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于新一代的素质。教育改革的任务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德。德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品格和道德。有了德,就会自觉有效地在知识、技能各方面去发展自己,去创新,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没有德,则聪明才智只能为个人私欲利用,甚至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德育要在小学、中学、大学不同的年龄阶段递次推进,逐步完成,并且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抓好学生的德育是实现江总书记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3.
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人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德育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班级是学生的活动舞台,是学生生活的一个小社会系统,班级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推进以德治校,是由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由我国当前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以及高校师生的心理特点所要求的.加强学校领导的"官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首要内容;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重要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以德治校的落脚点和归宿.在以德治校的实践中,要坚持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德育、智育与体育结合起来,把建设道德环境和完善道德运行机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淡化甚至忽略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就业等德育素质的需要,也忽视了化学在社会应用领域的问题。面对中职学校生源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的新情况,显得对策很不够,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学生是有才无德的"危险品"。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学校教育特有的概念,是学校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政治品德、思想品德、伦理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四个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的时代与社会,这四个方面的教育各有侧重,各赋有不同的内容。德育在塑造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和完善、发展社会中的功能是无可替代的。对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是肯定的。远在我国西周时,当时的大学辟雍和泮宫乡三物:德、行、艺,以德为先。孔丘教诲弟子时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德育教师的良好素质,应整合学校、社会、教育研究团体和德育教师自身等各方面的力量,重视激励德育教师主体精神,尊重德育教师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俞辰 《江苏教育》2012,(3):44-46
做中悟,悟中求。多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在校是一名好学生,在单位是一名好员工,在社会是一名好公民"。如何培养学校德育队伍的素质,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主动性。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德育功能。本文特从行为铸德、活动育德、文化润德、劳动砺德四个方面,谈一谈对中职德育工作的一得之见。一、以创新常规管理为重心,深化"行为铸德"  相似文献   

9.
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性素质三个方面。人的素质水平是一个综合效应 ,是人的德能、智能、体能的最佳结合所体现出的整体效应。而德能主导和影响体能、智能等其他潜能的发展和发挥。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摒弃传统教育中某些重智轻德的做法 ,在教育对象上面向全体 ,在教育内容上保证全面 ,在教育方式上突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强化德育工作。一、素质教育中的德育1.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占首位在人的各方面素质中生理素质是心理素质和社会性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性素质在整个素质结构中…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抓好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诸方面素质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让德育与美育教育完美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不仅能够增强语文涵养,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的锻造。语文本就是一个美妙而充满韵味的学科,通过德育与美育的有机渗透与结合塑造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可以靠"德"这种内在力量去感化学生,利用"美"这种形象来打动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语文、感受生活、塑造自己。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德育教师的良好素质,应整合学校、社会、教育研究团体和德育教师自身等各方面的力量,重视激励德育教师主体精神,尊重德育教师主体地位;以德育教师自身为目标着眼点,重  相似文献   

13.
"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才无德弃之不用。"这代表了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一份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在被企业辞退的中职学生中有50%以上不是因为技能原因,而是因为职业道德素质的因素。面对中职生所出现的德育方面的问题,各中职类院校都相应的采取了一些积极的策略。研究学生德育方面问题,对各中职院校和工厂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大中小学德育目标各有定位,小学德育是基础,中学德育是强化,大学德育重素质。在“三全育人”视阈下,大中小学德育要打破边界壁垒,协同推进,树立开放意识,从传统德育转向开放德育,构建开放德育新理念,以学校德育为主阵地,融汇家庭、社会在内的德育过程,把德育课堂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德育和网络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有机衔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多主体、多领域、多层级协同高效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德育无疑是一个重要命题,因为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核心,德育也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多年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德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做出了很大成绩,但是对于我们的德  相似文献   

16.
姜胜馨 《成才之路》2022,(8):131-13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实施德育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举措.在具体教学中,各高校可基于德育教学现状,提高师生的德育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文章分析高校德育教学现状、高校开展德育的必要性,重点探究高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强化教育效果的策略,以...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德育为首",还是"德育就是质量",德育首先在于"作为"。"作为"比"地位"重要得多。我想,学校德育的"德"首先应当是谦卑。在地位上,不去争第一还是第二,不要去讲"德育最苦最累"。学校德育管理部门要学会换位思考。想一想,教学研究部门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管理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怎么不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德?德是一种思想,它催人奋进,导人向善。在教育中,放在首要地位的不是智,而是德,这是显而易见的,德在教育中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我们不需要那种有德无才或者有才无德的人,更不需要无德无才的人。素质教育的时代,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来,我校努力践行着"培养德技双馨的合格中职人才"的承诺,在学生德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令辉南人民刮目相看的成绩。本文是对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的真实总结,在分析学情、全员德育、德育内容、养成教育、细化管理、成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希望能得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新时代中职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素质。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  相似文献   

20.
教育素质来自教师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其中,提高教师素质更是重中之重。本文拟从德才兼备、文理兼通、教研相融三方面探讨教师应具有的素质。一、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什么是“德”?不同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要求。建国初期,社会对“德”的标准也就是对教师“德”的要求,这就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当今社会,教师的德育标准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法制与道德的统一,既以道德精神统帅法制观念,又以法制观念规范道德行为。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德育素质的基本途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