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而且大有关系。可以说。数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不可多得的阵地。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掌握解决有关百分率问题的一般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百分率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有关百分率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会准确、迅速地解答有关百分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清晰、准确的效学概念既是正确思维的前提.电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尽管教学概念历来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但教育反馈表明:学生数学概念掌握得并不理想.因为邻近数学概念辨别不清、基本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彻而出错的现象时有发生。每次考试过后,  相似文献   

5.
李云燕 《山东教育》2004,(34):46-47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困难:①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是习惯于算术解法,而不会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数,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②找不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③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之后,不会由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并列方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使学生能够用方程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相似文献   

7.
让意境再现     
教学内容:浙江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P88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2.让学生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符号意识,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3.渗透不完全归纳和代数思想,提高抽象概括能  相似文献   

8.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学会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题中含有哪些基本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已知量与末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哪些相等关系.哪些相等关系可用来列方程.R要把应用题中的上述数量关系分析清楚了.整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学会并掌握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怎样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哪些基本方法呢?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有译式法、列表法和图示法等.译式法…  相似文献   

9.
张彪 《福建教育》2007,(12):44-46
数量关系是数量之间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数量关系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综观数学专业书籍,准确、简明、抽象是数量关系表达式的显著特征。这种数量关系的存在性状对数学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数量关系表征上,教师普遍崇尚简约、概括的精致化表征,常常视之为唯一恰当的表征样式:轻视学生素朴的原生态表征,仅仅视之为走向精致化表征的过渡与中介。学生原生态的数量关系表征是否具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是否具有实践意蕴?两种表征之间是否是一种纯粹的主辅关系?本文以长方形周长和长方体、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例,对上述两种数量关系表征进行价值叩问,并尝试对两种表征之间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把握展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海荣 《黑河教育》2011,(12):35-35
【片段一】教师出示以下数量:买4支铅笔,每支0.8元,付3.5元,找回0.3元。师:请同学们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写出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王灵菊 《考试周刊》2011,(68):88-89
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是不讲数量关系.恰恰相反,新课程十分重视数量关系。在理念上关注数量关系.我们需要用数量关系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更需要用数量关系去解决问题,在运算上感知数量关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数量关系,教师要时时把握机会。在体验中构建数量关系,新教材提倡让学生自主经历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隐含的数学模型,然后试图去解决数学问题,体现数学化的过程。在运用中提炼数量关系,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感知、构建数量关系后,还要通过一些必要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并在以后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式,达到进一步提高对数量关系认识的清晰度。教师主动参与,更应该以新的观念、开拓创新,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动态探索,真正灵活运用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129页的内容及练习三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并能根据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要点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审题、设无、列式、求解、检验、作答.2.常见类型及其等量关系:(1)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S)=速度(v)X时间(t),可变形为或t=.对这类问题,特别要注意对同向而行、相向而行、反向而行、相遇、遍及、先行、后行等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2)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是:工作是一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这类问题一般视总工作量为1.(3)浓度问题浓度一溶质量H溶液量,其中溶液量一溶质量十溶剂量.此类问题中的不变量是:溶质量不变或浓度不变或溶液量不变.列方程时,就是…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基础知识与解法──基本的数量关系正宁县教师进修学校邱景明在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有四种。这四种数量关系可列表概括如下:一、相并关系。例1.小丽有13本书,小华有19本书,他们俩一共有32本书。题目中三个数量间的关系是两个部分数量与它们总数量...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应用题中,一般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引出数量关系的:一是由题目中明显的关键词语句子引出数量关系;二是题目中所涉及基本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三是题目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所以,分析关键词语,揭示隐含条件,正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1.从关键词语句子引出数量关系 应用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语有:“是”、“共”、“早”、“晚”、“快”、“慢”、“耽误”等。例如,“一段路,甲早出发3/2小时,却与乙同时到达。”题中关键词是“早”,由此引出的明显数量关系可列为文字等式:“甲时-乙时=3…  相似文献   

16.
游琼英 《四川教育》2001,(11):22-22
一、提问引出复习 1.据题质疑,回忆旧知。 师: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铺垫练习,抓住关键。 师:请大家看图说出等量关系。单价 数量 买东西的钱 找回的钱 师: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情境导发探究 1.创设情境,自主构造学习材料。 多媒体演示:学校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车模比赛了,小青已经装好了赛车模型,他到商店买电池,这时出示字幕,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每节电池2.8元,付出6元,找回了0.4元。 师:你能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一个问题,构造一道应用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7.
商品销售类应用题是学生较难掌握一类问题,主要原因是:一是销售术语较多;二是数量关系较复杂.笔者认为,掌握以下五个销售术语和三种基本数量关系,再用列表法把题设中的数量关系表达清楚,问题就不难解决.  相似文献   

18.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加以理解.线段图。一、二年级时曾经引用过,但这堂课还是第一次将线段图、正式地介绍给学生.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理顺量与量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掌握数量关系,提高判断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灵活把握及转化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横向沟通。  相似文献   

20.
一、学会观察分析,构造函数关系。运用函数思想解题,首先必须建立函数关系,因此必须学会观察.通过细致透彻观察,识别命题特征,从题中数量关系,或数式特点出发,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去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这是函数思想方法运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