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整个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在二江、三江施工,大江照常通航;第二期二江、三江通航发电,大江截流断航,建设大江的建筑物。葛洲坝第一期工程在长江截流(1981年1月)后几个月的时间,就遇上了这  相似文献   

2.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正式开工并实现了大江截流,这标志着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系统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长江干流上没有防洪控制工程的历史即将结束,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将随之得到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荆江地区严重的洪灾威胁,为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提供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主要是指在在长江上游西陵峡段修筑一座大坝,利用从重庆到宜昌延绵600公里的长江段(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形成一座大型水库,从而达到防洪,发电和航运的目的。 三峡大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量39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26台,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按照1993年不变价格测算,工程全部静态投资954亿元。全工程分3期施工,主体工程总工期17年。正式开工第九年,永久通航建筑物启用,第一批机组发电。  相似文献   

4.
万里委员长8月28日在第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上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特别是中下游的80万平方公里,更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精华所在。”谈到长江的洪灾时,他说:“根治长江,必须把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范围作为一个整体。”“从中下游来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如果三峡工程上马,就会减轻荆江大堤的压力,确保长江中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  相似文献   

5.
马磊 《地理教育》2009,(2):78-78
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393亿米^3,防洪库容221.5亿米^3,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荆江地区1500万人口、150万公顷耕地。  相似文献   

6.
依据蜿蜒性河道的演变规律和长江中下游防洪及河道整治规划,于1967~1969年,在下荆江的中洲子和上车湾先后实施了两处人工裁弯.沙滩子裁弯工程,因故未能按计划及时实施,于1972年发生自然裁弯.沙市、盐观、祁冲、灵黄、郝龙等五个重点护岸河段,位于上荆江裁弯段的上游,分布于沙市河弯和郝穴河弯的凹岸(见图1).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来自海内外的36名留学人员和科技工作者。我们有幸成为’98春晖计划———重庆市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的首批工作人员,沿长江而上,来到了世界上辖区最大的城市——重庆。沿途我们参观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工地。我们对它建成后在防洪、排涝、改善中下游水质...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利弊分析,提出了促进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效益滚动开发其它梯级,形成梯级渠化体系,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以引江济汉为主,补充汉江下游水源,发展汉江航道, 促进江汉平原的经济发展;狠抓水质污染控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庄卫军 《新高考》2006,(9):18-20
【时事背景】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2309米长的巨坝如银龙卧波,截断巫山云雨,彻底束住桀骜的江水。2006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古称"彭蠡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相似文献   

11.
研究螺山断面水沙特性,对长江中下游防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三峡水利工程蓄水后的水沙变化过程研究,对三峡水利工程运行、调度和安全度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来自长江上游的泥沙滞留于库区,清水下泄,出库泥沙量明显减少,坝下河床受到冲刷,支流湖泊的供沙也将发生变化,使得进入长江中游河段的泥沙有所减少。本文对长江中游干流河段螺山水文站的径流及来水来沙等水文特性影响进行研究,对于该地区乃至下游地区的防洪调度、港口修建、航道整治与维护、滩涂围垦、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Floods are both risks and resources. Floodwater ut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lood management. Considering the rising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and undersupply of electric power, it'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flood management. In light of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on the Yangtze River in P. R. China, we investigat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GP floodwater utilization, proprosed dynamic control of limited water level during flood season of the reservoir and basin-wide integrated floodwater management as strategies, and identified problems that might occur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土脑子河段处在三峡工程135m运行水位的变动回水区,天然情况下具有汛期淤积、汛末及汛后冲刷、年内冲淤平衡的规律.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河段洲滩、岸线无明显变化,河床冲淤主要集中在右侧主槽土脑子一带.由于汛期淤沙在汛末、汛后及次年消落期冲刷不足,河段产生了累积性淤积.分析表明,水库调度、来水来沙、河床形态是影响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是调节湘、资、沅、澧四水和分蓄长江洪水的重要天然湖泊,三峡水库蓄水后,对长江上游来水来沙进行了有效调节。通过分析洞庭湖区5个控制站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泥沙变化趋势,揭示了三峡水库蓄水对洞庭湖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蓄水发电.随着工程的运行,长江中下游河床演变及泥沙运动规律将发生较大变化.依据实测水文资料,对螺山断面泥沙特性作出初步分析,为测验与泥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库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且独具风韵和魅力,具备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在民俗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世界级品牌的三峡旅游区,其民俗旅游开发相对滞后。近年三峡旅游两度火爆之后有所降温,为使传统的三峡旅游冲出低谷,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彰显三峡旅游的文化特色,综合开发参与性强的民俗旅游。  相似文献   

18.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供给华北地区,水源地主要在湖北省境内,大坝加高、库区淹没、移民安置、下泄水量减少对湖北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文章在对湖北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安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线调水对湖北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引江济汉优化利用两江水资源。提出湖北省应抓住机遇,兴利除弊,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好移民安置问题,优化区域规划,加强汉江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综合利用长江、汉江两江水资源,使湖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促进湖北“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是中外闻名的黄金旅游线,具有明显的组合性、团体性、集中性和周期性特征。针对三峡工程二期水位给重庆库区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区域关系和游览方式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问题,从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开发路径等方面,提出了重庆库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在政策扶持、平台构建、开发重点、配套设施、宣传促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Water environment securit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as become a more extensive concern since the impoundment of the reservoi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isting water environmental hazards and defects in current legal system for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is area, and also discusses their possible cause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e future based on first hand materials and other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equity principle, legal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which include building an unitary legal system dedicated to the Reservoir Area, setting up a basin author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preside over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using interests' compensation system to solve interest conflicts among different reaches, and making concrete regulations to direct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water environmental security prote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