦注。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2013,(3):19-19
本期封面背景图选自《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第二册)(国立编译馆编,正中书局出版,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版)。《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依照当时小学国语、常识两科课程标准编写,将常识与国语配合编辑,以常识教材为经,以国语教材联络之。常识教材以图表为主,附以简要的注释;国语教材以儿童文学为主。国语、常识两科内容的分量,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两科教学时间为比例。这套课本的编排注意结合时令、环境,  相似文献   

6.
虚假的课文     
我先要具体地分析一篇小学课文。诗体课文《信》,载于上海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上册,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没有署作者名字,据教材末页编者后记,应为编写者自创。  相似文献   

7.
曾晓舸 《文教资料》2013,(29):189-190,161
《开明国语课本》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专供小学高级国语科教学之用的教材,取材儿童生活、容纳儿童文学及日常生活上需要的各种文体,为儿童说话、作文的模范。本文主要考察了介词“在、把、给、跟同、打从”在课本中的用法.以期发现现代汉语介词发展演变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开明国语课本》是一套影响至今的教科书.叶圣陶先生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编辑视角,适应儿童的阅读心理需求,以单元组合排列、生活时序排列、图文融合排列等编排方式,使《开明国语课本》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公民教育从西方引进到中国。当时的知识精英将公民教育思想编撰、渗透进教科书,叶圣陶就是其中的一位,《开明国语课本》是其亲自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母语教科书。叶圣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合格公民,《开明国语课本》通过公民形象的塑造,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公共生活教育,展示了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伙伴之间的平等公民关系,使公民教育既充分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农耕文明和传统伦理文化的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明国语课本》成为母语教科书进行本土公民教育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传世名作《故乡》,不仅是我国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酷爱的经典教材,也是深受外国读者喜爱的名篇佳作。在日本,它被选入中学国语课本,作为精读课文。日本三省堂株式会社选编的《中学国语课本》(中学三年级)中就有《故乡》。为了指导教学,还专门编写了《国语学习指导研究》(相当于我国教师用的教学参考书)。本文试就《〈故乡〉学习指导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的编写体例及其导读特色作些分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语》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哲学内容和特点三个方面说明《国语》中的“五 行”学说,“气”论学说,“民”论学说开了中国哲学“五行”论、民论的先声,确定了《国语》 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史记》将“春秋”与“国语”相及而言者共二处: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根据司马迁《报任安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说法,《国语》有可能乃左氏所作,但后来有不少学者对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我们暂且不去理论《国语》出于何人之手,但从课文中勾践的对话语言来说,隐约透露着文人个人创作的影子,凝聚着作者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课改之前,还是课改之后,各地的专家们历次编写语文教材,一直把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廉蔺列传》)收入高中语文课本。作为一篇“基本篇目”、“讲读课文”。很有趣的是,《廉蔺列传》几乎在高中语文课本每一册里都待过。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中小学通用教材中学语文编写组编)把它安排在第一册.  相似文献   

15.
崔成前 《现代教学》2014,(11):75-76
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因此台湾小学《国语》(语文)教材的编写所呈现的亮点对于祖国大陆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台湾翰林版《国语》教材在单元主题设置、结合课文的"统整活动"和重视生活类主题方面,体现出了其鲜明的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星杓 《教育》2011,(4):5
一套民国小学生的教材最近很火,重印的《开明国语课本》几次卖断货。但另一方面,似乎由此产生一种趋势,即在将民国教材捧高的同时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妖魔化。以笔者的个人经验来说,我所学的是1989年的人教版语文课本,至今仍然对这套课本中很多课文印象深刻,现在想起  相似文献   

17.
1932年由叶圣陶编撰、丰子恺书画的《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版,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和国语课程标准影响下教科书的发展。该书的插图中关注儿童的细节、重视生活和社会的经验、赋予儿童自由的权力等观念给人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在分析此书插图中身体现象的基础上,揭示了蕴含此课本中重视儿童主体性的教育观,对现今的教育实践仍不乏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与大陆有共同的文化渊源,所以在语文教材编制方面,两方可以互相借鉴,吸取对方的长处,研究台湾康轩版《国语》教材,对大陆教材编写有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一则《语文教材:从民国到现在》的报道里,看到一句让人感慨的话:"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  相似文献   

20.
近日来,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引多方面的问题,备受争议。而与之相对的民国时期的课本,如《开明国语课本》却备受好评。无论是体现儿童本位理念还是采用儿童文学这一方法,都为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但相对于现在孩子来说,肤浅的内容也是不可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今天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