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铁东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白垩系城子河组。59下、62、88、98、109五层煤为本区可采煤层。可采总厚度7.87m。主要煤层和煤层组曲线特征明显,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组组合有差异,局部标志层明显,经综合对比,对下一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宝卫煤矿区在城子河中、下部含煤段含有经济价值的煤层,并以中部含煤段发育最佳,共含煤51层,达可采和局部可采者15层,本区为陆相多旋回沉积,次级旋回不完整,且交替频繁,岩相相变大,岩性无显著区别.但电测井物性反映良好,主要煤层和煤层群曲线特征明显,煤层间距稳定,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群组合有差异,局部标志层明显,经综合对比,对煤矿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薄鸭河预查区主要地层为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城子河组,共含煤19余层,以薄煤~中厚煤层为主,其中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7、9、14、20号煤层,共计4个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0.92m,大部分可采煤层有7和9二个煤层。具有经济价值的煤层,主要煤层和煤层组曲线特征明显,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组组合有差异,局部标志层明显,经综合对比,对下一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沟——樊村煤矿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含煤13层,含煤系数为1.90%,可采煤层为二1煤层、四4煤层和五1煤层,可采含煤系数1.29%;二1煤以低中灰、中—富硫煤为主,属低磷、高熔灰分、发热量高的瘦煤,局部为焦煤;四4、五1煤为中灰煤,属发热量较高的焦煤。  相似文献   

5.
绍根矿区是内蒙古白垩系重要的煤田之一,含煤地层的特征分析对其资源评价及勘探开发均有较大意义。文章厘定了阜新组含煤地层层位,并查明了其空间展布特征,结果认为:矿区有东、西两个聚煤中心,5#煤组全区分布,可作为对比标志层。  相似文献   

6.
洮南蛟流河南部矿区位于福顺盆地西北断陷内,含煤地层为白垩系早期霍林河组地层。矿区总体构造形态受FD1和FD6一级断裂控制,FD3与FD4二级断裂对其进行了二次改造。煤层在矿区西部发育较好,在东部发育较差。区内共沉积上、下两套煤层,含12个煤层,有6个煤层可采。通过煤层间距、标志层及物性特征等对比,煤层对比可靠。  相似文献   

7.
七台河煤矿区在城子河中、下部含煤段含有经济价值的煤层,并以中部含煤段发育虽佳,共含煤50多层,达可采和局部可采15层,本区为陆相多旋回沉积,次级旋回不完整,且交替频繁,岩相相变大,岩性无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8.
新疆尼勒克煤田吉仁台煤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其主采煤层多、厚度大,煤层厚度各异,笔者抓住煤层厚度、结构、层间距,结合各煤层所处层位及其空间组合特征、顶底板岩性等对比标志,对矿区矿区的主采煤层进行了较可靠的对比。  相似文献   

9.
依力煤田位于吉林省珲春市珲春含煤盆地,发育有古近系珲春组含煤地层,在该组的下含煤段(Eh2)赋存了5个可采煤层。从沉积环境分析,聚煤环境为冲积扇、河道及二者之间的过渡相沉积体系。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河流频繁改道迁移,河道与泛滥平原频繁交替,沉积环境相对不稳定,造成煤层的分布、煤层厚度及灰分的变化也相对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在含煤盆地构造演化与聚煤规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准东煤田的赋煤特征,认为西山窑组煤层比八道湾组结构简单且稳定,是最主要的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1.
新建分公司三采区改扩建中91号层属于设计中的三采区,处于90煤层之上,主要运输大巷及装储系统在90煤层中。原设计煤由溜煤斜巷溜至90煤层中,工程量为360米,倾角为50°原设计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为此,改为溜煤立眼,以减少工程量。这里,对溜煤立眼的施工进行一下总结。一、设计概况。91煤层原度为1.5米,距下部90煤层间距为97.5米,垂距为98米。立眼下部到90煤仓上口处,垂直高度为76米。斜溜眼为6米,倾角为75°,与90煤仓肩部相贯通。此方案减少  相似文献   

12.
淮北地区可采煤层赋存于二叠系山西组,下、上石合子组。各含煤段岩层各有不同,为了全面了解各含煤段岩性特征,本文从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叙述,为煤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临汾区块煤层气测井资料,对临汾区块5#煤层段进行精细研究。利用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测井响应差异性,对所收集的钻孔测井曲线进行分析,综合对比各个钻孔得到构造煤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构造煤较发育,主要分布在西部古驿-窑渠背斜两翼及东部紫金山断裂带,东部构造煤厚度最大值可达2.0m,中部构造煤厚度小于0.5m,大部分区域构造煤厚度在1~1.5m之间,垂向上5#煤层构造煤主要分布于煤层中下部,大体分两个构造煤小层,部分区域分1个或3个小层。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虎豹湾区煤层对比方法及煤层特征,该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总厚度为334.32~365.30m,平均349.81m。井田内共含煤(单孔)6~26层,煤层总厚9.34~16.62m,平均12.16m。其中可采煤层6层,可采煤层总厚5.71~11.50m,开采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5.
依兰煤田形成于老第三纪。为断陷型舍煤盆地.含煤地层为达连河组。该组仅有一个煤层群,集中分布于煤系底部10—40m厚的范围内。煤层群厚约10—30m,含煤五层。煤层平均厚度14.63m。煤层群顶部为巨厚油页岩层(70—140m),煤种为长焰煤。煤层含气量为4—12m^3/t.平均8.0m^3/t。依兰煤田煤炭保有储量1.97亿吨,预测煤炭资源量3.61亿吨;煤层气资源量为52.73亿m^3,埋深均在1000m以浅。本区煤层群顶板厚层油页岩,是煤储层最理想的封盖层,断层不发育的块段,是依兰煤层气相对富集的地带。  相似文献   

16.
东周窑井田位于大同煤田西北,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其中5号煤层为主力可采煤层,近全井田分布,厚度0.46~16.38m,亮煤和半亮煤为主,煤层显微组分镜质组含量为31.1~67.4%,惰质组含量为30.7~54.4%,壳质组含量为5.8~16%。扫描电镜揭示5号煤无机显微组分多为高岭石、绿泥石和黄铁矿为主,发育基质孔、植物细胞壁残留孔、次生孔和微裂缝4种孔隙类型,基质孔和微裂缝占绝对优势,微裂缝多为内生收缩缝和次生张性缝,其共同构成5号煤双重结构孔隙系统。  相似文献   

17.
黎瑛向涛 《科技风》2014,(6):145+147-145,147
针对汝州煤田煤层层数多,横向和垂向变化大,及构造复杂的情况,在勘查中采用了层间距法、标志层法、岩性组合法、物性特征法、古生物法、煤层特点及煤岩(质)特征法多种对比方法相互配合,成功实践了复杂条件下的煤岩层对比。该区煤岩层对比实践对复杂地质区煤岩层对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底地形、古洪积物是影响煤层厚度、结构、煤质及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含煤建造特征与探讨其成因类型,对新纪成煤理论的探索和聚煤盆地的成因分类以及指导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放顶煤技术是适用于煤层较厚、煤质松散的煤层开采的-种方法.残煤开采是将过去已开采区留下的煤柱、不可采的煤柱.再进行复采.本文就放顶煤技术在残煤开采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做一般性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缓倾针煤层放顶煤和急倾斜煤层放顶煤的开采方式,放顶煤开采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