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山里伢”1911年11月14日,在武陵山中、澧水源头的桑植县樵子湾的一个小山村里,诞生了一个男伢子,他就是廖汉生。他的本名叫廖百俊,学名叫廖杰,名字中寄托了家族的希望,只是参加红军后,贺龙仍旧喊他的小名,于是“汉生”就成了一个红军战士响亮的名字。廖汉生10岁丧父,但他却是桑植县立高等小学堂最优秀的毕业生,在省城长沙深造数年后,便回乡开办新学。贺龙是廖汉生童年时崇拜的英雄,并一直在贺龙的呵护下就学成长,这为他以后参加贺龙的红军部队打下了基础。在贺龙极其艰难困苦的时期,家庭中有人指责贺龙:“你当过镇守使,当过军长,是有前程的。现在你当共产党、红脑壳,脱下将军服穿粗布衣,脱下皮鞋穿草鞋,图的是什么?”贺龙斩钉截铁地说:“我找  相似文献   

2.
一、贺龙与生俱来的体育性格 1896年3月22日,贺龙诞生于湖南桑植洪家关的一个农民家庭,也是这一年,第一届奥运会于4月6日至15日在希腊雅典举行,这种巧合仿佛注定了他的一生和体育结缘.贺龙4岁时就跟随祖父贺良仕练拳习武,经多年磨炼,养成了他的豪爽侠义之气.贺龙特别喜爱运动,这与他的家传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葛莉 《兰台世界》2012,(16):64+53
贺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之一。贺龙元帅的革命生涯极富传奇色彩,尤其是他早期的斗争经历最具传奇性。反映贺龙元帅早期革命斗争经历的、脍炙人口的"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考诸史实,流行的"两把菜刀闹革命"故事其实并非准确。  相似文献   

4.
王澄 《陕西档案》2003,(4):36-37
贺龙(1896——1969)元帅在我心目中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我十分敬仰和崇敬他。他戎马终生,弛骋疆场,为党、为国的英勇业迹经常在我脑海涌现。1955年12月14日,贺龙由西南路过西安,在人民大厦礼堂给陕西省、西安市党政军领导干部作讲话,我给作了速记记录。贺龙元帅讲话不带底稿,气壮声粗,但却讲得切近实际,入情入理。他讲话口直心爽。直来直去,出口明意,使听讲人易于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5.
易彪 《兰台世界》2012,(19):15-16
贺龙,原名贺文长,字云卿,1896年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于1969年6月逝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重要领导者之一,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以下是贺龙在武陵山区具体活动。  相似文献   

6.
1933年,刚满12岁的徐生财(实为徐盛财),因家中生活所迫,离开家乡湖南省慈利县五雷山脚七根纵,跟着贺龙军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当了他的警卫员.从此,徐的大半生涯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下面是徐生财讲述他在贺龙麾下的红军生涯当中的三件事.  相似文献   

7.
1931年,红二军团驻扎在湘鄂边五峰地区的枝枳坪。部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物资缺乏。一次,贺龙提出要带红二军去搞粮食。中央代表、红二军团政委邓中夏想故意难一下贺龙,说:“你去搞粮食只能带一个班。”“一个班就一个班。”贺龙走出指挥部,像他在洪湖出去钓鱼似地向卢冬生吆喝一  相似文献   

8.
八路军一二○师是由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的一支英雄的部队,师长贺龙具有超前的体育意识,他认识到艰苦的战争环境更需要钢筋铁骨般的体格,为此贺龙师长号召一二○师全体官兵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以强健的体魄参加未来的战斗.1937年8月6日,贺龙在《新中华报》发表文章,号召部队:"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练好身体,提高战斗力,更好地打日本,打球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可以通过打球活动促进军民团结,增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舞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后,贺龙师长又明确提出"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的口号.  相似文献   

9.
<正>贺龙(1896—1969),字云卿,祖籍湖南桑植,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在贺龙50多年革命生涯中,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作出了大量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他对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怀也成为他革命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2,值得后世缅怀。  相似文献   

