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韩愈《师说》一文,对“吾师道也”中的“师道”的注释是:“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作动词。”这个注释很值得商榷。“道”解作“道理”、“师”解作“学习”,文意上可通,但似乎过于简单化,有损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韩愈倡扬师道的本意。  相似文献   

2.
研而知之     
刘苏瑶 《辅导员》2013,(17):14-14
中国古代有位诗人叫韩愈,他曾经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呀!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我们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钻研,才能获得知识,才能懂得道理。  相似文献   

3.
学生:老师,对于议论文,我们有时不知道从何写起才好,比如“由×××想到的”“从×××说起”这样一类议论文。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老师:首先当然是审题。你说的这类文题,是属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而要写好这类议论文,首先要求切入点明确,这样道理才容易说得清楚明白,议论才能有的放矢,深刻透彻。题目中的“×××(一事)”应该选择你最想写、最熟悉、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学生:老师,我的切入点是“从一道做不出的数学题说起”,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呢?老师:这就是第二步———立意,也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以你说的这…  相似文献   

4.
微格情景庞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完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问同学们:“这篇寓言说明什么道理,谁能说说?”一个名叫董娟的女生站起来说:“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了一件小事相争不让,让第三者得利。”师:“还有谁说?”一名叫刘兵的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董娟的说法,鹬和蚌相争是生死相争,不是小事之争。”师:“提得好!大家都想想,对刘兵和董娟说的,你们怎么看?要说出根据,谁来说?”董娟:“就是指小事!书上写的是双方互不相让,要是指生死之争,就不能写让不让。”师:“刘兵,董娟用书上的话作根据,我看有道理…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哪个方向是北小军同爸爸去爬山,登上山顶时,爸爸问:“哪个方向是北?”小军指着天空回答:“上面。”爸爸叹息道:“谁告诉你的?”小军连忙说:“老师告诉我们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爸爸:以后不准再说这些不中听的话,知道了吗?儿子:爸爸,可这些话是莎士比亚说的呀!爸爸:我不准你再跟莎士比亚一起玩了。教子有方物理老师在黑板上给同学们讲热胀冷缩的道理。老师说:“任何物体受热就膨胀,这是客观规律。”一个学生举起手:“我有个问题。”“你说吧。”“如果按老师的说法那么住在热带的人不都膨胀成大胖子了吗?”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一位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你再坐下想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来帮帮他”: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7.
学习了《咬文嚼字》,许多师生可能还沉浸在“推”和“敲”选哪个字好的深长思考中。朱先生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贾岛当时显然知道,但为什么还是难以取舍呢?而韩愈这位文苑巨擘炼字高手经过长考,为他这一“用字的难处”作了一个取舍,并得到普遍认同。可是韩愈是怎么想的文章却不接着直接解说清楚,是不是朱先生也弄不清贾岛无法确定哪个字好的道理呢?  相似文献   

8.
下课后,明明嗔怪道:“亮亮,老师又没叫你回答问题,你怎么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解释说:“我想举一反三。”明明奇怪地问:“你这话什么意思?”亮亮说:“因为已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想举手把他们‘反’下去。”“那你怎么又把手放下来了呢?”“我举了好半天,老师也不喊我,我的手都举酸了,举不胜举了。”“看来你这一举还蛮举足轻重的嘛!”“我可没举‘足’,脚怎么能举呢?”亮亮反驳说。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词,‘国’都能举,何况是脚呢?”这时,灿灿正好走来,听到他俩的谈话,感到好笑,就说:…  相似文献   

