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在台湾新书筛选十分残酷,文学书所处的萎缩状态短时间内亦难以改变。有些出版社甚至减少文学书出版数量,一些出版业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书出得少,赔钱的机会也就小。随着台湾经济近来不景气,大众对书籍的需求转而更关心民生问题。而在以往台湾民众更爱读文学书,如今新书出来能售完一版已经很不错了。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以前台湾的出版社总有一点孤芳自赏的心态,很少在新书促销上下功夫,觉  相似文献   

2.
面对保护版权冲击的台湾翻译出版业曹洪东过去几十年中,除文学类书籍外,台湾出版的书大部分是国外书籍的中译本,我们在大陆也可以看到不少台湾出版的翻译书,台湾的出版公司简直可以称之为“译文出版社”了。对欧美先进国家来说,“著作权”中的翻译权早已是有价商品,...  相似文献   

3.
港澳台之窗     
台湾出版业新书难销 台中华图书出版基金会企划负责人说,台湾经济不景气,大家转而更关心民生问题。过去,台湾人爱读文学书,如今新书能卖光一版已经非常好了。有些出版社甚至逐渐减少文学书出书数量,因为书出得少,赔钱的机会就减少。 在今年台北书展上,曾出现了半价销书现象,这也是书商求生存的一种方法。这次书展虽然号称规模最大,但台湾参展单位仅增加一家共886个出版社参展。 去年,大名鼎鼎的文学出版社“大地”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笔者都觉得公版书是门好生意。出版社无论大小、新旧、属性,都可以从公版书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出版的书籍,组合成一个书系。市场上也的确有不少出版社在出版公版书,光是四大名著,就不知道有几个版本,而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也时有出版社推出新版。可惜的是,虽然看到不少出版社出版公版书,但是,出版主题不是局限在文学、小说,就是以改编、浓缩的青少年版为主,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1980,(1)
日本约有三千家书籍出版社,另外还有专门出版杂志的一千来家出版社。日本每年大约出版两万七、八千种新书,总发行量超过十亿册,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十本书。日本每日翻译出版外国图书两千五百种左右,其中文学书最多,达九百四十多种。三百六十卷的世界目录巨著不列颠图书馆收藏各学科书籍约八百五十万册。它还收藏国家出版的档案,在收藏  相似文献   

6.
去年,台湾出版市场诞生了三家由作家执掌、以文学为主轴的新出版社,分别是作家陈雨航创办的一方,诗人焦桐和妻子携手创业的二鱼文化,及前《联合文学》月刊总编辑初安民负责的印刻。一时间文学书籍加倍涌向书市。若再加上尔雅出版社“年度小说选”在停歇四年后重现江湖,九歌出版社推出台湾当代名家散文选系列,还有印刻将推出的文学杂志等,仿佛已赶走多年来“文学式微”的阴霾,而出现“文学复兴”的曙光。  相似文献   

7.
台湾“中国时报”家庭主妇版前主编谢秀丽主导,诗人焦桐为创办人的二鱼文化出版社近日上市。因为两人在媒体与文坛的文化背景,受到了众多读者的瞩目。 二鱼文化出版的书籍因两人的背景而分生活与文学两大类,已推出的书籍  相似文献   

8.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3,(3):44
台湾兴起出版当代大师论著据台湾媒体报道,近年,台湾接连出版多位当代大师的论述书籍,如将纳博科夫上世纪50年代在康乃尔大学的讲课笔记结集为《文学讲稿》一书,他在书中畅谈小说的艺术性,远大于文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昆德拉晚年封笔不写小说,却推出评论集《相遇》,漫谈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马奎斯、卡夫卡,与贝多芬、杨纳切克、法兰斯·培根等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台湾解严,台湾社会在迈向工业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必然要反映到出版界。从书籍开本的变化及彩色封面的兴起,到出版策划的全面引入,出版界进入了全面竞争的商业阶段。广告、直销成为发行的主要手段,一大批新出版社成立,许多传播机构及企业的出版社成为出版界的生力军。在一些出版社或倒闭或由盛至衰的同时,一些大出版公司开始崛起。文学出版社依旧占有重要地位,但译著已充斥图书市场,期间还伴着日本漫画的大举登陆。七十年代较具规模的出版社有正中、台湾商务、台湾中华、  相似文献   

