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材分析: <屋内旅行记>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走进书的乐同":<晨读>描述了关于童年读书生活的深刻印象;<布勒门的音乐家>和<木偶奇遇记>是外国童话经典作品及节选;<空城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而<屋内旅行记>则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序言.在"阅读链接"中还涉及到了<三毛流浪记>等漫画作品.目的是引领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亲近经典作品,并初步了解一些相关的作家的信息,对作品及作家产生亲近感.  相似文献   

2.
<正>青年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教育的走向,才能不断地走向成功。在实践中,我觉得读书、反思、合作,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一、注重教师读书读书对今天的青年人很重要,读书对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很重要。为什么要求教师读书呢?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因为一个人太渺小,没有那么聪明;一个人的精力太有限,没有那么充沛。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3.
崇尚学术     
<正>崇尚学术,是学校内涵发展、人文发展的精神根基,教师事业高度发展的精神根基。我们每一个教育人要树立崇尚学术的理念,以尊重学术教师为己任,以崇尚学术为天职,以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为使命,努力创建崇尚学术的内在校园文化,着力于呼唤学术精品、弘扬学术精神、营造学术环境。呼唤学术精品,就是要形成努力创新、力求精品的学术精神。要增强精品意识、上品意识,拒绝平庸、杜绝赝品。精品和上品是一个国家学术发展水平的象征,是  相似文献   

4.
品读     
<正>今天,我们检索的能力越来越强,而思考、阅读的能力越来越弱。——当下,网络的力量越来越大,城市面貌、文化欣赏、生活方式、心理距离等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此,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说:"我觉得这中间存在某种危险,包括读书、包括思考、包括表达。现在很多人不再读书了,是查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说:"读书犹如畅饮甘甜的清泉,使你酣畅淋漓;读书犹如游览美妙的山水,使你心旷神怡;读书犹如攀登进步的阶梯,使你登峰造极;读书犹如品尝香醇的美酒,使你陶醉其中。"那么,在这个不断创新的时代,如何借助我们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拓展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呢?我想课外阅读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兼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研究员的<读书的启示--杨义学术演讲录>,由生活读书三联书店出版.该书读书悟道的原创性内容和别具一格的装帧样式,赢得了学术界和知识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7.
<正>读书既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乃至家庭,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作为支撑,无论经济怎样发达,无论多么富有,仍然只能称为一群乌合之众。至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质疑。中华民族之所以被世人称为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其缘由就在这里。而这个文明古国的形成,与酷爱读书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我们每年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倡导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这充分说明读书在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8.
<正>莆田学院作为妈祖文化发祥地莆田市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多年来致力于开展妈祖文化研究,2005年成立了妈祖文化研究所;2008年升级为妈祖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通过整合校内学术力量与资源,组建了妈祖文化研究院,下设妈祖学、妈祖信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读书既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乃至家庭,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作为支撑,无论经济怎样发达,无论你多么富有,仍然只能称为一群乌合之众。至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质疑。中华民族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其缘由就在这里。而这个文明古国的形成,与酷爱读书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我们每年都根据联合国  相似文献   

10.
刘娟、王超新作<天人和谐与社会发展>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这是一部展示时代前沿话题的学术精品,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科学结晶.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虽然不断有精品问世,但大多数作品思想艺术水平并不突出,其原因主要是作家欠缺创作优秀长篇的人格力量.<李自成>、<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的成功,说明作家必须要有独具的眼光和胆识来认识与表现生活,还要有坚韧顽强的非凡毅力.只有从这些方面努力,更多的优秀长篇才会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2.
<正>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启动"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行动",向全国职工推荐图书并发出倡议,号召广大职工"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读书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启动仪式在北京市城建集团中国国学中心项目基地举行,全国总工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报要"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办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要重点办好特色栏目,推出更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精品力作。"遵照上述要求,本刊将依  相似文献   

14.
读<季羡林人生漫笔>(以下简称<人生漫笔>),掩书而思,脑海中浮现四个大字:开慧"辞典".这部书对人生所能遇到的事业、情感、学术、命运、读书、研究等诸方面的重大问题,都能给以深刻的启迪,称其为开慧"辞典",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5.
一起读书吧     
<正>我始终反感"教师不读书"之结论。很多年前,在一份著名教育期刊上,读到一篇著名教育学者的文章《教师为什么不读书》,不免悻悻然。或许的确有不少教师不读书,但是如此堂而皇之用全称判断来指责"教师不读书",未免欠妥。在我工作二十年间,我接触过很多热爱阅读的教师。甚至有些教师痴迷读书,在家中坐拥书城,平时也手不释卷。读书,已成为这些教师的生活常态,如呼吸般自然。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是岁月的枝头上开出的一朵朵清新淡雅的花儿,拥有一个美好的心境,不妨从阅读开始。看过一首打油诗叫《怕读书》,诗曰:"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我想,为什么"春天不是读书天"呢?大概是春天百花争艳、草长莺飞、欣欣向荣,如此  相似文献   

17.
以上内容是我对本班全体同学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调查表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们的读书量太少;第二,有许多同学读过这些书后并不喜欢.就拿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来说吧,在读过的人当中竟超过半数不喜欢.我想这并不能说<红楼梦>不适合我们.<红楼梦>、<论语>、<呐喊>、<雷雨>、<复活>、<巴黎圣母院>……这些书都是各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每部作品中都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这些优秀文学名著呢?据我的调查,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校长读书,好像是个很"另类"的话题。之所以说它"另类",是因为当下确有一些校长不读书。为什么不读书,原因有很多。但是,理性地分析一下,我认为简而言之就是"没心气"。具体说来就是失去了梦想,丧失了信念,忽略了使命,缺少了激情……在内心和灵魂深处找不到清晰的方向和勇敢的担当。那么,校长读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相似文献   

19.
<正>苏轼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李氏山房藏书记》)这是说,要使自己成为孔夫子那样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做学问必须从读书开始。因为,读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规划一个人的人生。童年是一个人读书、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阶段。这时,在他幼小心灵深处,常会情不自禁地、不断地向外部世界发出一个个"这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充满好奇的问号。而"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由谁、用什么将他引进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5月9日下午,著名学者、连海书院山长张本义先生主讲"连大讲坛",为连大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人作了《中华传统经典的读书方法》的学术讲座。张先生从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结合古代经典的实例,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在经典之中的观点,认为要扎扎实实地学习经典、研究经典、点校经典。要用吟诵的方法学习经典,才能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