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信息办确定“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同层次和上下级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支持政府公用功能性系统和事务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务部门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陕西电子政务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是依托省广电传输网,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连接省、地市、县三级的多媒体信息网络,逐步向乡镇延伸。注重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开通网上综合业务,实现办公业务的规范化、电子化、网络化,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指挥调度手段,增强快速反应能力,为各级领导同志和工作部门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促进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带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三网一库”的总体目标,加快全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进程,2001~2005年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政务应用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数字化和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已成为各级政府机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政务公开、重组行政程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平台采用"三网一库"基本框架搭建数字化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有效的支持客户业务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建设以“三网一库”为主要内容的政务信息系统的统一要求,广东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任务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6.
经过3年的建设,青海省率先在全国建成覆盖全省各级政府及所属单位的党政机关政务内网平台。这些网站构成了青海政府系统办公的业务资源信息平台,实现了行政机关电子公文的纵横交错传输,为政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信息化中,特别强调数据,这就是所谓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这一条规律对电子政务应当也是适用的。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远远领先于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造成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甚至在有些地方谈起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就是要建网、购置设备,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尽管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是一个面向应用的工程,随着政府机构职能的改革电子政务系统本身需要不断地调整,这是任何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电子政务被列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后,国务院组织了上百位专家对国家电子政务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按照“十五”期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主要围绕“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  相似文献   

9.
2005年底,广州市信息办组织开展了“2005年广州市政务网站评比活动”.对包括市政府工作部门、区(县级市》政府、市委工作部门和人民团体在内的70个部门网站进行了评比,天河区信息网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广州市2005年度优秀政务网站”的称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是沿着政府机构工具信息化、事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组织信息化的发展轨迹而成长起来的。作为电子政务具体表现形式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也经历着从替代手工劳动的易学易用的桌面型应用系统,到为了实现政务系统简化而开发的独立应用系统,到较大业务范围内执行业务任务的集成业务信息系统,要到朝着功能交叉可变、各类应用并行运行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以至于覆盖政务及其管理全方位.内外部用户驱动下的综合信息系统发展,最终实现在恰当的时间、给在任何地点需要信息的任何人提供最恰当的信息服务;因此,根据电子政务业务范围,最终的电子致务系统主要包括3种应用模式:一是各级政府机关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局域网之间的互连、信息的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与公众之间公共信息均发布与双向的信息交流,同时由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在中国,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2002年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后,各行各业都把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各部门、各地方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在电子致务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多年来存在的部门和领域信息割据、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如何将分数的“信息孤岛”进行有机的集成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只有进行集成和整合,才可能有完整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才能向更高水平的应用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业务需求背景 在电子政务发展的办公自动化阶段,各级政府机关开展了办公自动化工程,政府机构的一些部门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重点建设金税、金关、金卡等“三金”系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了政府上网阶段,各级政府已经初步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为巩固机关网上办公成果.继续深入推进水利电子政务,2007年12月28日上午.水利部召开水利部政务内网暨综合办公系统试运行总结会。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做了题为“以业务应用为主导,以管理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行电子政务”的讲话.水利部总工刘宁宣读了《关于对水利部政务内网暨综合办公系统应用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扬的通报》,  相似文献   

13.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应引入评估机制.推行“准入制度”。评估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当地的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二是地方政府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三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2电子政务不完全对等电子政府.更不可替代;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3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有两项工作迫在眉睫一是对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教育与培训;二是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4电子政务——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5.电子政务是信息化龙头。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政府自身的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使政府逐步从”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无论是提高办公效率、还是提高服务水平,都离不开庞大的后台信息资源的有效支持。正如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馆长ian E.Wilson所说.“The business of government is information”即政府的所有事务都是与信息相关的,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分析与提供等。  相似文献   

15.
2005,是新政年,推动行政改革,政务公开;2005,是门户年,开启“国”网一统,地方政府“门”户为王;2005年,是资源年,倡导信息公开、资源共享;2005,是规划年,总结十五,规划十一五;2005年,行政体制改革、政务公开、信息资源共享、农业信息化升温、务实消除不同地区的信息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成为当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主基调,真正在信息社会一步步落实“为民”的执政理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2011,(4):I0003-I0003
作为社会信息资源重要的产生、收集和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在开展政务业务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政务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是电子政务系统的“血液”。如何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使其高效服务于各级政府机构、服务于民,是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应用原则 电子政务建设应该首先以“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为第一原则。 实践证明.电子政务是“用”出来的.电子政务只能由应用推动,应用是规划技术方案的前提。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硬件、轻软件,重资金投入、轻运行管理。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就是电子政务的建设者与管理者没有从本质上重视电子政务的应用原则“所谓”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是指要以需求作为动力.以应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在我国,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中要善于捕捉和发掘政府机关办公业务和领导科学决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工作,并通过系统应用的成果不断推进系统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范围内近1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之间的区别主要包括:办公手段不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是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务的最显著区别,行政业务流程不同.实现行政业务流程的集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是电子政府的核心,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直接与公众沟通是实施电子政府的目的之一,也是与传统政府的重要区别。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的实践来看.和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府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层信息化应用平台采用云计算和电子证书技术,以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以及实体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窗口等作为支撑,建设和部署在(国际互联网)政府网站上。构建乡镇(街道)政府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并通过搭建"内外网"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与自治区、市、县(区、市)三级电子联网政务服务中心的上下联动和业务协同,探索建立自治区、市、县(区、市)、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五级电子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建立了乡镇"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模式。真正让"便民政务"走进广大农村,让"阳光政务"惠及民生。  相似文献   

20.
12月7日,北京国际电子政务实施策略研讨会于工业大学召开.研讨会现场,北京市信息办系统建设处处长张英逊先生指出:政务信息化是"数字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将力争用两年时间,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网上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办公和网络化办公;在此基础上,再利用三年的时间,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建成本市政务系统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