10.
台湾出版社最早发行书讯的是远景出版社的《出版与读者》,1974年3月创刊,至1994年3月已出版至第46期,它是不定期的书讯。而目前存活最久而定期的出版社书讯,则属《九歌杂志》季刊,15年来已出版至57期,成为文学出版社发行书讯持续最久者。另外,联经出版公司的《联经书讯》、尔雅出版社的《尔雅人》、洪范书店的《洪范杂志》、前卫出版社的《前卫书讯》、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书  相似文献   

11.
从台湾出版社年度出书计划,可以看出各家老板“把脉”的功夫和做生意的眼光。1998年文学书似乎有更兴盛的趋势。时报出版公司推出的以本土作家作品为主的“新人间”文学系列,以及许多其他出版社推出的作家全集,如皇冠的《刘大任全集》、前卫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峡两岸人员、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台湾文学出版界的一些从业人员已陆续前来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社签订合同,协议把大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一部分文学、学术著作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件好事。为了搞好这一文学交流活动,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界有必要了解台湾出版业的情况,弄清楚来大陆的台湾文学出版从业人员是否是知名出版社的代表,或者不过是名不副实的皮包商人。近年来,我因主编《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辞典》,对台湾文学出版业的情况有所了解,这里作一简要介绍: 台湾的文学出版界包括出版社、书店、书局、出版公司、文化供应社、报社、文化社、“新闻处”、“教育厅”以  相似文献   

13.
前一阵子,台湾一家很大的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美国已故惊悚小说家史蒂芬·金的中文翻译作品。没想到,新书出版后,被眼尖的读者发现,原本应该长达50万字的书籍,翻译成中文后竟然仅剩下30余万字,明显有大量漏译不说,该书所使用的翻译还是早年该出版社第一次出版此作品时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陈宗俊 《编辑之友》2015,(9):104-108
1949至1966这“十七年”间,新中国出版业在“为人民服务”出版方针指引下,对新文学书籍的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控.其主要手段包括:出版对象身份的重新确认、出版社的整合与分工、几大文学出版社对新文学书籍出版的垄断等.“十七年”出版业调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政治—文学”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以书养书”析《文汇读书周报》3月18日的“阿昌逛书市”专栏发表文章说,这些年学术著作以及一些高品位的书籍不易出版,因为这类书往往收不到经济效益,每出一种,出版社就要补贴很多。而拒出此类图书,出版社则无社会效益可言。于是只能靠出版形形色色的畅销书,以...  相似文献   

16.
盛力 《中国出版》2012,(13):64-66
不久前,笔者有幸随国内一代表团出访日本,对于日本出版业的现状及特点颇有体会与感悟,特记录要点如下。一、日本出版业的分类日本的出版社按照出版物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书籍出版社专门出版各种书籍,出版的书籍种类多,但数量有限。有的出版社专门出版法律、医疗、美术等书籍,这种特定化的出版社,一般不受出版界景气程度的影响,销售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比如,以出版学术书  相似文献   

17.
台湾报纸报道,申请出版大陆出版品的办法公布前,台湾的出版商为了取得光机,纷纷接洽香港的中介公司,极望取得大陆方面的授权。香港一位中介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已经取得大陆三家官方出版社香港分公司总管理处的同意,授权由他和台湾的出版社签约,另外还有两家出版社也同意授权。由于台湾出版社都有意愿,他表示目前已经和两三家颇有名气的出版社取得协议。至于出版的书籍种类,由于台湾出版商都属意于小说、散文、美学、辞典以及风土人情记  相似文献   

18.
前一阵子,台湾一家很大的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美国已故惊悚小说家史蒂芬·金的中文翻译作品。没想到,新书出版后,被眼尖的读者发现,原本应该长达50万字的书籍,翻译成中文后竟然仅剩下30余万字,明显有大量漏译不说,该书所使用的翻译还是早年该出版社第一  相似文献   

19.
除了中国内地与台湾外,香港是华文出版的第三大市场,因为香港是中西交汇的地方,出版文化也正好反映出这样的运作及价值。香港有数十家出版社,每年出版书籍近2000种,而10余家教科书出版社也—直供应着本港学子的课本与参考书。香港的书店往往都摆放着内地、台湾、本港及欧美最近的出版物,国际化程度可谓在华文圈以至国外大都市中少见。香港是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20.
台湾出版是实现梦想的行业,童心未泯的童书出版更是如此,近几年不断有新的童书出版人投入儿童书的运作中,除了已建立口碑的和英出版社外,最近则又有几家出手不凡的新出版社,如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