10.
周逸群(1896~1931)是我党的早期领导人,杰出的革命家。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南昌起义。他是贺龙元帅的入党介绍人,曾与贺龙一道开创洪湖革命根据地。不幸的是,1931年5月,他由洞庭湖特区返回江北汇报工作时,途中遭日民党军伏击,壮烈牺牲。他的英年早逝,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初识周恩来接受主编《火星》任务 1924年8月,周逸群遵照党的指示,离开了上海,来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队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 贺龙的第一次婚姻,是一九○六年腊月19岁时,奉父母之命,与比他大几岁的原燕罗界邻居,贫农女儿徐月姑成的亲,他们在第二年秋生下一女叫贺金莲。几年后,徐月姑病故于南昌暴动,贺龙去湘鄂西拉队伍, 贺金莲则留在上海。没多久,体弱多病加上上海的白色恐怖,贺金莲就夭折了。  相似文献   

12.
吴明仁 《湖南档案》2002,(11):27-28
贺龙与关向应,一个司令,一个政委,俩人的友谊至为深厚。不幸的是关向应患了肺结核,行动也感到困难,留在延安治病的日子多。由于战事频仍,俩人见一次面,都不容易。关向应唯有在病床上苦苦思念贺龙,而贺龙呢,则只能利用难得的战争间隙,去看望一下关向应,希望他早日痊愈。那年月,那艰苦的环境,柒上肺结核,就等于急上了绝症。关向应更了解自己的病情,因此,他心里想得很多,也想得很特别。  相似文献   

13.
贺龙是湖南桑植县人,他的革命生涯却与湖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创立了湖北的洪湖苏区,而且开辟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八月三十一日,体育报举行创刊五周年庆祝会.贺龙副总理出席了庆祝会,并讲了话.贺龙副总理祝贺体育报从一九五八年九月一日创刊五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他要求报社同志坚决贯彻毛主席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他说,这是个大问题,应该详细地调查了解一下,我们的体育运动在贯彻执行增强人民体质为国防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针方面,实际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5.
我与将军相识是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明中将介绍的。那是1997年5月,我致信张明司令员,向他汇报海曙楼收藏馆进展情况,并提出要征集将军题词的想法。张司令员便为我推荐了陈靖将军,他在信中说:“有一位传奇老红军,他既会打仗杀敌,又会著书作诗,并进行了举世绝有的二次长征,是个文武全才,在红军将军中会书法能著书的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他是电影剧本《金沙江畔》、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纪实文学《贺龙毕生纪略》、《贺英》、《往事情深》以及大型话剧《贺龙前传》等军事题材文学作品的作者,他性格坦诚,为人豪爽、热情,你可联系一试。”于…  相似文献   

16.
贺龙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创始人已为世人所熟悉,但他与鄂西神兵的特殊关系却鲜有人知。在创建红军和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根据地过程中,贺龙充分利用盛行于湘鄂川黔边境,特别是鄂西的神兵组织,采取改造、改编的方法,逐步把神兵的主要力量吸纳到红军中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史上独特的对反政府农民武装利用改造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7.
《贺龙打船》是关于革命家贺龙元帅青年时期在重庆涪陵地区抗击日本侵略、智取日本运输船'宜阳丸'的民间传说故事。由于民间故事是诗化的历史,很多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符。笔者查阅与该段历史有关的资料,给《贺龙打船》的真实事件一个历史的还原。  相似文献   

18.
不久,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开幕了。此时此刻,我们倍加怀念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贺龙元帅,是他与前辈们的艰辛努力和不懈奋斗,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柯云  丽阳 《湖南档案》2012,(3):30-33
众所周知,贺龙原名贺云卿,乃举世闻名的福将,一生传奇故事甚多,可一般人只知道他的籍贯为湖南桑植县。后来渐渐传闻慈利九溪是他第二故乡。那么他的祖籍到底在哪里呢?他为什么改名?诸说不一,一直是个谜。几十年代初,笔者通过寻访他原贴身警卫员张德、吴绪清等知情人,结合档案史料,终破解了迷底。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三年的第十一期和第十二期《新闻业务》上,曾先后刊登了贺龙副总理在当年八月三十一日和十月二十八日对体育报工作的两次重要指示。最近半年多以来,贺龙副总理又对体育报的工作连续作了多次新的指示。贺龙同志的这些意见,生动地体现了毛主席的办报思想,给体育报指出了明确的办报方向,提出了办报的一些重要原则。同时,他还对这一时期体育报的宣传中心和报道内容,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对报社的各项工作关怀备至,使体育报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