9.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说的“道”并非什么做人或治国安邦之“道理”,而是学习的方法,“传道”就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它在教师的职责中是第一重要的内容,所以,韩愈才将其置于“受业解惑”之前。原因也不难解释,为师者如果只是讲授学业解释疑难而疏于学习方法的传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因为“道”有限而“惑”无穷,用有限之“道”来解决无限之“惑”才是为师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组词     
小明在黑板上组词。文:文明。风:风气。影:影响。棉:棉花。麻:———小明想写“芝麻”,一时想不出。方老师问学生:“谁能为‘麻’组词?”教室里四面八方异口同声:“麻———将”。方老师:“麻将不好,刘小芳,你另组一个词。”小芳:“麻木,因为麻将使用木头做的。”“不对,麻将使用竹子、塑料、水晶做成的。我家有一副麻将,爸爸说是用象牙做的呢。”王刚抢着发言。方老师皱皱眉,启发说:“谁能组一个意思好点的词?”杨洋:“我说一个:麻烦”。方老师:“好,你怎么想出这个词?”杨洋:“因为我妈妈天天搓麻将,最近输了好…  相似文献   

11.
想起家乡,就想起母亲;想起学校,就想起老师。老师在学生眼里,始终是高大、美好、慈祥、亲切的代名词。“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毛泽东的这句话,道出了莘莘学子的心声,明确了老师的无可替代的地位。韩愈也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论怎样的大人物、大作家、大学者,谁是生而知之?谁不感念自己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谢过房 《成才之路》2012,(23):33-34
韩愈在《师说》里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传道"摆在为师的首位。我想:这里的"道"无外乎就是方向、方法、道理和道德。也就是说作为老师,给学生讲清人生的方向、做人的方法和道理,以及培养高尚的道德是"授业"和"解惑"的前提,我觉得班主任老师更应如此。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去做好这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考以后,妈妈带小关到爷爷家去玩。看到小关无精打彩的样子,爷爷问:“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妈妈说:“有两道题,本来是会做的,结果做错了,正生气呢。”爷爷又问:“总的成绩怎样?”妈妈说:“还好,能拿600多分。”爷爷说:“考分这么高,高兴都来不及,怎么还不开心呢?”小关说:“那这两道题本不该错嘛!”“不该错的题为什么错了呢?”“还不是粗心,我恨死粗心这毛病了。”爷爷说:“发现了毛病也是收获,以后就可以注意了。”小关说:“我早就知道自己有粗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爷爷说:“我看你基本上是不粗心的。”…  相似文献   

14.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当你过生日时,你的父母有没有为你庆贺呢?怎样应贺呢?你们的父母都这么疼爱你们,那么,谁能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呢?怎么都不说话了。不说话也叫沉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好吗?  相似文献   

15.
张速 《四川教育》2001,(5):32-32
一、说图激趣 1.出示本课教学挂图或让学生看课本 里的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动物是什 么?谁见过小松鼠,能说说小松鼠的一些特 点吗? 2.先请学生猜图上画的是谁?问:谁知 道达尔文的一些事,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吗? 3.读课题,读准“鼠”、“达”、“文”的字 音。达尔文是位科学家,他和小松鼠之间会 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识 读。边读边用“──”线划出生字和读不准的 字音,并对着拼音多读几遍。 2.听读正音。学生听录音或听教师范 读,边听边在自己没有读准的字音上作记 …  相似文献   

16.
甲:你会打电话吗?乙:这谁不会?拿起话筒,拨号、接通,喂,张三,今天我让你到我家来唱卡拉OK,不见不散。完了,挂上电话。甲:你这样打电话不符合要求。乙:怎么不符合要求啦?甲:你也不问一下,就知道接电话的人一定是张三吗?再说你也应该自报一下家门呀!否则对方怎么知道你是谁呢?乙:那我就这样说:“喂,你是张三吗?我是李四,今天……”甲:停!你这样说话太生硬,语气应该温和一些,要用礼貌用语。接通电话后,你先要说:“请问,这里是张三家吗?”对方回答:“是的。”你再问:“他在家吗?”如果接电话的人不是张三,…  相似文献   

17.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于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师问:“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回答道:“盖房子。”然而,有一个男生举起了小手说:“可以打人”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如何回应?在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面前,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吴华 《初中生》2008,(1):78-79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格拉底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和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回答说:“肯定是脏人.”苏格拉底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澡,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格拉底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  相似文献   

20.
你的青春谁做主? 乐观派回答说:“当然是我做主,难道还能是你?”悲观派回答说:“父母?学校?社会?不知道,反正不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