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明 《档案时空》2003,(9):24-25
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英国人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亮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时,肖克向索尔兹…  相似文献   

2.
(一) “我在美国有一天”,索尔兹伯里幽默地说:“买了六瓶啤酒,其中有一瓶,除了气以外,什么也没有。我也要向《人民日报》写信,揭露美国商业上的不道德行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安岗,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读者来信中提出批评与建议的事。索尔兹伯里提出了这个要求,我们大家都笑了。  相似文献   

3.
本刊连载索尔兹伯里《无所畏惧,无所偏袒》一书摘编,已告一段落。索尔兹伯里的近作《长征》,对中国革命作了翔实的报道,成为三S之后的又一个S。前《中国日报》副总编辑于友特为本刊撰文介绍其人其书。  相似文献   

4.
肖克是开国上将的头一名。这位在井冈山红军初创时期就担任红八军军长的老革命,以一部小说《浴血罗霄》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从古至今,堪称军事奇才的将军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但在将军这个群体中,能写出《浴血罗宵》这样高水平的长篇小说的有几人?有人说,肖克在人际关系上受了不少委屈,但一部小说使肖克的大名久耀文坛,这真是失中有得的人生啊!  相似文献   

5.
肖克是开国上将的头一名.这位在井冈山红军初创时期就担任红八军军长的老革命,以一部小说<浴血罗霄>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从古至今,堪称军事奇才的将军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但在将军这个群体中,能写出<浴血罗宵>这样高水平的长篇小说的有几人?有人说,肖克在人际关系上受了不少委屈,但一部小说使肖克的大名久耀文坛,这真是失中有得的人生啊!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13,(5):30
我深知新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记录和写作。我要发掘消息——尤其是未经前人之手的消息——尽最大可能提供优秀信息,据以决策,这正是斯克里普斯的一句老格言"给他们光,人们就能找到出路"的一个注脚,我奉为圭臬。——[美]索尔兹伯里《风云天下一报人》  相似文献   

7.
~~无法忘却的纪念——记路透社记者科特·肖克@江亚平  相似文献   

8.
我给肖克将军当编辑董保存那是一个秋天的早上,在北京的淡淡的晨雾中,我找到了一条不起眼的胡同中的一个很不起眼的红色大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按响了门铃。早就听说肖克将军写了一篇小说,一直不肯拿出来,我几次给他的秘书打电话,才答应今天去谈谈,说实在话,...  相似文献   

9.
冯舫女 《北京档案》2011,(10):11-12
冀北惊沉大将星,降蓬山下夕阳红。兵挥白马身先死,直捣黄龙志未终。血战艰危三载甚,萍飘繁乱半生同。长河若解英雄恨,呜咽奔流也向东!这首诗悼念的就是被肖克将军誉为"血沃幽燕、名垂千古"的革命烈士白乙化同志,赞扬他艰苦奋战、英勇牺牲的事迹。白乙化,满族人,1911年6月出生于东北辽阳石场峪村。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经验还是从才干来讲,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都是美国本世纪最优秀的记者之一。”这是美国作家戴维·哈尔伯斯坦对索尔兹伯里的评价。一个记者梦寐以求的普利策新闻奖并不能说明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倒是人们对他作品的赞赏,却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欣慰和乐趣。特别是他那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以下简称《长征》),给人以激励和启迪。索尔兹伯里在写完震撼世界的中国25000里长征的著作之后,现在正为撰写《新长征》紧张地采访。  相似文献   

11.
《湖北档案》2008,(4):F0003-F0003
伦敦西南100多千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孤零零地伫立着一些凭空拔地而起的,巍峨壮观而又堆垒有序的巨石,这些奇特的巨石就是闻名世界的,神秘的史前遗迹——斯通亨奇巨石阵。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新闻工作者,索尔兹伯里这个名字应当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他曾经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线采访,之后写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这本书生动、翔实地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业绩,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在美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它的中文译本,打动了海内外无数炎黄子孙。早在上世纪40年代,索尔兹伯里就已经是名记者了。1948年,在担任《纽约时报》驻前苏联记者期间,他率先报道了乌克兰大饥荒;这一组报道,获得了当年普利策新闻奖。1950年,他奉调回国,在《纽约时报》编辑部当记者。当时《纽约…  相似文献   

13.
坐在我面前又高又瘦的索尔兹伯里,须发眉毛象一片片秋霜,银光闪闪;深邃眼睛的周围,皱纹如车辙,他为采撷人类社会有历史价值的花朵,留下深深的烙印。在他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有过多少成功、失败?又有过多少欢乐、苦恼和沮丧?且听他对笔者娓娓道来。今年四月到六月,索尔兹伯里为了撰写《新长征》,从中国的北方来到山东、河南、上海、广西等许多地方,看了工厂、油田和农村,采访了成百名各方面的人士。在这两个多月里,我与索尔兹伯里多次见面,同他一起进餐,进行过长谈。  相似文献   

14.
哈里森·埃文森·索尔兹伯里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不仅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就连他的名字也开始为中国人所熟悉。不久前。我有机会采访了他,并得以领悟他那条走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我知道,在战地采访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要比在和平环境中采访高10倍。但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有一些战地记者是不会死的。他们身经百战,世界上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可他们历尽炮火硝烟和枪林弹雨,却能始终安然无恙。 所以,当突然得知路透社记者科特·肖克以身殉职的消息时,我是那样的吃惊,犹如听到晴天霹雳。 肖克死了,死在战乱的塞拉利昂,死在前去战区采访的途中,死在他热爱的岗位上。当战地记者是他一生的梦想,他大概是死得其所了。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又一次翻开美国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笔者在欣赏索尔兹伯里对长征独特的描述、透视的同时,不由的为他执著地访问长征的“长征”而惊叹。他的这种执著精神很值得新闻工作者学习。索尔兹伯里一直铭记着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关于长征的意愿:“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他矢志做斯诺意愿中的“有人”。1984年,他专程赶到我国,毅然沿着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进行实地采访。然而,他的此举是何等不易。昔日长征路,不少地段至今依然艰…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四周一片静寂,江泽民总书记在翻阅着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通志》,他深有感慨地对该书编委主任肖克将军及有关陪同人员说:“中华文明源远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津巴布韦国家档案馆几经交迁。早在1935年,根据当时法律中“为更好地保护‘南罗得西亚’公共档案提供条件”的条款,国家档案馆成立了。档案馆最初设在索尔兹伯里的两间经过改造的小平房中。4个月后,  相似文献   

19.
哈里森·埃文森·索尔兹伯里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不仅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就连他的名字也开始为中国人所熟悉。不久前,我有机会采访了他,并得以领悟他那条走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广播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英国BBC广播公司在1922年开始播音。两年后,南非也出现广播,接下来的是1927年的东非肯尼亚。而第一次来自索尔兹伯里和罗伦科马贵斯的广播分别是1932年和1933年。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的无线电广播建立起来之前,非洲大陆上的这四个广播电台的节目无一例外是针对白人居民的。当广播刚在非洲出现时,人们对它潜在的能量认识并不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广播电台分别建在约翰内斯堡、索尔兹伯里、罗伦科马贵斯、内罗毕和达卡尔。1936年,英国计划向殖民地土著居民广播,但这些计划由于二次大战的爆发而搁浅,但话又说回来,战争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非洲无线电器材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