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得靠自己去实践,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他人不能代替,“优秀作文选”不能代替,也无法代替。这好比游泳,要是不进行反复“练习”,无论教练把游泳的方法、技术、规律说得多么精细透彻,即使我们记得如何细致、牢固,也都是于事无补的。相反,经常耍水学游泳的孩子,就是没人教他,他自己通过多次实践,也照样可以领悟和掌握游泳的技巧、方法。当然,在“练”的过程中,有教师针对性指导,学起来就更快些、更好些,少走些“弯路”。其实,写作文也是如此,但写作毕竟比游泳复杂得多,因此需要更多训练,还需要细细地推敲。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教师教学用书》上译为“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水中的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查阅其他译本,大致如此。笔者认为,此种解释前半部分“沙鸥翔集”的意思是正确的,而后半部分“锦鳞游泳”的意思就有些不尽准确。“锦鳞游泳”一句的翻译之误在于没有将“游泳”拆开来翻译,鱼儿在水中的动作翻译得太笼统,不确切。首先,“沙鸥翔集”和“锦鳞游泳”是对偶句,“沙鸥”“翔集”分别与“锦鳞”“游泳”相对。注释中“翔集”是分开译的,翔是飞翔,展翅高飞;集是栖止,…  相似文献   

3.
陈国磊 《现代语文》2013,(9):139-140
何谓“下水作文”?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只站在岸上指挥,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过来,表示老师与同学一样,也在写作文。老师就是教练,光有理论不行,还得亲自实践,因此,语文教师应常写“下水作文。一次作文指导课上,笔者正口若悬河地指导学生写作文:“应该这样写,那样写,首尾呼应,衔接过渡,要注重细节描写,要有悬念波折,感情要真挚……”忽然,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运用“语义符号模式”理论,对英汉翻译中的语义进行了分类,提出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语义符号模式”理论进行教学,从而适应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翻译课程学习中掌握和运用一门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钱钟书先生的“化”论翻译观及其理论在译著中的运用,通过范例欣赏其轻松自如地驾驭母语文字,并进行择词营句,使译文和原文达到契合的翻译技巧和语言功底。  相似文献   

6.
论英语翻译的理论与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是翻译界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但在译界,人们对理论、对实践的认识却并不一致。本文旨在探讨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相互关系,并通过一些典型的翻译技巧的解说,加深译界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认识与重视,从而提高翻译的整体水平,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  相似文献   

7.
提到作文就发愁,觉得“没的可写”,这不光是学生的感受,其实教师也有这种感觉。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若是要自己以这个题目作一篇文章,大约他也会头疼,也会觉得“没的可写”。说来说去,文章不是凭空硬写出来的。这就好比游泳,教师本身从未下过水,只是在那里从理论上给学生大讲游泳技术、游泳要领,接着就逼学生下水, 学生能不喊难吗?最好的办法是教师自己先下水,游得很好,姿势也很漂亮,使学生产生了模仿欲,就会游得有兴趣, 最后也就会游得有技巧。  相似文献   

8.
所谓“下水作文”就是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光站在岸上指挥,必须一同下水。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过来。表示老师与同学一样,也在写作文。  相似文献   

