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周易》是部什么书?《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古人把《周易》列入五经之内,名之曰《易经》或称之为《易》,又把它列为五经之首。可见古人对《周易》十分重视。那么,《周易》是部什么书呢?陈立夫先生在他的《天道、人道、道统》一文中说:“《易经》是中国一本最伟大的书。”王新春在他的《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中说,《周易》体现了“天人宇宙哲学”的内容。黎子耀在他的《周易秘义》一书中说:“它是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李镜  相似文献   

2.
《周易》在先秦典籍中常简称为《易》。《周易》原来只有“经”的部分(即《周易古经》;春秋至战国之间,出现了解释古经的《易传》十篇(即《周易大传》,又称《十翼》)。历代学者不断研究、阐释《周易》经传,使其成为专门的学问,即“易学”。自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起,《易》冠于群经之首。然汉初所言《易经》者,通常指《周易》经文。后来费直、郑玄以《十翼》参合经文并行,故通常意义上的《周易》《易经》往往包括经、传两部分。产生于南朝齐梁之际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体大思精、具有完整体系的古代文学理…  相似文献   

3.
"《易》以道阴阳",故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在卜辞的形式下反映了先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道德体验,是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信息库,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万流归宗的最后渊薮。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易传》都是在继承了《周易》的基础上,以各自的思维形式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本文企图说明:《老子》是如何利用和改造《周易》在卜辞形式下所隐蔽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的;《易传》又如何在吸取了《老子》的经验教训与哲学思想的同时返求《周易》而对之进行重新阐释和创造性的发挥,以此构建自己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极为重要的文化典籍,它在思维科学及认识论方面的价值,以其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影响已日益被国内外学者所肯定和重视。 《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易”有“交易”(穷究事物之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其萌芽期可能在殷周之际。《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5.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183;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6.
读到了《民族团結》1963年第六期楊建新同志討論《关于十二世紀蒙古族社会的性質》一文,对我們的看法提出了相反的意見,这不仅对我个人很有启发,而且对問題讨論的深入和求得最后結論也是有益的。不过,楊建新同志对若干史料和理論方面的理解,似乎还有許多值得商榷之处,因此願意在这里逐一举出来請教。在关于十二世紀蒙古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問題上,楊同志首先不同意我論証当时生产水平还比較低的三条論据,反而从中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我認为对这几条史料还有重新考察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学記》是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它总結了我国二千年前的教育經驗,提出了比較完整的教育理論体系,虽然由于历史的限制,觅不了有一些糟粕,但从它所提出的一些教育原則与教育方法看来,今天还可作为我們重要的借鏡。它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貴的遺产。这里試就它的內容作簡要的介紹: 《学記》一开始,就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化民成俗”,即教化(教育)民众,以巩固封建統治所要求的社会秩序。这实际上是說教育必須为政治服务,这是作者对于教育本质的看法。《学記》提出的教育目的固然是为了“建  相似文献   

8.
《诗》、《易》制作年代试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系辞系统之最终编订,当在周代王官之内。要探索《周易》系辞系统的制作年代,必须分清楚系辞(卦、爻辞)的编订年代和系辞(卦、爻辞)所引用的古歌、文献的制作年代。《周易》卦、爻辞所引之古歌、文献,系出自周族旧典,有的年代相当古早;但《易》到西周中晚期(宣王之世)已基本定稿,最晚收入《易》卦爻辞的歌诗、谣谚应不晚于宣王之世。“宣王中兴”与《诗》、《易》文本的编订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连山》、《归藏》、《周易》三书实即一书,是《易》在夏、商、周三代的不同名称,并溯其本源认为,此上古卜筮之书实即是人造综合图腾——龙形成之过程,故《易》实可称之为《龙经》。  相似文献   

10.
本刊九月号发表了湯光霖和王煥初对于天津大学等二十七院校合编的《高等数学》(基础部分)的意見之后,陆续收到不少讀者对核教材的意見。在教学工作中怎样正确地貫彻理論联系实际的原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問題。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学实踐,谈談对怎样正确地貫彻理論联系实际的原则問題。不限于对这本数学教材提意見。这里继续发表西安交通大学徐桂芳、唐象礼和湘潭业余大学張鴻源的两篇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中国诗性智慧的出发点,《周易》的智慧是以天地为象征为楷模的。《易经·系辞》讲:“《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充溢着“生生谓之《易》”的生命活力,贯注在整体天地万物中,无所不在,无所不注。因此才能“与天地准”。博大宏阔的天地是《周易》智慧的最高启示物。  相似文献   

