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决中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让他们写"熟悉的生活"与观察到的事物难以收到成效,因为"熟悉的生活"和观察到的事物不等于他们心头想说的话.只有引导他们写"心灵的碰撞"、写对事物的感想和对生活的领悟才是正确的办法,因为这些正是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作符合于作文的本质规律,能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作文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不断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为提高作文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伟 《教育艺术》2009,(7):26-27
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基本一环是要抓好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而源源不断地获得,并在此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要培养孩子们细致地观察事物,准确地感知事物的能力,我注意了语文教材的实际和儿童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兴趣入手,逐步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相似文献   

4.
数感,归根到底是一种感觉、感受,是对数学事物的敏感性.小学生处于学习事物与各种知识的初始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数感,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想要培养数感,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加强估算教学等从多方面入手.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从多方面入手促进他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描写事物是写作的基本功,在这一环节上,有些同学总也"过不了关".他们描写事物,总是存在简单、粗略的毛病,写出的事物不具体、不充分.每每触及此,我们这些同学就"皱眉头",似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6.
儿童画一种符号表征.是儿童真实情感的流露.总是反映他们所看到或所理解的事物,反映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他们的经验、情绪情感、个性特征,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这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孩子们的起点都是相同的,他们对每一样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每一种物体都带着渴望.只是因个性不同,对事物的爱好也各不相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呢?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生们不只是听觉学习者,他们需要看到事物,感知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3D技术可以满足他们这样做。"我们希望通过展现真实事物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是大多数学生的愿望。不过现实是我们不可能总是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去,而对于一些抽象、危险和目前人类不可触及的事物是无法拿来放在学生面前供他们学习的。怎么办呢?面对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时,教师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的一般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以及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辩证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它遵循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方式进行思考.科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辩证思维是指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它要求看问题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看到事物的一体两面和他们之间所能产生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