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什么是灵感?灵感是写作者在构思和传达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一种豁然贯通、文思潮涌的心理现象。形象地说,灵感是渴望生活化的主体心灵和渴望心灵化的客体生活在相互寻找的时候突然相遇而迸发出来的一朵或一串灿烂的火花。灵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和创造性这样三个特点,其中创造性这一特点对写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灵感是受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当人们对某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某个时候却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和新假设,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灵感,又称顿悟.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它是创造学、思维学、心理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谓灵感,是人们对某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某个时候却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和新假设,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灵感,又称顿悟。灵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原意是神的灵气。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受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当人们对某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某个时候却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和新假设,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灵感,又称顿悟。我国古代一直用“神思神会”“妙手偶得”“神来之笔”等表达这一现象。花开花落、流水潺潺、飞鸟掠天际、朝阳跃云端……眼见这些景色,天性的萌发调动了自然的感应。于是乎,妙想横生,文思涌动,这就是灵感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冯勤荣 《教学随笔》2007,(10):20-20,9
灵感是大脑思维的一种反应,是脑力劳动者在构思创作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英语教学中,也经常会产生一种灵机一动的感觉,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英语教师应善于发现灵感,捕捉灵感,运用灵感,让自己的课堂更具特色,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授课行为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其标志之一就是授课过程中的常会出现灵感性的发挥、创造。它是由于教师平的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灵感性发挥创造具有以下特性: 1.偶然性。灵感性发挥创造是突然而至的,并非事先的有意设计和准备。 2.飞跃性。灵感性发挥创造是讲解者对应讲解知识的重新认知和对讲授方法的新的确认,是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它使认知产生了质的改变。 3.伴有激情。因为灵感大多是在人情绪高涨的时候发生的,这时教师的授课情绪可能更加昂奋,情感也更加投入…… 灵…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灵感?历来众说纷纭。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灵感,就是在文艺、科学活动中,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作家、艺术家、诗人对某种艺术构思长期琢磨、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时,由于某种事物的启示,突然顿开茅塞而捕捉的富有创造性的构思;是对作品的构思突然颖悟时所呈现的一种思维高度集中.情绪高度兴奋的心理状态。文学艺术家在灵感来临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想象出他平时所未曾以至无法想象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论创作灵感     
为了体现文艺创作的创造性,人们都体会到需要灵感(Inspirafion)。她宛如一位神圣、美妙的女神,作者们总是恒久地在追逐着。她究竟在哪里,是个什么样子?怎样请她光临呢?一灵感正如德国哲学家里格尔所说:“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艺术的灵感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说,它不是别的,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不到把它表现为完满的艺术形象时决不罢休的那种情况”。①我国当代诗人艾青则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9.
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以一定的经验事实和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性和亢奋性等特点。灵感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  相似文献   

10.
李德才 《贵州教育》2010,(14):39-40
在新华字典里,灵感的解释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学习和工作中,谁不希望产生灵感呢?如果有了灵感,实验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就能达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产生灵感呢?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灵感是教师以长期、专注的思考为背景,在面对某个问题时突然出现的、转瞬即逝的创造性思维状态。教学灵感具有突发性、创造性、即时性和准备性等特点,它客观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及时捕捉教学灵感,有助于教师点亮数学课堂。1.生活原型启发:从学生的学习源头捕捉教学灵感。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体现为相互支持的关系(生活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加以解决,同时数学问题的思考有助于解释生活现象),还体现  相似文献   

12.
似乎很少有人把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灵感现象,同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其实,灵感不一定指发明创造,也并非科学家、艺术家所独有。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也会产生富有创造性的奇思妙想,也可能闪烁出星星点点的灵感火花。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在科学、文艺、学习等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当人们热烈而顽强地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在长期、艰苦、紧张的思索中,由于有关事物的触发启示,往往会突然出现稍纵即逝的某些新形象、新概念、新思想,促使创造活动中所探索和捕捉的某些重要环节得以解决,这就可以说获得了灵感。俄国作家果戈里早就想写一部作  相似文献   

13.
灵感是指文学创作中,由于刻苦钻研,深入思考而突然触发的富于创造性的思路。灵感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现象。不少作家在构思作品时,有时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突然来了灵感,找到了写作的突破口,顿时柳暗花明,喜不自胜。  相似文献   

14.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美妙的精神现象。写作需要灵感。中学生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灵感”在这个创造过程中,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其活跃,创新意识极强,写作效率极高。那么,怎样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呢?一、创设情境,诱发灵感写作灵感的产生常常是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写作指导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产生创作欲望。1.设计恰当导语…  相似文献   

15.
略谈营销中的创意蔡德全据说邮票上本来没有孔,外国有位聪明的记者为了便于撕,用大头针在上边扎了孔,他也为此成了一名发明家。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灵感,灵感的特点是创造性。创造性会产生创意,创意是企业营销的智慧之神,是打开销路的金钥匙。营销中的创意是一种具有...  相似文献   

16.
卢景 《教育现代化》2006,(2):105-105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李杰 《现代教育》2003,(10):54-54
美术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学问,它不但是造型、描绘事物的技术,而且是通过描绘对象表达思想感情,使人们的心灵境界得到陶冶,使人得到艺术享受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思维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思维、智慧、感情和艺术灵感。  相似文献   

18.
灵感,就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的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和认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灵感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的法宝。《西游记》的故事,原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原始认识,他们痛恨生活中像妖魔鬼怪一样的坏人,希望有那么一个能擒妖降魔的“救世主”前来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这触发了吴承恩的灵感,创作了《西游记》,  相似文献   

19.
灵感是脑力思维的一种反应,是脑力劳动者在构思或创作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经常会产生"灵机一动"的感觉,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灵感,捕捉灵感,运用灵感,让自己的课堂更具特色,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风格与教学灵感———课堂教学创造性的静态表现与动态表现余文森课堂教学贵在创造二字。教师的一节课,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创造。课堂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灵感上。教学风格是课堂教学创造性的静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