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塘月色》中作者把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景色的审美视角,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美的描绘,实现情感的自由升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鉴赏《荷塘月色》这类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和美的欣赏  相似文献   

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历来被几代人传诵所教,对这部现代经典散文解读也是异彩纷呈。本文从《荷塘月色》中选出三处地方进行着重详细解读,采取文献法、分析比较法等,并且结合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相关理论知识来分析,以期从文本细读中得到一些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4.
杨燕 《文教资料》2012,(34):101-102
《荷塘月色》是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但其教学应随时代而有所变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资料的阅读整理过程中,笔者对《荷塘月色》有了一些粗略的教学设想,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人文专题"慢慢走、欣赏啊"对其教学启示、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散文能体现最真实的作者)、从《论朱自清散文》出发对《荷塘月色》写作手法的多元探讨。以此来向各位教师请教。  相似文献   

5.
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审美的需要出发,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6.
何彬  张智勇 《考试周刊》2012,(15):29-30
作者以《托起草原》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指出散文教学要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文中美的因素 散文被誉为“美文”,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的朱先生笔下的散文更是美不胜收,《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以来,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因此《荷塘月色》是我们进行审美教学的优秀范文。 《荷塘月色》之所以美,除了它结构精巧、描绘细致等特点外,主要表现出语言美和意境美。 1.语言美 朱自清先生可谓散文语言大师,他的散文语言极具个性特色,笔法娴熟,想象丰富,变幻多姿,是散文语言境界的一座高峰。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荷塘月色》虽不是诗歌,但在文章中确实体现了作者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工夫,许多字词包容了极丰富的内涵,其简洁、确切是别的字词所无法替代的。如“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审美体验、评价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荷塘月色》是中国散文史上经典美文,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合乎文本的  相似文献   

9.
<正>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从1927年诞生以来为什么广为传诵、历久不衰?它所描绘的艺术视景为什么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其美学特征是什么?审美价值何在?这是笔者近来重读这一名篇所思考的问题。对《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近年来研究者的认识已趋于一致,如形象逼真、文字如画;融情入景,贮满诗意;文字凝炼而又自然,刻意求精而又没有斧凿痕迹等等。然而对于它的思想价值的认识,却存在着不尽相同的见解,而这些不同的见解又有其共同的倾向,难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如果我们跳出这个研究框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或许可以找到更加合理的解释。因之笔者试图从美学的角度谈谈《荷塘月色》及朱自清的其他写景散文所表现出的美的形态及其审美价值等。  相似文献   

10.
所谓审美教学,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素有“美文”之称的散文,以其短小精悍、浮想联翩、情思缠绵、语言凝炼而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因此,散文的审美教学,应紧紧抓住散文“美”的特点,运用巧引、美读,设置情境,唤起联想、想象等手段,引发学生领会蕴涵于其中的哲理美、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使学生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感情上得到升华。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溢彩流光的现代文学散文,例如《春》、《背影》、《听潮》、《茶花赋》、《济南的冬天》、《小桔灯》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11.
杨华芬 《考试周刊》2009,(21):22-23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感受、审美情趣的培养。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从这样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在朗读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神韵美;在分析中探索《荷塘月色》的意境美;在理解中品味《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2.
以探索散文教学的独特模式、提高散文教学水平为目的,以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文《荷塘月色》为例,从通读课文、再读课文、细读课文和研读课文四个方面出发,通过梳理游踪、赏析美景、体悟情感、挖掘内涵等方式,研讨散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散文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散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文质兼美的散文能够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内在的美学元素和外在的美学元素,作为学生审美情感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笔者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依据美学分析的三个主要特点 :情感感染性、外观形象性和超越功利性 ,对传统篇目《荷塘月色》作简要分析 ,目的是让学生从范文中了解散文的抒情性和意象性 ,从审美意象中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情实感 ,从而达到以美启真 ,以美启善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的散《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白话,章中处处透露出美的气息。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时,我有以下几点美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人,无不啧啧赞叹:写得美,美极了!有人对文章的“诗情画意”欣赏不已;有人对作者“如显微镜一样”精细的观察颇为称道;也有人对散文中意境的创造、比喻的贴切和语言的运用评价甚高……这一切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可以当之无愧的。但共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五四”以来,状物写景的散文可谓多如牛毛,其中具有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为什么《荷塘月色》能有如此传世不衰的艺术魅力呢? 看来,在《荷塘月色》的“美”之中,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17.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之一,意在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绪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个核心素养的目标,我以郁达夫先生的散文代表作《故都的秋》为依托,从文化美和生命意识美两个角度入手,深入解读了本文的理性美。从而便于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这篇经典散文的美学价值,获得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荷塘月色》节奏舒缓,画面优美。本文将从影视的角度运用电影片剪辑蒙太奇手法对这篇散文的节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在北京清华园创作的散文名作,语言优美、思维缜密,作品融真实景色与真诚情感为一体。本文从风格角度对《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赏析,比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原作风格,以强调风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任务。散文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煽造占有相当的数量。因而研究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把散文的知识教学与审美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深人理解散文的浓郁情思和隽永哲理,品味华丽词语中的独特意趣,才能更好地感受散文的深层意蕴,受到美的熏陶。进行散文教学的审美活动,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尝试从散文的特点出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以欣赏为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得到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之外的更多收获,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文试就此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