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说起春节,大家都有特别快乐和美好的回忆。收藏家胡申南的春节特供票证、花花绿绿的糖纸、年历片和老艺术家李家耀的心爱饼干箱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而楼阿姨的防盗菜篮和柏万青的除夕夜爬门仿佛又让人回到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苦涩,也有温馨。如今,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有吃有喝,天天都在过节,但那份浓浓的年味,却只能成为许多人记忆中的春节味道了。上个世纪70年代,春节前的一天清晨,天还没亮,家住上海静安区张家  相似文献   

2.
春节记忆     
《档案与史学》2011,(2):F0003-F0004
用一个“主题词”来形容过春节,人们很自然地会用上诸如“团圆”“喜庆”“欢乐”之类的形容词。本刊选取了一组上世纪50到80年代拍摄的“春节活动”的照片以飨读者。除了上述不变的主题词之外,我们在细细品味这些历史老照片的同时,或许还能“咀嚼”出不同过节场景蕴含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中国传统节日有着相异的庆贺方式。为了更加详细了解上海地区传统春节的庆祝方式,通直接采访和问卷调查,对上海人春节期间“烧头香”的仪式进行梳理,反映上海人民春节的美好祝祷,为了更好生活的美好祝愿,揭示这一民俗背后的市民精神。  相似文献   

4.
春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在票证年代,在物质紧缺情况下努力安排好百姓生活,从主粮到副食、荤食品比平时有所增加,还随时增加些平日少见的食品。  相似文献   

5.
"希望下一代能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这是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的经典台词.2022年春节档,该片位居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它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水门桥战斗为背景,讲述发生在1950年12月"三炸水门桥"这段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春节有着不同的细节内容,而正是这种细节性的差异使不同地方的人感受到传统的影响,并通过地方性的认同,使春节习俗的差异性存在不断地传承发展。因此,从本质上来看,春节的细节决定了年文化的存在,尤其是决定了年文化的时代性差异和地方性差异,同时.地方性认同,又强化了这种差异的延伸。然而,在现代传媒和通信工具的影响下,年文化不断异化和趋同。  相似文献   

7.
杨逍 《传媒》2014,(12)
正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晚会节目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为造星工场,凡是在该节目中演出过的演员、歌手、主持人都星路大开。但是到了世纪之交,晚会节目却变得屡遭"吐槽"。收视率的绝对数字虽然依旧较高,但是其下滑趋势却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8.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富含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经历史的沉淀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人际传播、社会传播、内向传播等传播方式的多种作用下,衍生出一系列春节现象。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一特定期间的现象映射了社会的传播现状及发展状况,包含着重要的传播意义。春节习俗是民族文化内涵传播的窗口,它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在传播过程中都带来不同的效果,春节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传播盛宴,其中包含的各项传播都值得去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农历年的开端。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辛苦了一年的老百姓会张灯结彩、杀鸡宰猪、祭祀打扫、走亲访友等,合家团圆过一个热闹而又丰盛的春节。但是在战争年代,在中国全面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在四川作为大后方倾全省之力支持抗战的日子里,四川民众是如  相似文献   

10.
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作为中国中央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出的重要象征性行为,一直持续不断地存在于27年[1]来每年中最特别的辞旧迎新的大年夜晚上.春晚的最终固定被许多文化研究者称为是一种"新民俗":承载了传统春节文化、民间文化的时代文化的交融.春晚本身作为一个文化文本重构了传统春节文化甚至建构了国家形象和社会共同记忆.这种形式远大于内容的大型歌舞电视联欢晚会实际上是选择性地成了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11.
人艺2008年原创开年大戏《莲花》将于春节期间亮相,该剧是编剧邹静之继《我爱桃花》后再度与北京人艺合作,导演还是任鸣和徐昂。邹静之用京味语言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一对古玩夫妇的悲喜人生。该剧展示  相似文献   

12.
点击天下     
春节返乡催生"拼车族"据中广网:今年春节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外,很多人联系老乡、朋友,拼车回家。在鞍山一家大型国企工作的小高是本溪人,说起春节的回家计划,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媒体接触情况,与平时相比有何不同?他们对今年春节期间媒体的一些重头戏又是怎样评价的?本刊做了一个小型调查,结果如下:1.你在春节期间接触最多的媒体是:A报纸5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曾有万人空巷的传奇。多数人以为那是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的起源。其实,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几乎与电视台的历史一样长。1960年,中国大陆举办了第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就汇集了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起串场主持人作用的是侯宝林先生。电视诞生不足百年,但它无疑延承了戏剧艺术(譬如京剧)带给公众的娱乐功能。受众在看电视和戏剧时,都  相似文献   

15.
春节的由来春节,是中国汉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同时不少少数民族也与汉族同胞一样共同欢度新春佳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生活在全球不同国度的广大华人和中国十几亿炎黄子孙普天同庆,人们尽情的载歌载舞,其喜庆和欢乐的热烈气氛毫不逊色于西方的重大节日圣诞节。  相似文献   

16.
年年春节年年报,虎年春节别一样。2010年的纸媒春节报道,总体上延续了往年春节报道的一贯风格:营造春节气氛为公众提供“过大年”的全方位的信息资讯服务,而其中一些别出心裁的创意亮点,突破了往年春节报道的习惯性套路,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春节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十三家省市电台,推出“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欢乐中国”,向全国听众奉献了一台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节日“盛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在这次大联播中“烹制”了一道飘溢着浓郁中原风味的节日大餐——“盛世唱中原”,表达了对全国听众的美好祝福。  相似文献   

18.
正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中国传统佳节中最隆重的节日。它与中国几千年农耕社会有关:农民靠天吃饭,每年春耕秋收,形成规律。中国世世代代的老百姓,都以此方式纪年。每逢春节,游子思归,阖家团圆。"过春节"是一段长途: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进入年关,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过年"一词,会唤醒许多美好的回忆。风鱼、咸肉,风鸡吊在外面吹风;排队买年货、家家户户祭灶神;小年夜里做蛋饺、包汤圆;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大年初一穿新衣、发压岁钱;提着蛋糕走亲访友……如今年味淡了,听到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中回忆这些片段,恍若回到过去时光。  相似文献   

19.
陈伯华是誉满神州大地和海外的著名汉剧大师.20世纪70年代初,我有幸同陈伯华大师一起朝夕共处了20多天,承蒙她手把手地教我学唱汉剧. 那是1974年的元旦春节期间,中共湖北省委依照惯例组织几个拥军慰问团分赴全省各地,巡回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湖北的部队.  相似文献   

20.
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大型晚会日渐成为各电视台、频道树立品牌形象、展示实力、争夺收视的竞赛场。在大型晚会的宣传工作中,如何引入成熟的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成为重要命题。整合营销传播(IMC)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营销传播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美国广告代理商协会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