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梳理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说与倾听关系的演变历程,揭示传统课堂中二者可能存在的对抗形式.为了构建真正意义上"倾听着"的课堂对话活动,促进师生对话的和谐共生,在进一步厘清师生对话应具有敞开性、独立性、弥散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言说"与"倾听"的实践智慧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2.
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域,规约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对话学习以平等对话为前提,以文化智力为依据,以工具性学习为必要构成,以创造意义为目标。课堂教学须秉承对话建构认知观念,倡导生成性思维,营造学习共同体,谋求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以重建课堂文化,使课堂成为倾听学生声音的场域,促使学生智慧生成的场域,学会对话与交往的场域,关照学生生命养成的场域。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是"对话"的课堂。"对话"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手段,更是阅读教学的原则。基于单元主题的整体架构,建立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促成课堂从教师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师生间、师本间、生生间、生本间多维的对话方式的转变。"对话"方式的运用,既观照了学生心理安全场域的营造,又避免陷入文本偏"诚信"教育的说教,保留了语文课堂姓"语"的本真。  相似文献   

4.
"对话教学"是对话意识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式课堂"应该是平等互动的,合作交流的,不断迸发创造火花的,"对话式教学"理应使得小学品德课堂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是动态的思维场,恰到好处的对话,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由"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课的教学指出,课堂中的对话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自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花 《文教资料》2012,(15):163-164
;对话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词,成为人们一种生活的状态。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场所。当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导演着一次又一次热闹的场景对话,似乎只要课堂有了对话与互动,就是好课,其实并非如此。因此,对话课堂研究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庞华 《四川教育》2008,(10):43-43
课堂是一个生动的对话场,教师和学生在对话场里演绎着自己真实的人生,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他们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课堂中,进行“群体会晤”式的对话教学。为此,我们需要构筑课堂教学中的网状对话场。  相似文献   

8.
对话教学是对话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体现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创造生成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精神.对话教学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它与以往教学的本质不同在于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重过程、重感悟的课堂,是个性的、开放的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对话教学应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为课堂开展对话做充分准备、对话的过程要基于文本,以文本为凭借、教学中努力创设好对话的生成环境.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大量"作秀"对话,突出地表现在教师或是放任学生自由对话,或是限制学生对话,或是对话空洞、离题。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呼唤和谐,对话呼唤和谐、平等。摒弃"作秀"的对话,回归朴实,让对话者真正融洽地"和谐对话",并采取措施,提高课堂对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话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这也是对话教学实现的保障。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的根深蒂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得到发挥,使学生仍处于被动、次要的地位。通过努力建立平等、民主与秩序的对话氛围,并充分发挥学生自己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作用和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对话式"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1.
"对话中心课程"的是基于课程话语多元性的现实要求,对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关注以及知识观的变化而提出的."对话中心课程"建构的依据:课程话语多元性需要理解与对话,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需要对话机制的课程,知识观的改变诱发复杂的对话实践.追求课程编制过程的对话精神,实现课程目标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把握课程实施的建构取向...  相似文献   

12.
徐华 《现代语文》2005,(12):77-77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新课标所倡导的"对话教学"却是一种新方法.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对话教学的最终产品是具有对话理性的、具有社会交往和沟通对话能力的人.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趋于成熟,有张扬的个性,喜欢与人交往、希望被人赏识的特点.因而,我个人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地开展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话是一种全新的重点的教学方式,对话让教师、学生、书本等课堂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有效的对话会让这些课堂要素和谐统一,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课堂对话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本文旨在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通过对目前教学课堂对话中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有效对话应包含的要素,以及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有效对话",希望建立相关数据库,量化对话效果,提出"对话有效性提高计划表"。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文试图立足于语文阅读教学,探讨如何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真正有效的课堂对话。笔者认为,"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话主题,构建和谐课堂"、"把握好对话时间,演绎精彩课堂"、"创设适当的冲突情境,凸显生活体验"、"关注真实评价,反思教学效果",是推动语文阅读教学顺利开展的四大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课堂对话存在对话内容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重视认知型对话、忽视其他类型对话,强调课堂对话中的"言说"、忽视"倾听",重视"师生对话"、忽视"生生对话"等问题。需要教师从明确课堂对话的目标、重视课堂对话的教育性,理清课堂对话的主体、重视"生生对话"在课堂对话中的价值,设计课堂对话的内容、重视课堂对话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中的作用,组织课堂对话的形式、重视课堂对话中的"倾听"四个方面予以努力,以实现课堂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保罗·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罗·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如一把尖刀指向传统课堂.他把对话式教学放到历史人性、社会政治的视野中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这种呼吁人文关怀,倡导师生民主交流,以及鼓励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创造创新的对话式教学,对于今天我们国家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具有深远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了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应搭设开放的师生平等对话平台,构建开放课堂,以人为本,努力营造"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课改研究氛围.对课堂上突发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点拨、疏导,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自己当作和学生共同研究的学习伙伴,做到与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说"的机会,强化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更好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一个由话语维系的场域,反观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享有强势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失语"状态,话语权的丧失,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缺失、语用能力不足、互动交流乏力。因此,英语课堂亟须学生话语权的回归,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课堂和自己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20.
张超怀 《教师》2020,(9):119-120
探究学习是科学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当下课堂,时常看到学生"走过场"式的探究场景,这样的课堂样态导致科学课程基本理念无法真正落地,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备受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也就成为空谈。经过实践研究,要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搭建"对话"平台:①让学生与问题"对话", ②让学生与活动"对话", ③让学生与伙伴"对话", ④让学生与自己"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思考,在"对话"中提升,帮助学生叩开探究之门,走进科学"真"探究,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