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结构类型的企业集群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了国内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中小企业集群的存在使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扩散的效应,并加强了区域创新能力。为了提升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可以从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培养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加强与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横向联结及创新产业集聚方式等途径入手推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集群创新使中小企业获得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但我国的中小企业在集群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地方政府职能的缺位、集群技术创新基础能力不足、创新模式单一以及集群内部创新文化的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积极探讨相应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基于"四主体动态模型"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除体制因素外,关键取决于技术创新。在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从“线性范式”向“网络范式”转变的基础上,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正”效应内部化入手,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构想,建立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四主体动态模型”,并分析了其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动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小企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引起政府和学者的关注,创新则是企业集群保持其竞争优势的有力支撑。本文从集群现象出发,介绍企业集群的定义并对其内容进行扩充,然后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企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最后从集群的创新文化、竞争效应、需求拉动、创新收益和创新积累等五个方面剖析集群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实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理论分析和典型案例剖析,揭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集群学习的核心主体,对集群技术创新与扩散起着主导与推动作用。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建立共性技术创新与服务主体,进而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是一种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相似文献   

6.
疏礼兵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21-22,10
以加工制造、中小企业为主和集群化发展为特色的浙江民营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而面临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被边缘化的危险。文章认为集群式技术创新是适合浙江民营企业特点的新型创新模式,并根据产业集群中不同创新主体发挥作用的差异,提出了地方政府推动型、产学研合作互动型和龙头企业主导型三种典型的集群式技术创新模式,并对其适用情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探讨微观区域产业高度专业化,但又缺乏科技资源的地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与创新模式。重点分析存在产业共性技术需求的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特点、机制,以及创新体系建设的要点;并以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为例。认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地方产业集群创新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根据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模式,以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宝鸡·中国钛谷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在分析中小钛企业业务协作、技术创新和管理服务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中小企业群创新服务的研究,提出信息化创新服务支撑模式,通过分析框架体系、关键实现技术以及功能结构建设服务支撑平台,服务于企业生产协作、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以降低产业集聚区域中小企业成本,提高创新和服务能力,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和谐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赵骅  李雁 《科研管理》2011,32(6):157-164
考虑技术创新的距离衰减效应,分析企业主导型集群技术创新模式。将集群划分为单龙头和多龙头主导两种类型,分析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时空间距离对各自产品市场和创新投入的影响,最后分析博弈的决策条件和决策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而产业集群又是技术创新的有效形式,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创新,通过其技术创新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发挥着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为风险投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小碧 《科研管理》2019,40(10):230-239
通过概念模型构建和对422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本文揭示了天生全球化企业基于跨国创业导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绩效提升机制及行业技术属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国际市场积极竞争、主动创新和敢冒风险的跨国创业导向是天生全球化企业快速拓展国际市场的天然引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促进海外市场盈利水平和国际业务员工增长将天生全球化企业潜在跨国创业绩效转化为现实国际竞争优势;高技术行业属性对国际化绩效提升发挥增强型调节效应,中低技术行业属性则具有弱化型调节效应;企业规模、年龄等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但生产型或贸易型的企业性质虚拟变量影响显著。本文为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黄苹  蔡火娣 《科研管理》2020,41(6):80-89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跨国并购是否提升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拓展现有计量模型,使用多指标构建创新质量指数,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跨国并购对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积极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出规模提升,但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即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存在创新产出的量变,没有发生创新“质变”。并购双方技术互补性,通过丰富并购企业的技术知识多样化和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进而提升了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对跨国并购的创新质量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中国企业有效实施跨国并购,匹配合适并购对象,实现增长性协同效应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俞立平  王冰 《科研管理》2022,43(7):144-153
协同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和企业意义重大,基于Roth提出的市场设计理论的两个基本要素市场流畅度和市场厚度对宏观视角产业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缺乏。市场流畅度和市场厚度的提高促使市场交易者的数量和交易的成果更加丰富、市场交易更加流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协同创新。因此,本文基于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在分析技术市场流畅度、厚度对协同创新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合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技术市场流畅度、厚度与企业协同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厚度不利于企业协同创新;技术市场流畅度能够促进企业协同创新;技术市场厚度对企业协同创新具有长期效果;技术市场流畅度对企业协同创新的短期效应显著;协同创新对市场流畅度的反馈效果大于市场厚度。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嵌入到产品与服务中。本文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新情境,利用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数字技术应用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数字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创新;“机器联物换人”融合模式的研发投入显著增加而创新产出没有显著增加,智能制造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有较长的周期性;“群体信息交互”协同模式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都显著为正,数字技术推动了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繁荣。此外,国有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具有数字资源的优势,数字技术应用创新的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中的锁定效应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深圳市150家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部分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进程缓慢,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创新困境直接或间接地与现有技术的制约相关。可见,锁定效应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广泛存在。文章在深入分析锁定效应构成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调研结果,剖析锁定效应的各构成要素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并试图寻找打破技术锁定和加快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进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过程技术间断性,把技术创新失败分为工艺创新问题、结构创新问题和核心技术创新问题,利用来自国内362个企业的样本分析工艺创新间断、结构创新间断和核心技术创新间断对创新失败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创新间断、结构创新间断和核心技术创新间断对创新失败有显著影响,它们是造成技术创新失败的主要因素;在影响程度上,三类技术间断对创新失败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科技类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微观层面,研究了控制方式、创新承诺对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控制方式对企业的创新承诺和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有显著的影响,而企业创新承诺对企业内部控制方式和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2009—2017年中国涉农企业为样本,在测算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自主创新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2012年实施的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涉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技术引进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呈现非线性影响,存在以自主创新为门槛的倒“U”型门槛效应;(3)在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呈现互补效应,且互补效应在2012年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后变得更为显著;(4)国有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大于非国有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能享受更多自主创新带来的红利,但国有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互补效应不显著;(5)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小于传统行业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自主创新为其带来的红利期较短,同时单纯技术引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农企业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资源科学》2021,43(8):1534-1548
绿色技术创新可划分为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在改进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本文构建了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和经济绩效改善的关系模型,以642家工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3类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够显著改善其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②企业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是经济绩效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变量。③企业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企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产品创新,即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升级的空间。④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向经济绩效传导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为绿色工艺创新能够直接产生经济绩效,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只能通过间接路径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通过上述研究识别了企业3种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传导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异同性,给出了更多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路径,对于深化绿色技术创新过程认识及优化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点。首先分析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条件,讨论了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分析了国有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技术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及已具备的能力,明确提出民营科技企业是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依靠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