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第八次课改提出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树立这样一条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3.
黄福清 《教书育人》2008,(12):30-3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浯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诸多“用教材教”的设计频频亮相于课堂。新事物的出现与流行令人欣喜,然而我们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对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做一番理性的审视:有些教师,在“用教材教”的处理与设计上,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与旧课程不同的理念,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倡,意在提醒教师,教材不是“圣经”“法典”,而是教学所凭借的资源,因此理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立足“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和“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当然,“用教材教”关键是“用”,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语文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而是变得热闹、丰富、活泼、多元起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尤其是“语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成为广大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7.
科学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需要指出的是,“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的施教,而是为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用活教材之效果。因此,科学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可是许多教师却走上了“用教材教”的极端,手捧刚刚出版的、崭新的“科学”教材,而不敢按照教材设计去教,唯恐被扣上“教教材”的帽子。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个别教师把专家学者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放在一边不用(仅仅用了新教材课本的课题而已),却非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改编教材、替换内容,用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标准重新设计教材,试图传达教材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殊不知几个从不搞教学研究的兼课教师,是很难能改编出比专家学者还要高明的教材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听课教师感到此内容是异于教科书的“花拳绣腿”,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来,大家确实不习惯了一阵子,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声音了。但是没有什么声音不等于问题的解决,可能还潜伏着仍然“教教材”的危机。因为真正做好“用教材教”,是以对所用教材有较深刻的认识为基础的,而现在对大多数教师作这样的要求,恐怕是不太实际的。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开放性理念之一的教材观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创造和发挥的空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念已经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付诸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课教师也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即在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的基础上,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因此,教材只是一个典型的“教例”。但从“教例”转化成“学例”之间,还存在一个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本文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谈“教例”如何转化为“学例”。  相似文献   

13.
李蓉 《教育》2008,(12):57-57
透视当前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教师有必要理性地审视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阮翔 《科学课》2009,(4):9-10
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中间既有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有教学方法的变革,而“新理念的把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理念与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有一个难分难解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反复体验,去‘悟’它,如果想法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经过磨砺,是不可能获得真‘经’的”。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体现学科体系,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其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在推动课程改革过程中,专家们大力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他们提出,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七年,专家们倡导的教材观早已深入人心,对“用教材教”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能说上一些,然而一些教师对“用教材教”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在理解和实践“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有失偏颇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高培权先生在《语文学习》2006年第10期发表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文中列举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三类现象,借此批评“用教材教”这个理念“缺乏科学性,谈不上先进性,实在难以操作,只能使人难识语文教学的本真,陷入表面的虚浮”。由此,他提出了用“走进教材”和“走出教材”来代替“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见解。而钱林波老师认为,高先生对自己所要批评的对象认识得并不全面,甚至存在着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2004,(10)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科学课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来,大家在实践中对此作了较深入的考究,认为这个转变不仅是教材使用方式的变化,而是对教学目标重新认识的结果。有了这种认识,就不再把教材视为“圣经”,只是“见物不见人”了,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这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既然还要“用教材”,就要讲究怎么用。只承认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不够的,怎么“用教材教”这一面现在更应该研究。“教教材”,顾名思义除了理解为“把教材的内容教给学生”之…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它不仅仅是对教材使用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把教材视为“圣经”,而是作为“教”与“学”的材料,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教师通过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钻研课程标准、领会编者意图、研究学生基础,完全可以处理教材,架构起“教学素材”与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彩虹桥”。  相似文献   

19.
王宝辉 《福建教育》2007,(10):48-48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尊重教材的编排方式和编写意图,又要超越教材,创造性地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本文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例谈谈如何“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20.
“简简单单教语文”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中的过程理念和学习方法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不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简单随便,而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和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之后,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