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报评论主要是指: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及编者按、专栏评论。就权威性而言,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居于前位。社论最重要,往往直接传达中央声音;评论员文章次之,通常是阐述本报编辑部观点。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之所以分为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考虑“格”。特别重  相似文献   

2.
党报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在我国媒体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党报评论更是发挥着解读政策、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及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我国已经进入微传播时代,这对党报评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党报新闻评论有必要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在媒介观点竞争时代树立党报评论的话语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宋怡 《新闻窗》2014,(4):41-42
广播媒体要在全媒体时代增强权威性,提升影响力和引导力,就应该重视和发挥评论在新闻节目中的作用。要让其所播发的评论与其它媒介不相雷同,就必须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笔者认为,城市广播媒体的新闻评论要凸现其个性化特征,取得明显的传播效果,可以从论题更贴近普通民众、评论角度更新颖和独特、评论形态更突出广播特色、评论员队伍更壮大和稳定等,去着手作一番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对贯彻性评论存在的错误认识 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报评论的重要职责,是评论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发挥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指导作用的重要途径。 但是,近年来,评论员不愿写,认为是“遵命文学”。是“例行公事”,能交差就行了,不去认真研究、探讨其规律,努力使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由此。发表的贯彻性评论比较粗糙,有的甚至语言都不规范;其内容也没有新意,是大家都能说上来的话。至于艺术性更谈不上。这一切,毫无疑问影响了评论的贯彻效果,也影响了党报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宣传思想战线的主阵地,舆论导向问题是新闻报道是否适宜的决定性因素。在引导社会舆论、传播并推动舆论价值和效果方面,新闻评论有其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地市党报的迅速发展,党报受众对各种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强,以及党报自身具有的指导性、权威性,新闻评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可以说,新闻评论。是地市党报舆论导向的传感器,发挥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评论是党报传播主流声音的重要渠道,在重大事件上的发声往往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体现着党报的权威性。党报评论要关注热点话题,敢于直面矛盾,主动适应新媒体的冲击,紧紧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党报评论选题要侧重百姓视角,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并在评论中对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加以阐述。党报评论应当充分注重创新表达体系,多用群众性语言。  相似文献   

7.
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对党报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有着很强的决定作用。但目前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党报评论的读者正日益减少,其旗帜作用正在减弱。如何才能增强党报评论的旗帜作用?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服务群众和基层,才是振兴党报评论的根本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重要文体,因其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代表着主流社会的观点和声音,故被誉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作为地市党报,一定要通过新闻评论的影响力来提高舆论引导力,提升党报的高度,从而彰显党报的思想性和权威性。作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肩负着宣传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9.
都市报新闻评论的优点与作用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组建专属的评论员队伍 新闻评论同质化是指媒体新闻评论在选题、视角、观点等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与党报新闻评论相比,都市报新闻评论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主题雷同、观点相同或相似的新闻评论经常可见.  相似文献   

10.
王毅 《今传媒》2004,(6):54
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如果有两篇言论呈现在你眼前:一篇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是署名评论,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篇阅读?答案可能是:署名评论。为什么呢?因为署名评论一般来说具有鲜明的个性,可读性强;而评论员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许,这篇评论员文章非常重要,写得也很好,但就是因为有可读性不强的惯性印象,所以放到一边了,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改进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怎样改进?“嫁接”是一个好方法,就是使署名评论与评论员文章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评论形式——署名评论员文章,既能保持评论员文章原有的指导性,又能保持署名评论原有的可读性。其实,早在1998年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向署名方向发展”。有的党报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全国来看,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三贴近”,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这为评论员文章向署名方向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写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可以积极探索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的署名评论,也有别于传统的评论员文章,它兼有“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11.
怎样培养和造就电视新闻专职评论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心云 《声屏世界》2005,(11):49-50
2003年开播的《央视论坛》第一次引入了“本台评论员”和“特约评论员”,“本台评论员”由央视的记者、主持人白岩松担任,“特约评论员”刚由其他媒体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他们的个人特点逐渐成为节目特点的一部分。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做日常新闻评论的专职评论员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灵魂、生命,是党报发言的主要声音,是引导舆论的主要途径。因此,抓好新闻评论是提升党报质量,使之更具权威性、指导性、公信力的关键。2012年以来,《漯河日报》围绕“能发声、发好声,常发声、发强声”的宗旨,组建队伍、加强策划、增加数量、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0日,推出新评论栏目"评论员随笔"。在其编者的话中写道:"在你眼中,人民日报评论员是谁?也许是持中守正的政论写作者,也许是言语犀利的时事观察家,也许是面孔严肃的党报新闻人:似乎有一些特殊,也带着几分神秘。面对多元多变的言论竞逐时代,处身互联互通的新媒体场域,我们并不甘于"等风来",而更愿用手中的笔,勾勒出自己的"另一面"。今天起,评论版开辟"评论员随笔"栏目,党报评论员们  相似文献   

14.
作为报纸旗帜与灵魂,言论历来是党报新闻工作的"责任田"和"重头戏",一直发挥不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体异军突起,使包括评论在内的诸种新闻表达不断突破信息传播地域界限、时间界限和形态界限,给党报评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如何更加重视并加强党报评论的建设、运用和创新,无疑成为关系党报舆论引导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华 《新闻窗》2006,(6):68-69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地市党报直面基层,强化新闻评论的引导作用是体现地市党报权威性和鲜明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近10年来,《六盘水日报》加强新闻评论工作,有力地引导社会舆论。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凸显。报纸评论成为市委市政府声音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7.
党报的评论历来是代表着权威的声音,传达着合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和立场。正是因为对党报评论的要求很高,所以评论难写,想把评论写好更不容易。笼统地说,党报的评论包括了社论、评论员文章、新闻时评、杂谈、编者按、编后、小言论等。在报纸处于强势的时期,党  相似文献   

18.
说起党报评论,人们就会想到社论、本报评论员、编辑部评论、编者按,想到主题重大、代表党和政府声音、庄重严肃等词汇。确实,由于党报评论的题材长期集中于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社会新闻以及网络热点事件关  相似文献   

19.
包东喜 《新闻实践》2009,(11):18-20
媒体评论员为何“成名难”,原因在于评论员队伍结构不均衡,缺乏符合评论员成名成家的激励机制,业务操作层面缺乏应有的自主空间等。因此,要遵循评论员成名的规律,既要创造让评论员长期专注于评论工作的平台,又要使其自身主动地融入意见对传播对象的研究之中,同时,建立核心人才理念,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为评论员成名成家推行主笔中心制,倡导开设集体专栏或个人专栏等。  相似文献   

20.
夏琼 《新闻前哨》2011,(3):16-16
《湖北日报》最近刊发的23篇系列评论,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很好地履行了党报的职责,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党报新闻评论是时事评论,又是政治评论。这组系列评论有如下几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