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达齐 《新闻传播》2009,(7):111-111
记者思维是记者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概念、新闻判断和新闻推理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用来充分开掘新闻事实的信息资源.表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否决定了新闻作品的优劣。在此本人试将记者采写新闻中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进行论述。一、创造性思维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其本质属性要求它必须求变求新,与时俱进。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相似文献   

2.
孙静  郑大勇 《记者摇篮》2014,(10):17-18
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积累总结新闻专题采访是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在采访前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要掌握采访对象的特征,这是一般新闻采访中对记者的普遍要求。采访是新闻记者最基础的活动,是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新闻专题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间的一种互动交流,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思维方式的交流。交流是双向的,需要相互合作,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运用一定的采访艺术,尤其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提问能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采访是最能体现新闻记者功力的一项工作。因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很难完成合格的新闻报道。要提高采访成功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中处理好采访中几个方面的关系,对记者来说更为重要,更为实用。主动与被动的把握新闻采访,常常是直观地表现为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围绕新闻主题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不应该是不变的"平等对话",而应该把握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新闻采访中,记者需要适当的进行角色转换思维,通过抓住采访对象的特点来分析其心理活动,利用一定的谈话技巧来使得采访过程获得成功。采访是一门艺术,如何在访问对象那儿得到有益的信息,是采访的成败之一。笔者分析新闻采访中的角色转换思维,探讨采访中的谈话技巧。  相似文献   

5.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6.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0):110-11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一项讲究技术性、技巧性的工作,在新闻从业人员实施这一新闻要务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记者适当地运用情感因素,会让新闻更加生活化,有助于探寻新闻价值。情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关系连接的纽带,记者只有把采访中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新闻作品中,才能让作品更有生气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采访对象选择的基本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当事者或知晓、掌握新闻事实的人,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了解、采集、核实新闻事实的对象。对于具体的新闻报道来说,除了记者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的新闻事实外,记者都必须找到相关的采访对象,通过采访对象来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闻采访的提问质量和技巧问题,新闻专业范畴中既有专著章节论述,也有记者非常丰富的经验之谈。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问则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提问的质量和技巧,决定了他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  相似文献   

10.
陈春燕 《青年记者》2006,(12):70-71
在新闻采访中,由于记者、通讯员面对的采访对象各有所异,遇到的客观事物千姿百态,参与采访的新闻事件也在瞬息万变,这种“报道对象”的多变性,决定了记者、通讯员必须随时准备应付千变万化的情况,要善于针对不同的采访客体,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应变策略,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牢牢把握采访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那么记者在采访提问时应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是向客观事物做调查研究,而客观事物往往是通过采访对象来反映的。采访对象在接受新闻采访过程中,有时会生发兴奋点。这就给记者提高采访效率提供一个契机,同时也为新闻创优提供了条件。记者在采访中抓住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并顺藤摸瓜,追根溯源,就会抓到真实、深刻、生动、感人的新闻事实。因此,善于发现并紧紧抓住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应当成为记者新闻采访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求新的创造性劳动,新闻采访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地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传播新事实、报道新经验、探寻事物发展的最新趋向,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因此,在发掘新闻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增强记者的创新意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采访的成败决定着报道质量的高低,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主观能动性与独创性发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刘静怡 《新闻前哨》2002,(11):20-20
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采访一件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遇到另外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本来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新闻,因为某些突发或急变因素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闻价值;或者是在已经停滞或无法进展的新闻采访中,偶然出现新的线索;有时甚至是事实尚未呈现新闻价值时,偶然呈现的迹象为记者所捕捉,而最终形成新闻事实,等等。应该说,新闻采访中的意外收获即记者新闻敏感与记者机遇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一体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是作用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客…  相似文献   

16.
蔡晖 《军事记者》2007,(2):18-18
军事新闻采访,是对军事新闻事件的整体认知、了解和对素材采集、整理、归纳的过程,是围绕新闻写作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没有军事新闻采访,就没有军事新闻的形成和发布。因此一个优秀的军事记者,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新闻采访者。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军事新闻的采访呢?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记者对军事知识的积累,并把这些知识成功地运用到整个新闻采访和写作之中去。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其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传播。因此,新闻采访中最为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尊重事实的准确性。记者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发挥着沟通的作用,其工作在于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进行采访和采集。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应善于应用高科技手段,利用新媒体完成采访工作,做到手、脑、眼、耳、口五个采访要素并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技巧及运用,最后对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采访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了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记者蜂拥而上,有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游刃有余,写出胜人一筹的报道,而有的记者却身在“宝地”不识“宝”,采写的新闻只能免强应付刊播,吸引不了受众的眼球。这种强烈的反差,就反映了记者在思维方式的差距。毋庸置疑,记者素质是靠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这种素质的积累形成便成就了记者的求异性思维。求异性思维要求记者的报道不落俗套,善于“同中求异”,使报道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和个性魅力。而得力于这种思维方式,记者就会从相同事物中寻找不同点,从一般性中寻求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贺一红 《新闻窗》2012,(1):81-82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一名记者应具备的基本功。高校大学生记者能否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挖掘和挑选鲜活而真实的新闻事实,是检验其新闻职业素养的一个主要方面。大学生记者在采访中要掌握主动权,除了选择合适的采访时机,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外。在采访过程中恰当运用多种采访技巧.寻找与被采访师生员工的共鸣点,就能了解所需要的新闻事实,采写出内涵丰富、内容厚实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与策划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是记者采用非记者身份收集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通过对近年来大量隐性采访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策划新闻”这一现象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隐性采访究竟如何策划新闻,隐性采访与策划新闻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如何规避策划新闻的误区?下面,笔者试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