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高校攀岩运动员身体素质相关指标的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建构高校攀岩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基本结构模型。研究可知,高校攀岩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受五个因子的控制;身体素质综合评价模型能比较客观、全面地评定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为今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及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钟齐鑫  邓菊会 《新体育》2023,(24):17-20
本研究将国际攀联2022-2023年世界杯比赛的决赛作为分析样本,对13场速度攀岩决赛运动员的失误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高水平男子速度攀岩运动员决赛的失误率显著高于女子运动员;(2)高水平女子速度攀岩滑脚的失误率显著高于男运动员;(3)男运动员的抢跑率、脱手率显著高于女运动员;(4)高水平运动员的下肢失误率显著高于上肢失误率,下肢左右侧肢体的失误率没有显著性差异;(5)高水平速度攀岩运动员的手点失误位置较为分散,脚点失误位置集中;(6)高水平运动员失误后的胜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9,(4):342-345
攀岩项目作为雅加达亚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新增设的正式比赛项目,与之相关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攀岩项目男子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和年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项目、名次的亚洲优秀男子攀岩运动员在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和年龄上具有鲜明的特征。此结果可为中国攀岩男子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国内外速度攀岩精英运动员比赛技术特征及差异,为国内精英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二维运动学分析法采集2018—2020年攀岩世锦赛、攀岩世界杯赛和中国攀岩联赛中速度攀岩决赛男女前4名运动员比赛的反应时、触点特征、分段速度以及失误特征指标。结果 速度攀岩精英运动员反应时与比赛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33(P<0.01),同性别的国内外运动员间无显著差异(P>0.05)。多数四肢触点特征指标与比赛成绩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0.95>r>0.35,-0.71>r>-0.90,P<0.01),国内运动员多个肢体的触点时间和动作频率指标表现弱于国外运动员(P<0.05)。国内外男子和国外女子运动员的Vmax阶段为8—10号点,国内女子运动员的Vmax阶段为7—8号点;国内男子运动员在1—3、6—7号点,女子运动员在1—3、6—7、8—10和13—20号点的速度显著较低(P≤0.03)。国内外男子运动员的失误次数发生率分别为68.18%和60.00%,失误后胜赛率分别为20.00%...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阐述“省队院办”模式的开展现状,以云南省攀岩队为研究对象,分析“省队校办”模式的发展瓶颈,探寻解决对策。研究表明,云南攀岩“省队校办”模式是体教融合的一种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运动员和教练员相关的配套政策,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拔机制。把攀岩项目纳入云南省运动会、云南省锦标赛、云南省年度赛等正式比赛项目,完善各州市的攀岩运动员梯队培养和选拔机制;整合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的科学训练监控资源,加强对云南攀岩队伍的保障,重点借助竞技表现中心、康复恢复中心、体科所等方面给队伍以实质性保障,为云南攀岩项目备战“十五运”做好充足准备,优化“省队校办”模式发展路径,为其他项目借鉴该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备战第2届亚洲室内攀岩运动会的国家队运动员进行赛前的身体机能评定,寻找适宜的项目训练规律,为大赛中更好发掘运动员的最佳竞技水平提供理论和指标依据。研究对象:参加第2届亚洲室内攀岩运动会的7名国家队运动员。方法:赛前针对不同的运动负荷,对运动员的血乳酸和心率等指标进行实时检测。结果:血乳酸与心率等指标变化规律显示,攀岩是以速度力量为主导性的运动竞技项目,供能方式主要以磷酸原为主,同时糖酵解供能也占有一定比重。结论:攀岩速度赛项目主要以发展无氧代谢能力为主,以ATP-CP供能比例最大,乳酸能系统供能比例次之。因此在训练中积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增加磷酸原能源储备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的调控能力将是该项目制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从登山运动中衍生而来的攀岩运动,是我国政府2013年公布的首批4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之一,其损伤风险日益受到关注。为揭示攀岩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综述了国内外攀岩运动损伤相关文献,对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损伤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岩壁攀登的损伤发生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损伤多发生在手、肩、肘、腕、膝、踝等部位,但攀爬方式的转变引起了损伤部位的明显变化,当前手指滑车、手掌和肩关节损伤最为常见;损伤类型中较多为过度使用损伤和急性损伤,过度使用损伤多发于上肢,急性损伤多发于下肢;损伤的程度一般较轻。攀岩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运动水平、运动负荷等自身因素以及场地、保护员水平、装备器材等外部因素均会对损伤特征产生影响。建议进一步探讨攀岩运动的损伤机制和预防措施,并统一攀岩运动损伤的定义和统计标准,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以加深对攀岩运动损伤特征和机制的认识,帮助攀岩教练员与运动员更好地预防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优秀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优秀攀岩运动员左右肘肘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析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训练科学选材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优秀攀岩运动员屈伸峰力矩(PT)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屈伸峰力矩屈肌大于肘伸肌;最大功率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左右侧做功无明显差异,表明两侧肌力平衡;屈或伸的向心/离心(ECC/CON)随给定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屈肌的向心/离心(ECC/CON)比值小于1.0。  相似文献   