9.
本以韩礼德(Halliday)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简述了儿童语言具有不同于成人语言的语体风格,指出在翻译儿童语言时,译必须善于抓住儿童语句式的特殊性,才能译出真正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本从形容词的位置、复合句的短化和“了”字结构的妙用,探讨了儿童语句式英译汉的技巧,并论述了这一技巧的运用是中国近代翻译理论家的理论观的再次体现-即翻译要以读为重。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文化格局向多元化转变的进程中,翻译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手段不仅是语言转换方式,更是传递文化信息、记载文化与文化兴衰演变、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文化的方式。充分发挥翻译的这些重要作用要求将翻译放到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给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中国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审视,提出我国翻译界从现在起应该跳出狭隘的单纯的语言转换层面上的研究,走出翻译技能,技巧的研究,而更多地从广阔的文化层面上去审视翻译,去研究翻译,这样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直译”、“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实际翻译中也各有所长。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阐述了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相应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在早期新诗寻求合法性的过程中,西方诗歌的翻译成为其一个重要的动力源。这种翻译既为“新诗”提供了必要的范本,也有效地锻炼了“新诗”的语言形式技巧。从翻译观念的变化、翻译技巧的探讨、翻译与创作的互动三个方面来论述翻译和早期新诗合法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多采的水上体育活动,总称“水戏”。它源于原始社会的渔猎生产,以后由于战争、生活及娱乐的需要而得到加强和推广。下面就介绍几种我国古代常见的水上体育运动。游泳这是古代水上体育活动中出现最早也最为流行的一种形式。(诗经·都风)中就有描述游泳的诗句:“就其深吴,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游泳与操舟训练等也成为水军的必修课。兵书(六韬·奇兵篇)甚至把“越深水渡江河”作为一种“奇技”。这必然促进游泳活动的发展。先秦时期,游泳技巧已达很高水平。(庄子·达生篇)…  相似文献   

14.
科技英语词汇翻译除了有其他普通词汇翻译的共同技巧外,还有其自身的翻译特点。笔者认为以尤金·奈达为代表的“功能对等”原则(Functional Equivalence)可以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在详细介绍“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科技英语的词汇特点,并就如何在科技英语词汇的实际翻译过程中运用“功能对等”理论进行较为深入地讨论,以期达到理想的科技英语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初学英语者对翻译或许不大注意,以为翻译是两种文字的互换,能阅读就能翻译,说不上需要技巧。而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人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念起来很顺口的句子翻译后的译文念起来却感到很聱口,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忠于原作的字面则译文不通顺,译文朗朗却矢之杜撰。如何做到既能使译文通顺又要忠于原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的标准问题。 历来讨论翻译问题,总要首先涉及翻译标准,以此作为衡量译文优劣的准绳。我国至少在东汉便已有了翻译理论的雏形,以后玄奘提出了“既求真、又须喻俗”这两个翻译的信条。“求真”就是我们现代所称的“信”,“喻俗”即为“达”。“信”是确切,“达”是顺,即通畅,标准的译文必须在含义上与原文贴切,而且读来通畅。“信”不是指原文有哪个字译文也必须有哪个字。初做翻译的人大多数星逐字照搬,以为这样才算忠于原作。这样逐  相似文献   

16.
翻译新谈     
笔者从四个方面对翻译做了阐述。1.翻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渐体会其中的奥妙,甘苦,才能逐渐变得成熟起来,逐渐领悟其中道理。2.翻译的标准问题,笔者在“信”,“达”,“雅”和“忠实”,“通畅”这些原则中,更倾向于译者应“忠实”,“通畅”,应力求达到“忠实”与“通畅”的统一。3.翻译应首先要对译文的内容和精髓分析透彻,不要只局限于译文的字面意义。逐字,逐句地对译,不能把握译文作者的基本思想是不能译好伤口的。4.正确使用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使用时不能教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比较各种各样方法技巧的应用,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贾信信 《英语广场》2021,(11):48-50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数量也在日益递增。因此,准确翻译对提升中国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读者接受程度不同,译者应立足交际目的,深入发掘文本的交际功能,选取适当的翻译技巧以实现译文流畅性。本文以交际理论为依托,以小说《上门龙婿》为语料,剖析该小说英译本的翻译技巧,期待为该类型文本翻译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翻译中的“虚”与“实”的结合入手,就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技巧和提高翻译的水平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提出采用“融入法”的教学方式,加强俄汉翻泽教学。认为翻泽活动离不开逻辑理论、文化学的指导,只有掌握翻译理论及技巧,才能再现原文的意美和信息。  相似文献   

20.
翻译漫谈     
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续) 翻译技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和原则有关,也和实践有关,和语言有关,也和专业有关。一般说来,翻译原则有助于翻译技巧的发挥,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有了原则也就有了技巧。翻译实践有助于技巧的磨炼,但不应据此进而推理:实践最多的人技巧最精。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