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们过去为各类型企业咨询的经验,企业的老板们都在寻找一批能尽心尽力辅助他们的干部。这些干部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处事方法与工作态度均与一般的员工有明显的分别,经过长时间的了解与归纳,我们把具备这种高效工作态度的干部称为“干才”。我觉得中国的企业面对更迫切的问题是把人才提炼成干才。究竟人才与干才有何区别呢?这种干才是太难找了。尽管人事部如何专业,老板如何精明,也很难在一、两次简短的面谈里就能断定一个人是否属于“干才”。有些公司特意找些在大企业里面呆过的,但这也有一些风险,就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人才应该包含“文才加口才”的内容,人才就是善用语言之才。我们这个时代既需要文才,更需要口才。 口才就是说话的才能。具体地说,口才是指在正式场合中,在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单独说两三分钟以上,说得内容正确,条理清楚,词句妥贴;或者和别人交谈时,说话准确得体,巧妙有趣,有一种动人的力量。有口才的人,或是在大会上发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或是回答问题有条不紊,对答如流;或是与人论辩,要言不烦,一针见血;或是别人谈不好的问题,说不妥的事情,经他一说便能使人回心转意,欣然接受。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工具,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口才往往比文才运用更直接,更具有实际价值;每个人都应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以此作为立身、处事、待物、竞争、生存的基  相似文献   

4.
语言教学正在摸索的紧迫的现实问题很多,对此,我想讲三点: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与主要内容 “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相对的一组概念。目前语言教学要特别注意一点,即口语能力的培养。其原因有四点: 1.就语言研究来说,口语与口语能力有其独特特点,对其进行的研究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文明社会中,语言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态,与此相对应,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有口语能力(口才)和书面语能力(文才)两种不同的类型,按理说,这种不同本来不应有价值上的比较,但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却明显存在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重视文才,轻视口才的倾向。“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口语则不过是口说无凭的舌端之辞;善写者被赞为才思敏捷的文章圣手,善说者则被斥为油嘴滑舌的鼓噪之徒。一褒一贬,何其分明。这种传统观念已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少人将口才的好坏与人品的好坏生硬地机械地对应起来。口拙者被认为是心地善良、忠诚可靠,可以选作女婿,选作徒弟,可以委以重任;口巧者则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十不放心。在科学领域中,也存在这种偏颇。研究书面语的,学术性强;研究口语的,学术性就不强。研究语言的,科学;研究口语运用与能力的,就不科学。在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关乎中学历史的教学质量之优劣、课程改革之成败。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一要提高史才,重在学科能力,尤以口才、文才、干才为重;二要夯实史学基础,包括精而深的历史专业知识、新而实的教育教学知识、广而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三要优化史识,就是识见和义理,以及看待历史问题的灵心慧眼和真知灼见。中学历史教师只要在才、学、识上有淡泊宁静的坚守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才、学、识的愿景也就无限地接近,历史教育的魅力也就一览无余了。  相似文献   

6.
说话是一种语文能力,又称为“口才”。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口才往往比文才运用更直接,更具实际价值。对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听说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在中  相似文献   

7.
迅猛的信息社会对人才要求更高、更全,既要有“下笔成文”的“文才”,又需要“出口成章”的“口才”。因此,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使学生更好地立足社会,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口头作文的训练,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延罪于社会。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要求青年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 ,而且要有善辩的口才。多才而善辩 ,才能在新世纪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卡纳基说过 :“一个人的成功 ,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 ,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可见 ,口才往往比文才运用更直接 ,更具有实际价值。口才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 ,“说”作为一种语文能力 ,与“读、写、听”比肩而立 ,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似乎已不容置疑 ,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 ,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 ,特别是在农村 ,说话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相似文献   

9.
口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更是各类人才必备的素质。中职是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实用技术型人才的基地,中职语文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口才的培养。要通过课堂随机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口头表达的自信心;加强阅读、背诵的要求和指导,提高学生语感;加强思维和说话相结合的能力训练;发挥教师口才的示范性功能等诸方面加强对学生口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具备一定的现代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技术含量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既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又能敢于创造、勇于创新。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而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技术,即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以学科专业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具有极佳的口语交际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口才的培养必须要从小学生抓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书面语文表达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文明和谐的口语交  相似文献   

12.
口语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口语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要求十分明确,未来的创业者不但要有文才,还要有口才;不但要能说会道,还要有敏锐的听说能力,洞察力。着眼未来。口语训练实在不可忽视,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教法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与之相随的是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撑,还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既能动手又能动脑,而机械类专业则更需要这类的人才。新一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而创造性教法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创造性教法可以提高机械专业化人才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口才训练方法的实践探索,从基础技能分解训练和实用性口才训练两个方面着手,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就怎样科学、系统又实用地进行口才训练方法作了详细介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口语交际能力,具备娴熟口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口才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随着世界的国际化、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中学生的口才,既要抓全面,又要抓基础,特别要重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但是目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存在严重的缺陷,必须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日趋信息化。口语交际能力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突出。未来的创业者不但要有文才,还要有口才;不但有敏锐的听说能力、洞察力,还要能说会道。着眼未来,孩子是祖国的栋梁和希望,培养他们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训练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口头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只要在社会上生存一天。就离不开口语的运用,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培养有口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人们口头表达能力的强与弱,已经成为影响人们事业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口头语具有使用便利、信息量大、应变迅捷、使用频繁等优势,它既是人们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又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口语艺术渗透,大到解决国际争端、外贸洽谈;小到个人生活,排解纠纷、待人接物,无一不需要它.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这个时代呼唤着人才,而人才就必须具备口才,口才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目标的定位 1.专业技能与社会能力并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走向社会,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上,必须达到三个对接: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教育与学生本我对接;教育与未来发展对接.  相似文献   

20.
一、目标的定位   1.专业技能与社会能力并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走向社会,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上,必须达到三个对接: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教育与学生本我对接;教育与未来发展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