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媛媛 《语文天地》2011,(23):20-21
在新课改背景下,诵读教学仍存在很多误区,如:把朗诵理解成了背诵,把背诵的熟练度与默写的准确性作为衡量诵读教学成效的唯一尺度;诵读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语文课上朗读成了必有的环节,但缺少点拨指导,流于形式;等等。有感于此,笔者以为要理解诵读教学的内涵,课堂上的诵读要适度、精当,并且要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来,语文教学尤其在落后的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诵读教学严重不良的状况。其实,诵读,就是熟读和背诵的合称。诵读与朗读、朗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周礼·大司乐》郑注上说以声节之曰诵,可见诵略似今日吟唱,是出声读。诵读更侧重熟读,更强调对文本的玩味与理解。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诵读教学法。必须指出的是,诵读与感悟、理解、创造力的培养并行不悖。我们不  相似文献   

3.
诵读课也是教学的最常见的课型,我认为一堂好的诵读课,就是以诵读为主,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读,乐于诵,乐于思,乐于听,创设读的意境,营造氛围,基于对内容的理解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声情并茂,口诵心悟,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相似文献   

4.
背诵是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怎样搞好背诵指导呢?首先,要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1.反复诵读:对于句、段之间联系紧凑的短文,便可使用这种方法。如背诵古诗《画》、《锄禾》等,反复朗读几遍,便可成诵。2.渐进诵读:对于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课  相似文献   

5.
诵读指导     
饶蕾 《云南教育》2001,(20):17-18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的篇目明显增多,每篇文言都要求背诵,或全文或段落,背诵任务的增加要求教师钻研诵读的指导。所谓诵读,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这是古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古人曾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多读能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和诗歌语言的运用。我国古代教学大量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现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古文教学有了一点回归传统的意味。我以为诵读指导应紧密联系课文的讲授,使二者水乳交融,相互促进,任何割裂课文理解的诵…  相似文献   

6.
诵读法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所谓诵读法就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教学方法。它既是教师教的方法,也是学生学的方法。诵读包括朗读、背诵、吟诵等具体的教学方法。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仅重视诵读法的应用,而且明确规定了诵读的内容和要求。因此,在新课程下,正确认识、理解与恰当运用诵读法,对于指导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诵读法有其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运用诵读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语文教育,从根本上来…  相似文献   

7.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素材,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历代教育名家也都十分重视“吟诵”,苟子说,“诵数以惯之”;叶圣陶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做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如此,新课标要求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附录中推荐背诵文言文20篇。可见,教学中要求背诵、诵读的篇数增多了,鼓励学生多背诵,  相似文献   

8.
阅读和识字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又以朗读、默读和背诵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指导得法,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力。作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不只是简单的“读”,还侧重以声传情的朗读和深入细致的理解。“诵”“读”结合,相得益彰。诵读法运用得好,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因为,诵读法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有利于体验和理解文本材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传统汉语教学的一个显著民族特色是对诵读教学法的格外重视。这里所谓的诵读,与现代语言教学(包括外语教学)中所强调的诵读的含义、功能不同。现代语言教学中强调诵读,是指在理解语词、句篇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等目的,其教学程序是先教后(诵)读。而传统汉语教学强调的是先(诵)读后教,甚至只读不教;而且,诵读的意义不仅为了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更在于通过反复诵读,达到感悟、品味从而理解语篇意义的目的。这一教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信条中。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渎《长相思》,并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向榆关、心系故园的思乡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相似文献   

11.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感的最佳方法之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我所理解的诵  相似文献   

12.
要培养学生写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必须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上去重视诗歌教学。结合诗歌易读易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诵读法"。以诵读促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诵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阅读部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就是教学古诗文应达到的标准。也就是说古诗文教学要达到“诵其文,通其意,明其理”。  相似文献   

14.
张驰 《广西教育》2013,(12):44-44
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初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高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诵读背诵所谓诵读背诵,也就是通过反复地"读"达到"诵"的目的,是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刻意采用背诵的方法,仅通过反复地读而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诵读背诵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但"读"也是讲究方法的。比如,读一定要专注,一边读一边思考,才能读进文本,读出滋味。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背诵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读准字音。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要求学生必须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  相似文献   

16.
<正>【课例呈现】《小石潭记》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学习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变化。这节课主要的实践活动有三个板块:积累文言,品读感悟,背诵落实。积累文言,贵在“巧”;品读感悟,重在“雅”;背诵落实,意在“新”。整堂课以“言”为本位,用“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诵读练习,对学生的诵读要有具体指导,应做到灵活多样地诵读。  相似文献   

17.
陈春燕 《学子》2013,(11):95-95
众所周知,古诗诵读的三大任务是识字(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花些时间把字读准,这是读好古诗的关键)、朗读(要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背诵(强调积累语言)。学好古诗有三重境界:明诗意、悟诗情、人诗境。而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状是:学生在理解诗意时,浮于表面,与其说是理解诗意,不如说是在背诵诗意。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二册语文课本。设计意网:凭借教材,透过文字,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明白其中的理,是阅读的基本规律;评词析旬,感悟诵读,以文本之情激发学生之情,是阅渎教学的必然选择。本节课围绕该校省规划办课题《小学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进行设计,力争体现目标简明、手段简化、设计简单、教学高效的特点。教学中图文结合、品词析句、涵泳内化、习得明理、知识训练有机渗透,引导背诵由易到难,拓展阅读及时适度,落实了课时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整堂课的教学进行得扎实而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学习文言文,其基础在诵读。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默写比重占了不少,怎样有效地背诵文言文呢?首先,出声有节奏地读,能帮助记忆。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直读到如出己口,烂熟于胸,最后能脱口成诵。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有些同学没有理解内容,为背而背,前后割裂地“死记”,支  相似文献   

20.
汪秀珍 《学语文》2008,(1):28-28
“阅读”,顾名思义,当然要在“读”上做文章。我认为,首先要抓好“诵读”,然后要抓好“精读”。“诵渎”和“精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