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世纪下半叶,审美教育成为美国音乐教育的主流,它的核心是为了情感而教育,具体表现在:音乐是人类情感形式的符号表现,情感成了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与培育学生的情感;培育情感的途径即通过审美认知,这种认知以音乐的审美品质为基础;情感的最高形式是审美体验,学生通过获得审美体验从而洞察生命的深层意义,最终提高并丰富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审美音乐教育的情感核心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音乐为了每个孩子"到下半叶"音乐为了人类的情感"的转变,为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音乐教育形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下半叶,审美教育成为美国音乐教育的主流,它的核心是为了情感而教育,具体表现在:音乐是人类情感形式的符号表现,情感成了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与培育学生的情感;培育情感的途径即通过审美认知,这种认知以音乐的审美品质为基础;情感的最高形式是审美体验,学生通过获得审美体验从而洞察生命的深层意义,最终提高并丰富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审美音乐教育的情感核心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音乐为了每个孩子”到下半叶“音乐为了人类的情感”的转变,为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音乐教育形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方式,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情感的培养。音乐教育的成果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使其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作为审美基础教育的前提或“基础的基础”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为背景,以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高师音乐教学为前提,针对审美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转变高师声乐教师教学观念、加强高师声乐教师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审美的体验、紧扣情感因素,激活学生心灵中的审美感受的高师声乐课程审美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加强对当代学生音乐审美的熏陶。这就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指导整个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参与音乐生活、接受音乐熏陶、享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音乐教育的特征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育以情感支持为载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音乐的德育功能。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素质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秋莲 《考试周刊》2015,(22):185-186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是通过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方式的唱歌教学,自始至终都应注重歌曲艺术形象的深入挖掘,启发学生领悟歌曲情感,以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和准确表达统率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歌唱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歌唱中感受音乐,净化心灵,同时提高唱歌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程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特征。而音乐教育就是以审美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审美知识和音乐文化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柏拉图曾说:"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和以情动人的情感形式,从而使得音乐教学变成一种渗透着理性的情感教育。一、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情感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途径。情感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应有内容。理智的成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高师的音乐教育一般侧重于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不可否认,音乐的基本技能、技巧是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但音乐审美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这个角度讲,要实现音乐教育的良性循环,搞好音乐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中的艺术审美教育是以音乐构成的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和审美教育的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当前农村音乐教育中更应该有明确认识,农村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新形势下老师角色的转换;二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三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四是如何做好一名导演。  相似文献   

14.
教学生感受音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是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采,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 怎样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贯彻新课标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那么,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学习感受音乐是发展学生自身音乐能力的基础之一,也应该是在我的音乐教学中的第一个目标定位,那就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5.
叶秀芬 《儿童音乐》2013,(11):50-51
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提高审美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是美的艺术,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音乐中体验美、感知美,进而使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本文探讨一下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音乐审美教育应该完整地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让学生在不断丰富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同时也是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要融入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我们要在教学中找准切入口,随着不同的音乐教育活动水到渠成地实施爱国教育。同时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具有艺术审美、情感审美、道德审美、创新审美等综合功能。音乐教育是审美化的教育,其宗旨是为义务教育服务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独特个性发展的艺术审美教育。运用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等方面具有促进的效应,在培育人的综合素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