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64):57-58
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新教学。实施创新教学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教师一定要明白:"知"是"行"之基,"行"乃"知"之成,正确处理好"知""行"关系,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中力求做到知行合一,从而真正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濬。读大学时,因信奉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故改名为“陶知行”。43岁时,由于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而又改名为“陶行知”。陶先生的改名,体现了他教育思想的转变。他曾说:“行动是思想的母亲。”又曾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些精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  相似文献   

3.
“知”与“行”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知 ,指知识、知觉、思想、认识 ;行 ,指行为、行动、践履、实践。明代哲学家王守仁 (王阳明 )提出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未有知而不行者 ,知而不行 ,只是未知。”[1 ] (传习录上 ) “知之真切笃实处 ,即是行 ;行  相似文献   

4.
何宏位 《考试周刊》2010,(24):115-116
直观化教学,即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提出了教学要以“见”、“闻”为基础的直观化教学思想:“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相似文献   

5.
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生长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笔者深信,“动态·跟进·生成”教学主张深植于长期滋养自己专业成长的“土壤”里。本文从课题的提出、核心词的界定、研究现状与价值、教学主张的提炼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展开了讨论,通过提炼、验证、完善、发展教学主张,构建了“动态·跟进·生成”教学主张的教学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生长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笔者深信,“动态·跟进·生成”教学主张深植于长期滋养自己专业成长的“土壤”里。本文从课题的提出、核心词的界定、研究现状与价值、教学主张的提炼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展开了讨论,通过提炼、验证、完善、发展教学主张,构建了“动态·跟进·生成”教学主张的教学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存源 《湖南教育》2003,(13):40-41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养成重在“实践”二字。有人说: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的训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自己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不断提高。一、悟真知——做中创陶行知指出:“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试验,试验生结论,结论生行动。”“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学生实践的过程,就是遇到新困难、产生新问题的过程,而解决这些困难或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多让学生参…  相似文献   

8.
论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知行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恩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必须反思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知”与“行”问题。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知”与“行”有机统一后,能更好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曹彩虹 《教师》2010,(27):83-84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陶行知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出发,时时处处突出生活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地位,强调生活、做、行动对教育、学习和知识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教学论的重要范畴,历来的教育学者都很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   我国古代教育家,一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在教师循序引导下,学生学习知识和修养道德的统一过程。他们从朴素的认识论出发,把学习看作是“闻”、“见”、“知”、“行”的统一过程,他们主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儒家曾对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继之、笃行之”。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系指开展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流程。”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相对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构成…  相似文献   

11.
庄子哲学要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现实得多。对庄子来说,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知之源于行丝毫不亚于行之遵循知。只有“有用”的知识才有价值,而知识要有用,就必须像变动不居的现实一样,灵动如流水。此外,个体的“知”的层次也在变,这一点直接关乎“行”是否奏效。对一个处于“知”的较高层次的人而言是恰当的行动路线,对处于“知”的较低层次的人则有可能是灾难性的。当代有关实践知识和专门技能的研究可以补证许多传统的神秘主义的解释,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庄子的无意识、直觉以及与变化为一的知行理想。  相似文献   

12.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先生的名言。一个民族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来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就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尝试,现谈谈其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3.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最终在教学效果上实现“知、信、行”三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旗之林”,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计算机又是最具创造力的学科之一,也是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胡怡 《现代教育》2023,(10):30-35
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教学创新能力是构成教师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上海市开展了“教与学国际调查”,通过调查教师的创新教学实践来分析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基于该组织的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我国上海地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总体来说与经合组织平均数据持平,但在教学实践的具体表现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具有五年以上教龄的成熟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创新氛围、专业支持、自我效能感这三个因素对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作用。据此,建议通过构建职前、职后一贯制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学校有经验教师的引导合作、纳入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等方式营造创新氛围,提升教师创新的自我效能感,推动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五十多年前所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对我们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宁阳一中为全体教师配备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辑的《爱满天下———陶行知名言警语》一书 ,在此谈谈自己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 ,运用于教学实践的粗浅体会。陶行知先生指出 :“我们的理论应该是这样的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我们要在行动中追求真知识。行动遇着困难便不能不思想 ,思想贯通便取得了真知识。运用真知识以行动 ,便走上了创造之路。”“因为重教太过 ,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依我看来 ,教学要…  相似文献   

17.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其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行统一。如何达到“知”和“行”的统一也就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矛盾。而由“知”到“行”的转化 ,是由“情”、“信”、“意”等心理因素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情”是情感 ,就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态度体验 ;“信”是信念 ,即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意”是意志 ,即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 ,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在这三者中 ,“情”是关键。有了情感的转化 ,才能唤起学生对信念的追求 ,进而转化为自觉的意志行为 ,完成“知”与“行”的统一。在抓关键…  相似文献   

18.
孙大君 《物理教师》2000,21(7):1-2,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精髓。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要努力通过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以及学与创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苏丹 《考试周刊》2023,(2):163-166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创意实践作为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创意绘画是培养学生“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社会紧缺人才之一,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创意绘画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J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采取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小学生创意绘画教学过程,发现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实践问题,提出对策,旨在提高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类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所以教学要从生活走入课堂,又要从课堂走入生活。实践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实践性教学却受到忽视,也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首先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