9.
针对太原工业学院校攀岩队小训练周期前后两次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初步探索功能性动作筛查对于攀岩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提升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表明,速度攀岩运动是非周期性运动,攀岩运动员在速度攀岩的每趟或同一趟的不同时段,他的表面肌电信号都有较大的变化,是显著的非稳定信号。所以,运用表面肌电信号分析速度攀岩运动员的肌肉疲劳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不能用传统的频阈分析方法去评价相关肌肉的疲劳问题,而只有运用非线性信号分析方法才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然而sEMG非线性信号分析的应用尚属初期探索阶段,有待科研工作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藏登山学校于1999年成立以来,已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高山向导、高山协作人员。但是,能够培养高海拔攀登人员的西藏登山学校,在攀岩运动项目上却水平很低。为了提高西藏攀岩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高水平的西藏攀岩运动员,西藏登山学校近日成立了攀岩队,开设了攀岩班,并准备从中选出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攀岩比赛于5月24日至30日在风景如画的绵阳市五一广场举行。全国20个攀岩代表队的139名运动员参加了业余组  相似文献   

13.
曹荣武 《健与美》2024,(1):136-138
竞技攀岩运动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参与。随着攀岩项目进入奥运会,预计该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增加比赛项目的多样性,引入更刺激的比赛形式和场地设计以及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机会。此外,数字技术也将在竞技攀岩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设计计算机辅助训练工具和虚拟现实体验。总体而言,攀岩比赛和竞技攀岩运动将成为更具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运动,不仅可以为专业运动员提供竞争的舞台,也可以为广大爱好者提供更多的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胡玲 《精武》2012,(2):71-7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对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攀岩项目男、女子速度、难度、攀石竞赛成绩进行了汇总及分析探讨,以期对攀岩训练及运动员培养提供理论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15.
7月28日上午,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主办,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承办的2010"山旅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运动场隆重拉开帷幕.这是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首次在山东举办.来自40多个代表队的260多名运动员大显身手.进行了为期三天半的激烈角逐。  相似文献   

16.
应西藏登山学校邀请,江西省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人、我国著名攀岩教练丁承亮2006年7月9日来藏选拔藏族攀岩运动员。今年5月23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的第3届全国体育大会上,西藏选手索朗扎西(西藏登山学校第3批学员)在攀岩项目速  相似文献   

17.
为备战奥运,在我国基础较差、底子较弱的情况下实现竞技攀岩的跨越式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开展跨界跨项选材项目和国家攀岩集训队试点工作。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国家攀岩集训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国家攀岩集训队训练保障情况。研究表明,国家攀岩集训队人员配备情况差别较大,教练员团队基本能满足运动训练的需要,但相关辅助团队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集训队的经费和场馆器材等能保障集训队基本运营,但存在一定的地域差距,经费支出配置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8.
竞技攀岩作为新晋奥运项目,探究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为我国竞技攀岩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及理论缘由。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逻辑分析方法,探讨了竞技攀岩的概念,分析了竞技攀岩诞生的装备和技术基础、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竞技攀岩是攀岩运动中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特征的部分,是攀岩运动"竞技体育化"的结果;器械装备升级提供的技术基础和战后复兴的历史背景,共同促成了竞技攀岩在苏联的诞生;竞技攀岩的演变经历了苏联时期的普及化与国际化尝试、UIAA主导的竞技攀岩国际管理体系与赛事体系建设、IFSC引领的奥运发展新时期三个阶段;竞技攀岩的后奥运时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9.
竞技攀岩作为新晋奥运项目,探究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为我国竞技攀岩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及理论缘由。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逻辑分析方法,探讨了竞技攀岩的概念,分析了竞技攀岩诞生的装备和技术基础、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竞技攀岩是攀岩运动中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特征的部分,是攀岩运动"竞技体育化"的结果;器械装备升级提供的技术基础和战后复兴的历史背景,共同促成了竞技攀岩在苏联的诞生;竞技攀岩的演变经历了苏联时期的普及化与国际化尝试、UIAA主导的竞技攀岩国际管理体系与赛事体系建设、IFSC引领的奥运发展新时期三个阶段;竞技攀岩的后奥运时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对8名参加第3届全国体育大会攀岩比赛的攀岩运动员进行不同负荷试验。记录腕伸屈肌的肌电变化和负荷持续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的值均随持续时间的改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MPF、MF的值变化与腕伸屈肌的负荷持续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认为,MF和MPF是可以反映腕伸屈肌的功能水平,可作为评价腕伸屈肌负荷水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