12.
高小第四冊語文課本,选了五篇論說文,这些課文是:《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紙老虎》《怎样对待体力劳动》《安泰》《为人民服务》和《我們需要更多的“傻子”》。后四篇是新增的,比較难教。这里,我想談談《怎样对待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13.
《周易》本名《易》,乃儒家“六经(易、书、诗、礼、春秋、乐)”之首,故又称《易经》。原本是供巫史算卦所用的专门著作,以卦爻辞推断人事的吉凶祸福,记载了上古巫史们世世代代卜筮所积累的经验。相传夏代有《连山》,商代有《归藏》,都是卜筮之书,与《周易》相类似,但其书早亡。汉代时尚存《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后来都散失了。今传者为后人依托,并非原本,不可凭信。至于被儒家奉为经典的《易》,实为周代卜筮之书,故称《周易》。秦皇焚书,不焚卜筮之书,故《周易》得免于秦火之劫,作为可靠的先秦典籍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4.
《周易》卦、爻辞产生在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在殷末周初。《周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孔颖达《周易正义》说:“以当纣世,忧畏灭亡,故作《易》辞,多述忧危之事。”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推断《周易》的卦、爻辞当著作于西周初期,出自当时掌卜筮官员之手。说明《周易》的出现,并非周厉王末期一时之作。  相似文献   

15.
《易》是“六经之首”。孔子的学说正是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六经”构成了孔子学说的完整系统,我们必须把“六经”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孔子的学说体系,才有可能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孔子形象;在“六经”之中,各经都有其偏重之处,《周易》是其哲学总纲,《礼经》《乐经》《尚书》《春秋》是礼乐刑政的原则表述,《诗经》则是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6.
清代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一书,使用了大量《易》学材料来注解《诗经》,可以称为“以《易》解《诗》”。这一解经方法,是对东汉郑玄“以《易》笺《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陈奂的“以《易》解《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用《周易》训诂《毛诗》字义,二是用《周易》解释诗旨,三是用《周易》补正《诗经》中的礼。陈奂对《周易》的一些申发与补正,能够推动《易》学的发展,拓宽《易》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周易》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育德思想独具特色 ,重视人的德性培养。《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三分之一是讲育德的。不仅在经文中明确提出“恒其德”(《恒·六五》)“谦廉君子”(《谦·初六》) ,“以杞包瓜 ;含章 ,有陨自天”(《·九五》)等重要观点 ,特别是在《易传》中提出了较系统的德育体系 ,包括道德目标、道德修养体系、道德修养的途径等。  一、《周易》重视人的道德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 ,“道德”一词首先出现在《周易》中。《周易·说卦》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相似文献   

18.
明代开封周藩的宗室学者朱睦以其经学造诣之深,藏书之富及创作之丰而闻名于当世。而在其经学体系中,又尤以《易》学见长。通过《易学识疑》与《授经图义例》等代表性著作,朱睦形成了由辨析《周易》文本,到解释经传大义,进而阐发易学思想,总结《易》学传承史的学术体系。其超越宋儒成说,回归汉学以及象数、义理兼采的学术特点也由此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一、《周易》——中国古典哲学的鼻祖,中国美学的思想渊源“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为先”。《易》乃是中国文化之发端。相传伏羲作八卦,已开《周易》之先绪。据《周礼·春官》记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而《连山》为夏之易,《归藏》为殷之易。自夏易至殷易,再至《周易》,这说明《易》的思想源远流长,有一个丰富发展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三易同为卜筮之书,有大致类同的构架和方法,都有一定的哲学、政治的内蕴。而《周易》作为后出的作品,它无疑又是借鉴,吸收了其它二易的内容和方法,是对其它二易的继承和发展。《周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易经》,是殷末周初的作品,上面所说的《周易》就是指《易经》而言;二是《易传》,它是《易经》的最初注解。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易传》与《易经》的关系,二是《易传》成书的时间。这两个问题都关系到对《周易》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的估价。《易传》的成书应早于老、庄,而有的美学史著作把《周易》的美学思想放在老,庄之后进行阐释;《易传》与《易经》本有内在的思想联系,但有的美学史著作却认为“《经》本来是古代用以占卜的书,只有个别地方包含有一些原始的哲学概念”。这样,无形中就贬低了《周易》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贬低了它的哲学、美学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易传》,是闸释《周易》经文的论说性散文,包括《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十篇,故又称为“十翼”。作为我国春秋、战国之际学者精心撰制的论《易》专著,《易传》不仅对《周易》象数、哲理的阐述精到入微,而且在文章的修饰上达到颇为纯熟的境地。总《易传》的全部内容而言,最为突出的文学语言特色,莫过于其中大量骈偶、排比、谐韵句式的广泛运用。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