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彝族民歌文化资源,也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民族融合越来越紧密,彝族人民外迁越来越方便与频繁,凉山彝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目前凉山州彝族民歌的发展呈碎片化、断续化、断层化形态,不利于彝族民歌这一优秀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集合政府、民间、学界三方力量,如何共同整合资源与担当责任的角度以及彝族民歌传统传承保护方式与现代新兴技术传承保护方式出发,以探寻出彝族民歌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寻根》2005,(6):139-141
寻根寄语寻文明之根,探风俗之源(黄永年/1)做中国人,铸民族魂(张道一/2)事在人为,自强不息(朱一玄/3)探寻华夏文明根源,弘扬民族创造精神(李迪/4)自古人民多才艺(李寸松/5)为中华文化中各种有价值的东西“寻根”(裘锡圭/6)寻根专题·凉山彝族研究小辑·源远流长的彝族毕摩文化(博什拉洛/1/4)风格独特的彝族人生礼仪(林文/1/9)凉山彝族火把节(罗凉昭/1/15)站在凉山望彝族(马尚林/1/19)·土家文化研究小辑·地龙灯传说的文化意蕴(向华/2/4)土家“摆手”习俗(巫瑞书/2/12)土家族婚俗中的哭嫁习俗(廖从刚/2/17)秦时明月汉时关:里耶古城与土家族…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的宗教信仰属原始宗教的范畴。其信仰主要有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等等。宗教的主持者有毕摩和苏尼两种。宗教活动包括占卜、祭祀和巫术等。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旅游类型中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凉山彝族火把节就是一个代表。火把节的成功举办,既为民族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部分即原真性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出现了过度商业化、世俗化、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火把节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被分为叠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形式,凉山彝族的逐级多层等距内悬挑式木构架建筑,以其特殊的建筑形式可称之为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第四种形式,这类建筑既是彝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彝汉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召,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历史、民族、考古、生态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四川省巴蜀化研究中心于2001年中成立了“金沙江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大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  相似文献   

7.
李冬梅 《世界文化》2008,(12):38-40
按照俄罗斯人的传统,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间里摆放一棵新年树,通常用云杉做成,并用各种各样的糖果、彩球、玩具、彩带等装饰得五彩缤纷。新年的前一天晚上,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新年过后,1月7日是俄罗斯民族的圣诞节(俄罗斯民族信奉东正教,公历1月7日是俄历12月25日),因此,云杉树要一直摆放到圣诞节后。  相似文献   

8.
一童年的记忆中,爷爷说的磨坊箐是故乡最远的一处山名,爷爷说他的父亲也说不清它原先叫什么名,是早前从宁蒗、凉山一带迁来的彝族同胞选在那幽僻处建了个水磨坊而得名的。那里长满茂盛的原始森林,长年烟雾迷濛,涧水叮咚,树木荣茂。林间常有野猪、熊等凶猛野兽出没,危险四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中,民族传统习俗变迁尤为明显。一些民族传统习俗因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正在逐渐消失,一些民族传统习俗因与现代化相互调适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以凉山彝族为例,探讨彝族传统习俗的变迁及其与现代化的调适问题,认为民族文化应积极进行现代化调适,在与现代化的调适中获得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是一种包含多种要素的经济文化活动。它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因此,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和非经济因素的角度去研究文化产业的意义和内涵,可以提供理解文化产业的新思路。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漆器为例,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中蕴含的文化与象征符号、消费与文化的再生产、文化生产方式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