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创造历史。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历史之中蕴含着博大的多样的美。探究历史之美,启发感染大众,是人类思想文化领域孜孜以求的探索。新闻作为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发掘、传播、丰富历史之美,是一项有益的实践,能达到新闻、历史与美学三者之间相得益彰。历史空间与新闻传播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人们通过历史获得不同的表情和心理期待,或仰天大笑、或黯然落泪,或敬重、或痛恨……种种情感,引起人们愉悦、自由、解放、光明的心灵共鸣,这就是历史之美。  相似文献   

2.
一、网络文化特点网络文化是人类20世纪的创造物,它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大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收信息为核心。它正在衍生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反思。网络文化的历史形成时间较短,但从目前的现象及规模来看,与传统大众传播文化相比有以下特点:1.多元化。传统新闻传媒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是受控的、单向的、直上直下的。信息要经过多重把关人的反复筛检,才能与受众见面。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以通过设置把关人的办法控制其他文化的传入或侵袭,保持舆论一律,保证在主旋律的宣传中没有…  相似文献   

3.
事实与文本     
一、新闻真实性的哲学逻辑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的真实性是他们始终追求的目标。根据学术界对新闻的传统定义,如“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新闻是多数受众注意的最近事实的信息”等,也可以看出新闻的本源一般被认为是客观世界的真实事件。然而根据传播学的理论,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要对信息进行编码传播给受众,首要的步骤就是对信息的理解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常庆 《当代传播》2002,(5):50-52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卢因(Kurt Lewin)在1947年发表的关于家庭购买行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许多学者受此启发,研究后认为,“把关人”能够控制信息在信道里的流通,“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这就是说,在一切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中,每一位传播者都起着把关、“过滤”的作用,同时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把关人”理论对传播者在整个传播流程中的地位的重视。50多年后,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把关人”理论是否还能站得住呢?  相似文献   

5.
翟大鹏 《新闻传播》2009,(8):102-102
传播效果问题是传播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是大众传播活动的核心问题。任何传播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实现某种或多种传播目标,所以传播从一开始到整个过程的结束始终存在着对传播效果的追求和设定。新司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最大规模的传播.其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信息和意见的传播达到彼此分享信息、互相沟通、协调行动等目的,因此,从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对新闻播音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闻不是一门艺术,不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件和情景,发挥作者想象力创造的。新闻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去传播最近发生的事实,而另外的人则出于实践和认识的需要来接受被传播事实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和艺术尽管在很早就发展成为人类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现象,但是如果从更原始的状况去考究,新闻与艺术有着很大的相同面,它们中所伴随的情感活动从性质上讲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新闻图片编辑的职责是什么?是针对每一个新闻事件,迅速合理的运用图片形式相对准确的传达信息,揭示新闻事件本质,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媒体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并产生共鸣。如同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的说法,即:“把关人对信息进行选择、决定取舍、决定突出处理或者删节哪些信息或其中的某些方面,决定向传播对象提供哪些信息,并通过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依靠抓拍完成,以图片形式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人文精神涵盖面十分宽广,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大到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读者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口。一份报纸,向受众传播的不仅是新闻信息,同时也在传播着一种"温度"。报纸通过新闻人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观照角度和情感态度,或隐或显地在向受众传达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性温度、一种舆论导向。虽然新闻报道历来强调客观,但"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事件"、"选择什么样的报道角度"来进行客观报道,这是记者和编辑都不可避免地要作岀的选择。不一  相似文献   

10.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平台,以信息的滚动性和聚合化的特点,借助于机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互动。微博用户对社会新闻、事件、观点发表的评论、意见的集合就是微博舆论。本文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的优势反应和群体极化理论,对微博舆论生成的路径和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对传播功能的认识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秦诸子对传播功能的认识与应用何庆良传播功能是传播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就广义的传播而言,传播并不仅仅是新闻与信息的交流,而是包括一切传播和分享思想、资料和事实的个人或群体的社会活动。在当今时代,传播已被视为一种社会需要,一种政治工具,一股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新闻传播溯源由于新闻的起源问题不可能找到直接的证据,我们只能运用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它进行综合性考察。解放后的新闻学论著一般都这样认为,新闻传播是随着地球上人类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因为人类一出现就在群体中生活,他们聚在一起劳动,必然要进行信息交流,新闻就  相似文献   

13.
<正>微博、微信的快速性、分享性、互动性、娱乐性等优势,在报道新闻事件的时候拥有非常独特的魅力和作用,能够简洁、快速、随时、随地地分享信息的沟通传播模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新闻传播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新闻传播可以从侧面直接反映出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媒介条件。在网络媒体、新媒体不断涌现,尤其是微博、微信普及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处于四面楚歌的局  相似文献   

14.
微博时代,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上的局限,其信息发布与新闻事件的进展几乎是同步进行,一方面,民众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反应越来越迅速,而另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的反应似乎相对滞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主流媒体对舆论的调控和引导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由"定州事件"看舆论引导与控制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屏  陶楠 《当代传播》2006,(1):61-63
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进程中,各利益集团对舆论进行引导和操纵的手法,从原先重点操控信息传播链的中下游(渠道和窗口),向信息传播链的上游(即成为信息发送者)和信息生产(主动制造新闻或新闻事件)转移。目前,发达国家的信息发布量占全球总数的76%以上。中国所发布的消息在这总数当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少,就在这很少的比例当中,还有将近80%的原始消息来自发达国家。这样的大环境,对国内舆论引导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都彩甡 《中国广播》2004,(10):49-50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密集、高效的信息时代,新闻传媒如何适应这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闻传播走向何方,就成为新闻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第一节 新闻道德产生的实践基础与社会条件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道德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新闻道德,作为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行为规范,同所有的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同样“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5页)。因此,探寻新闻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规律,只有从信息传播活动所处的社会关系中,从新闻传播事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资料的产生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来把握,才是一条可靠而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伊洛 《新闻界》2004,(6):64-65
如果把人类创造历史和认知事物的最新信息加以记录和选编,见闻于人,广泛传播,看作新闻活动的话,那么,把新闻活动的成果——特定的讯息文本积累起来,开发选题,深化创作,经过审编缔构,造成系统的知识媒体,更久远地传播于世,这就是出版活动。所以,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新闻是历史的开篇,出版是新闻的积淀。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媒与图书营销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辉 《现代出版》2003,(1):30-32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信息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一部人类传播史,也就是人类创制和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自古而今,人类的信息传播史在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阶段后,如今又进入了全新的网络传播阶段。所谓网络传播,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90…  相似文献   

20.
王倩  赵金 《青年记者》2000,(5):27-28
新闻传播与文化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作为人类对外部世界和本身的一种把握手段和途径,新闻传播具有巨大的思维功能和认识功能,它无时无刻不在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对新闻传播有着制约作用,规定着传播的内容、形式、方法,对传播行为进行规范与评价,调适、牵引着传播的取向。我国的新闻传播活动就受到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又全面的。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余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我国传统文化有着超过诸如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等古文化的绵绵不绝的历史延续性,它通过影响新闻传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