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我国小说观念和小说审美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促进了小说创作和小说艺术的日趋成熟和多元化。在结构上 ,由注重情节转向情节淡化 ;在叙述视角上 ,由单一视角到多维散视 ;在叙事方法上 ,由传统叙事到现代叙事  相似文献   

2.
微型小说创作民族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学的民族特点、传统文化、民族的欣赏习惯 ,以及民族的传统创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微型小说创作的民族化问题。主张微型小说应具有新奇的情节和强烈的故事性 ,反对淡化故事和情节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到现代,意境则和典型一起构成了现代小说"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在现代散文化小说中,意境主要是借助情节的淡化、人物的虚化和自然的强化交织出来.散文化小说意境的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叛离.它对当代小说创作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象征主义运动开创了"诗化小说"的传统。作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作家的典型代表,废名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小说世界是废名在不堪的现实社会中渴望恬静生活的梦想的象征,也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象征。在小说情节中运用象征暗示性的艺术手法,创造意蕴丰富的意象对废名小说世界的建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废名将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表达手法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开辟了一条新的小说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小说的创作,自古以来特别注重故事情节的编织,故而以故事情节的完整连贯、曲折动人见长,情节的外在矛盾冲突成为小说的主体结构线索.可以说传统的小说都是一个模式,即"情节小说".这显然是由其创作目的和条件决定的.近代以前,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一直未能登上大雅之堂,小说创作无非是为了人们闲适时的娱乐和消遣,或者只是表现人们的一种惩恶扬善的愿望.而小说的三要素中娱乐性最强,且最吸引人的注意力的无疑是"情节",所以创作者也就不得不特别注重情节的叙述艺术.这固然为小说情节理论和突践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带来明显的不足,其中之一便是削弱了人物性格的刻画,从而削弱了文学反映生活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刘屏 《考试周刊》2013,(93):16-18
汤汤作为一位著名的童话作家,因为童话的创作成绩更大,短篇儿童小说创作鲜被提及。其小说直面现实,关注儿童成长,注重时代特点,直逼儿童心理,体现作家一贯情节饱满、语言清新的特点,有些作品富有新意,值得思考。但同时作家的小说创作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在情节的合理安排上,甚至在语言表现上尚存不足。作为一位值得期待的作家,汤汤的小说创作亟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有罗伯·格里耶、西蒙、杜拉斯、萨洛特等,他们一致认为传统的小说创作方法导致小说艺术停留在滞后状态。所以他们提倡摆脱传统的小说创作观念,从人物、情节、时间、主题等方面予以创新,深入探索前人尚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世界。可以看出,法国新小说有着独特的创作倾向,自成一派、独具特色。本文尝试研究法国新小说的创作魅力与特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乔伊斯所开拓的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传统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他打破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那样井然有序、有始有终的情节线索,将“连续”的行为切成碎片,用内心独白、时空交错、感觉变形等混杂的手法和风格,表现了个人内心活动的丰富性,复杂性.沈从文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体式,可以叫做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这种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识时二人的小说创作在客观化叙述上的异同作以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的作家中,汪曾祺的创作是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意义的。汪曾祺以抒情的笔调,着意描写民情风俗,从凡人小事透视美好人生,讴歌民族传统的道德美,人情美,人性美。他以自己的故乡为背景,成就了一幅幅清新淡远的江南水乡的风俗画卷,并开始了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先声。本文就汪曾祺小说在形象塑造、情节构成、风俗画描写等方面的特点,来勾勒其小说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六朝志怪小说与诗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到中国诗歌传统的影响,六朝志怪小说中,有许多诗歌恰到好处地融入小说,这些诗歌与小说相融合,对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及意境的开创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形式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以小说《复活》为例,讨论托尔斯泰在小说的角色选择、情节设置和叙事视角等方面对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触媒作用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茅盾几部小说的比较,分析了茅盾小说创作在艺术虚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环境及心理等方面的成就,以期对中学生提供写作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作家真实的成长经历对其小说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作家会根据创作意图和小说创作的自身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变形。其中,人物的变形包括自我的变形和他人的变形,情节的变形包括传奇化变形和理想化变形,环境的变形包括环境的拼接和环境的再造。  相似文献   

14.
老舍留下的宝贵文学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小说和话剧.受创作过程中的文体身份无意识心理影响,老舍不可避免地沿用小说的某些经验来创作话剧.话剧<龙须沟>在戏剧结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方面都表现出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诗歌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小说元素,主要表现在小说化语言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化的情节设置三个方面。沈从文诗歌中小说色彩的浓厚也反映了其小说创作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晔 《文教资料》2013,(32):65-67
《家变》在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别具“异”格,其行文语言、叙事结构、情节内容均呈现出鲜明的探索性和开拓性,这背后维系着作家创作过程中有意识的反传统的精神追求。王文兴在《家变》中所灌注的反传统创作追求,对现代家族小说的整体构型和发展趋向而言,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立波以故乡益阳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并不是“十七年”时代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充分的乡土性,并且与现代文学发展时期的乡土小说特色不同的新的乡土小说。他的这些乡土小说在“十七年”时代延续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传统,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主要创作形式是小说。她的小说打上了她的悲惨人生履历的烙印,常常以小人物的凄惨生活和女性对爱情渴求的破灭作为表现内容,蕴含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小说情节往往在对环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悲剧性刻画中展开,极尽渲染了故事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是中国传统写作理论的精华。传统写作理论功底深厚的白先勇在其小说创作中,成功地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来处理情景关系,塑造人物,营构情节,创造风格,揭示主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创作在1909年度达到高潮,从而成就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翻新小说借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文体的写法,承继传统小说的模式,整合融汇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以其独具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谱写了晚清新小说创作最后的辉煌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