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冷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因素地位和作用的上升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地缘政治也向地缘经济的方向转变。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地缘经济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影响 ,即三大经济区的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区域经济集团间排他性与开放性并存以及推动世界格局的转型等  相似文献   

2.
地缘政治理论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及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依据该理论,冷战时期,美土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重要前哨;冷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美国欧亚战略中的重要支轴国家,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美国的霸权主义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以地缘经济取代传统的地缘政治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显著特征。具体地说,金融霸权、技术霸权及制度霸权将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最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南海地缘政治环境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伴随着这一变化中国的南海政策作出了新的调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得以正式确立,同时中国政府还注重加强了海洋立法和海洋硬实力的建设,并且在双边基础上与南海争端各方展开了积极的多边协商。根据冷战后南海地缘政治环境所呈现的特点,分析了中国南海政策的新变化,并展望了未来中国南海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因素正逐渐取代意识形态,成为一国对外交往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地缘政治状况既表现出与冷战结束以后的形势有若干联系,又显现出了一些新变化。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各主要大国在世界地缘政治体开始了新一轮的分化重组,以便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居于有利的战略地位。文章分析了新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特点以及在世界背景下中国自身的地缘政治形势,并依此对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提出几点建议:海陆兼顾,海权是重点;立足东亚;优先解决台湾问题与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6.
印度扼守印度洋商贸黄金水道,关联世界能源中心、地缘中心和多元文明交汇地,地缘利益富集,注定成为美国的战略目标。冷战后,美国为了维持单级霸权,对印战略仍固守传统地缘思想,视印为亚欧大陆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战略研究中 ,地缘政治概念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新的理论框架。地缘政治学是以地缘关糸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战略研究。在中国地缘政治环境方面 ,笔者认为有三个相互影响与关联的战略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第一 ,中、美、俄、日四方互动的大国关糸 ;第二 ,东南亚和以印巴问题为核心的南亚次大陆问题 ;第三 ,在我国西部国内地缘政治整合方面不容忽视的边疆省区与邻近的西亚与中东国家的次区域性经济与政治的问题。面对恶劣的地缘环境和复杂的国际局势 ,我们应谋求和创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和主动的战略地位。第一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是实现地缘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 ;第二 ,增强综合国力是实现地缘战略目标的主要基础 ;第三 ,加快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是实现地缘战略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第四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开展全方位外交 ,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世界地缘格局不断调整重组。从全球政治格局而言,西太平洋大国云集,是当代多极格局中大国较量的新舞台。从全球经济格局而言,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地区。本世纪人类对海洋权益的关注,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海洋战略地位上升,更增强了该地区地缘政治经济价值。我国东部是西太平洋地缘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太平洋沿岸地缘战略地位的陡然上升,使我国东部的地缘安全增加了更多的变数。研究该地区地缘政治经济结构与未来安全走势,对于构筑我国东部的安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缘经济学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缘经济学是冷战后出现的一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国际关系理论。国内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尚不深入,并且还存在较多模糊认识。文章对地缘经济学进行了视角和概念界定,简要地介绍了它的内涵,着重地分析了其理论特征,并联系中国实际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亚洲地缘政治战略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缘政治是一种战略地理学,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这种目标充分表达了一国在对外关系中的国家利益。从长远来看,美国在亚洲的目标应该是防止在亚洲出现可能会导致战争的敌对关系、猜疑和不安全因素。这一整体目标又需要三个分目标的支撑。美国对中国在地缘政治上形成了两种既联系又相左的观念。"9·11"事件后,随着中美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美国的对华地缘政治观也有了些积极的变化。中国要确立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要依靠科技进步,迅速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努力与美国等大国建立起平等、互利和制度化的地缘政治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心脏地带论"与"边缘地带论"是地缘政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重要理论,极大地影响着二战后的美国中东政策。杜鲁门政府对1946年伊朗危机和1947年希、土危机的处理,对以色列建国及其生存发展的支持,在中东组建地区性军事同盟及对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压制等,都体现了地缘政治理论在战后初期美国中东政策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一项经济上的总体规划,但也被注入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意义和文明领域的影响。这既是中国软实力的施展,也是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投放。在获取地缘政治收益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地缘政治风险。本文旨在全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地缘政治风险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的策略,以实现"一带一路"推进过程地缘政治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从独立后直至冷战结束,柬埔寨国内局势持续动荡,政权频繁更迭,外交取向也在东西两大阵营中摇摆不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冷战时期柬埔寨独特的地缘政治。由于多股势力在东南亚地区的角逐,作为"地缘缓冲器"的柬埔寨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越南战争、与邻国的领土纷争、地区结盟都成为影响柬埔寨内政外交和其人民命运的地缘政治变量,柬埔寨亦因此陷入了长期的动乱和战乱之中。  相似文献   

14.
冷战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同时,亚太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世界权力中心。在这种国际政治环境中,应深入研究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问题,分析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挑战,探究应对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列强的角逐已经逐渐从不正常的意识形态竞争回归到传统的地缘政治和资源争夺。全球的油气资源在西方跨国石油巨头苦心经营了上百年后已成定局,作为后来者的中国,面对经济飞速增长所产生的巨大的能源需求,如何在既有的利益格局中谋取一席之地,成为中国目前必须应对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中国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安全存在诸多不安定因素.中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战略上构建安全的周遍环境,要立足亚太,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位于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舞台--欧亚大陆的东部,是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又天然是亚洲的中心.中国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历来为各国战略家所重视.中国是古代东亚文明的中心,近代帝国主义列强角逐的战场,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中间地带",多极世界中的亚太区域中心.中国的地缘战略地位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只要坚持改革开放,21世纪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日益呈现出一超三强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复杂的政治、安全结构制约下,美、日、中、俄以地缘政治为视角,纷纷采取均势战略,以寻求在东北亚地区的权力优势。它们的均势战略博弈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产生,也影响了安全困境的解决。但软实力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使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成为理解国际关系变化和外交政策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如果区域内各个国家都能重视软实力战略,那么各国就能逐渐由"零和博弈"向"竞和博弈"转变。因此,软实力理论成为了缓解甚至化解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地缘政治作为一种理论,深刻影响着美国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其实质在于以此为理论导向,打压和遏止俄的崛起,防止亚欧大陆出现又一个苏联,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继续和发展。纵观未来美国对俄政策,其遏止俄的既定目标不会改变,但鉴于俄的政治影响等原因,两国关系不会回到冷战,"冷和平"状态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亚地缘战略地位的提升,争夺并控制中亚成为美国推行1世纪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美国中亚政策的嬗变,打破了该地区原有的战略力量平衡,进而给整个中亚地缘政治带来新的变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