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又到一年升学考试冲刺阶段,五花八门的校内外“提高班”“辅导班”“补习班”和家教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态势。然而,部分拿着“外快”跻身高收入群体的教师,却因其收入方式的隐蔽性成为税收工作的难点。税务部门指出,有必要加强对教师“工资外收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工作。  相似文献   

2.
茆琛  廖君 《青年教师》2006,(8):63-64
“重点中学新马泰,普通中学农家乐,同是灵魂工程师,一在米缸一吃糠”……暑期,不少重点中学教师结伴“公费”出国旅行,或到国内风景名胜区“避暑”,普通中学教师则望洋兴叹,结伴到市郊农家乐“住两天”“社会总关注城乡教师收入差距,一座城市的不同中学,一所学校不同科目的教师同样存在收入差距,暑期截然不同的度假方式就是很好的说明!”武汉市某普通中学教师如是说,她所在学校附近的武汉市第二中学刚刚组织教师前往香港、澳门等地游玩。“想想就心理不平衡!”这位教师毫不讳言。  相似文献   

3.
教师,一向被冠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教师职业,一向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十人们的心目中,教师工作收入稳定,又受人尊重,一年还有两个大假期,有充裕的时间休息。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经常感受到来自自己从事的这一职业的压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本研究立足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运用“中职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广州各类中职学校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职教师认为工作有价值,但不满意收入待遇;认为工作发展前景一般,对教学环境基本满意;男教师比女教师更不满意收入待遇,学历高的教师对工作发展前景较不满意,学校级别低的教师不满意教学设备情况。要想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需从福利待遇、培训力度以及教学设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的中小学教师职业今后将不再是“铁饭碗”了!据报道,到2006年年底之前,辽宁全省中小学教职工将基本完成聘用合同的签约工作.实行“学校聘教师,教师选学校”的用人格局,教师收入与业绩挂钩。(据《时代商报》2006年12月7日报道)  相似文献   

6.
韩国教师收入高且地位尊贵,可谓“富且贵”。这与国人熟悉的“穷教书匠”和“叫兽”形象正好相反。韩国政府特别立法要求:“国家及地方自治团体”既要“努力造成一种全社会尊敬教师的气氛”,又“应特别优待教师的报酬”。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隐性收入是指教师因职业关系从学生家长那里获得的不公开的额外收入,包括名贵烟酒茶、高档家庭用品直至现金馈赠以及变相的关系支持等。教师“隐性收入”所导致的种种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一、损坏教师的社会形象“隐性收入”会促使一些思想境界不高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张朝全 《福建教育》2007,(7):120-121
刚参加工作时,深感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我告诉自己要好好干。慢慢地我知道了当教师要评职称。而且还与工资的多少相关。于是转正定级,评“小学一级”,而后紧跑慢赶。终于在1998年秋季,挤过了“羊肠小道”,把学校仅有的一个“小学高级”指标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9.
目前,许多初三、高一、高三学生都请在职教师做家教,其他学生也多半在上一些名师辅导班。“课内不足课外补”现象已渐成气候,不少学生在学校放了学,啃上几口面包就到老师家报到,有的干脆在老师家搭伙。一些名师的“业余收入”直逼万元,就是一些工作没几年的青年教师,也因戴上了名校教师的光环,做个几年家教就解决了一套房子。社会上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补课赚钱称之为“走穴”。只要在GOOGLE搜索引擎里打上“教师走穴”4个字,搜索到的结果就有2600条之多,关于教师走穴的利弊纵说纷纭……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一向被冠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教师职业,一向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工作收入稳定,又受人尊重,一年还有两个大假期,有充裕的时间休息。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经常感受到来自自己从事的这一职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工作既可“重复”又可“创造”,教师是成为“职业倦怠者”还是“乐此不疲者”,关键在于自己,在于自己能否“创造“。如果教师肩负树人育才的崇高使命,抱定为学生发展服务终身的坚定信念,把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视为一次创造,教师工作就是引入入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他们的收入也逐渐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由于教师工资的相应提升,教师行业的职业风险相对较低,加之部分教师因从事课外教学活动而成为税务部门重点“关照”对象后,部分人就认为教师已经成为一个高收入阶层,也把当前教育界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如乱收费、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歧视现象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归因于教师对收入的汲取上。  相似文献   

13.
在学术职业聘任中,并不是所有好学校的毕业生都能留在好学校工作,有的教师流动到了比求学院校稍差的院校工作,呈现出“高毕低就”现象。利用全国28所公立高校2744位专任教师的调查数据,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学术职业中的“高毕低就”对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从毕业到就业的过程中,院校层次、学科等级的“高毕低就”率分别为51.3%和63.9%。这种“高毕低就”进一步影响到了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发展。相比之下,“高毕低就”教师的科研生产显著更少,但职称晋升速度无明显差异。教师就职院校的层次对学术职业发展的直接影响较弱。只有教师进入“985工程”院校和A++级学科时,就职院校才能促进其科研生产,增加职业收入,加速职称晋升。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非正常流失及其对策张意忠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业者收入悬殊、社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等等冲击着教师队伍,一向宁静的中小学校园内出现了躁动,许多教师纷纷“跳槽”。“下海”。在普教系统内形成了一支非正常的流失大军。据统计,1988年,福...  相似文献   

15.
“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 “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一名好教师。这个古老而又经典的比喻公式,把教师呕心沥血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刻画得很深刻。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笔认为,仅有这种精神加上“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也不是一名好教师的惟一标准。教师不仅要传“知”,且要启“智”,还要育“心”。  相似文献   

16.
也谈谈“贫”与“富”问题李尔重(一)在1995年5月26日的一份报纸上,我读到一位云南民办教师的信和一位学者的答复。这位教师在信中说:“我是一个民办小学教师,月薪180元,离我不远的镇上,有好几个不识字的人月收入一万多元,这算不算‘两极分化’?听说沿...  相似文献   

17.
工作总结,已成为教师们每学期末、每学年末的“必修课”。据笔者所见,现在教师的工作总结已然程式化:前面是95%的工作实绩,随之是“但是”、“当然”的5%的不足,最后是“今后多努力”。工作总结如此完成,俨然一纸“功劳簿”,失去了它应有的本义。长此以往,一位教师即使有20年的工作经验,但如果不善于在工作中及时总结、反思,那么也只能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教师的水准上。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之后,反思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工作总结,作为一种反…  相似文献   

18.
李广水在《教学与管理》上撰说,社会上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补课赚钱称之为“走穴”。教师“走穴”在我国目前情碗下具有可能桂与必然性,但若论其利弊。或是应鼓励还是抑制。尚需时间去证明。教育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不只是关注有几个名师走穴,一天收入多少钱,而是要监管这些“走穴”的名师是否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为了赚钱背离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不能单单为了完成沉重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地工作着,教师也是如此。作为承担着育人重担的教师,作为一名比较纯粹的知识分子,教师的工作动力不可能由比较微薄的物质收入支撑着,这微薄的物质收入根本支撑不了沉重的工作负担。但是现实就给校长那么多物质条件去作为教师沉重工作的报酬,校长还能用什么去支撑教师努力地工作去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呢?那就是精神的引领,校长要成为教师精神领域的导师。  相似文献   

20.
“多阶梯”晋升激励模式在研究型高校教师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高校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的背景下,为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才,基于“双阶梯”理论提出一种“多阶梯”晋升激励模式。通过“多阶梯”晋升激励模式在研究型高校教师发展中的应用,有效地改进了高校原有晋升激励模式,有力地提升了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地位,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