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一以来,私营企业主阶层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并在实践中进一步证明私营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六大”指明,“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从而明确了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政治地位。然而,由于其自身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相对的“异质”性;在社会转型期,还必须对私营企业主阶层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合理规范其政治参与,正确处理其与党和社会各阶层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房丽 《考试周刊》2010,(27):239-240
私营企业主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所出现的一个新兴阶层,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必然会产生政治上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本文通过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现状的剖析,探讨在现有政治体系下我国政府管理者应如何面对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使其纳入制度化的范畴之中,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经济上取得了不容置疑的地位。但是,他们的政治地位与其经济实力极不相称。为了改变现状,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主参与到政治中。分析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依据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他们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经济上取得了不容置疑的地位。但是,他们的政治地位与其经济实力极不相称。为了改变现状,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主参与到政治中。分析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依据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他们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作者承担的国家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这一待探索中的一个理论问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私营企业主阶层已经形成,但没有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从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经营目标及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论证私营企业主阶层具有两重性特征。这种两重性也反映在它的群体意识中。针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两重性特征,提出对其加强社会主义引导和规范的具体措施,以保证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作者承担的国家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这一待探索中的一个理论问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私营企业主阶层已经形成,但没有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从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经营目标及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论证私营企业主阶层具有两重性特征。这种两重性也反映在它的群体意识中。针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两重性特征,提出对其加强社会主义引导和规范的具体措施,以保证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阶层分化以及随之产生的阶层意识与不同阶层特征的显现已成为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方面.基于社会生态视域,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总体性特征展开研究,以求透视这一阶层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演化特点,为总体上把握这一阶层的性质、地位和发展走势提供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中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不仅引起了社会空间的增大,而且还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从而为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各种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资源。作为一种新兴力量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必然会对我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为例,认真分析其政治参与的现状,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引导私营企业主阶层进行有序和良性的政治参与,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和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对其在现阶段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合理的认定,把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并在私营企业中合理构建和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引导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健康发展,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高校与管理人员法律地位变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去行政化,这既是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动适应,也是对双方法律关系变革的价值诉求。回顾过去,高校与管理人员的法律关系已经从建国初期隶属性的行政法律关系渐变为隶属性与平权性法律关系并存。展望未来,随着高校民事法人地位的增强和教育职员制度的推行,高校与管理人员的法律关系将会在管理方式、法律地位、利益关系等方面呈现更强的去行政化趋势,不断趋向平权性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民生问题的特点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政治问题。新时期我国民生问题呈现出全局性、社会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从国情出发,立足于让全体国民合理地分享到国家持续发展的成果,坚持以发展经济为根本前提,以扩大民权为政治基础,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制度、体制改革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解决民生问题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当前党和政府政治决策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标.民生保障与法治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民生保障对法治存在着依赖关系,法治也需要反映民生.为此,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民生法治建设,加强立法以保障民生,公正司法以保护民生,依法行政以惠及民生,以此加快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保障民生,维护民权,努力建设民生法治.  相似文献   

14.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作为物权法一项基本立法精神,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与公法中的宪政平衡性的价值理念有着内在一致的逻辑联系。我国目前财产平等保护的立法与实施现状,要求对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进行平衡与协调,最终以公法上的制度建构来保障和支撑物权法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运行及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五十条明确了反垄断民事责任,但该条制定较为抽象,造成了实践中难以适用的司法困境。加之,反垄断法属于经济法部门,在认定反垄断民事责任时,也不能完全照搬认定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则。因此,文章以反垄断民事责任含义为出发点,在分析反垄断民事责任法律构成和评述其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国家是建立在市民社会基础之上、以人民主权为价值取向的代议制国家。它虽然是资产阶级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但却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也要回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中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颠覆了资本支配劳动的逻辑,真正落实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的市场经济准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人民民主”作为对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的“人民主权”的否定,从参与的广泛性层面诠释了“真正民主”的现代内涵,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在承认权力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构起民选机关支配执行机关的权力运行机制,超越了西方“三权鼎立”和多党竞争下的议会制度,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制度。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以社会团体为基本构成要素,独立于政府公域和市场经济私域之外的一个中间地带。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以法治、民主政治及其完善为基本条件。市民社会多元权利能够消解国家集权,遏制公权专断的倾向,促进法治的完善;社会团体成员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为民主政治提供组织条件,建设市民社会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源于德国民法理论并逐步发展而来的继续性合同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和民商事法律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加以关注。总体来说,我国理论界对于继续性合同相关问题的研究仍较为欠缺。但由于我国近年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新的社会经济形式与关系不断涌现,仅依《合同法》一法之力想要解决所有的相关问题似乎有些力不从心。鉴于此,通过梳理继续性合同的构成要素与性质脉络,以相关要素的解析与综合来把握矛盾重点,以期为继续性合同的理论发展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为新中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形武。这一重大抉择既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制度创新的伟大创举,又是顺应中国历史和民族特点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济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抑或独立的法学部门,仍然是一个莫衷一是的问题。通过对国内法律部门划分的历史考察,法律部门的分化建立在社会分层的基础上。当代人类社会从横向层面可以分为政治国家、国内市民社会、国际政治社会、国际市民社会。不同的法律部门在社会的不同层面内起调整作用。从国际经济法的社会基础、法律基础、方法论基础论证它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