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愿换手指     
有一神仙到人间,点石成金,试验人心,寻个贪财少的,就度他成仙,遍地滑,虽指大石变金,只嫌微小。末后遇人,仙指石谓曰:"我将此石,点金与你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往往称持不同见解的学派为异端。《论语&;#183;为政》云:“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便指不合儒家学说者为异端。《抱朴子&;#183;论仙》云:“古人学不求仙,言不语怪,杜彼异端,守此自然。”把求仙语怪,亦算作异端。后世便泛指不合正统者为异端。异端对于正统思想、学说是反抗,是叛逆,也是种革新。  相似文献   

3.
“意”即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清人王夫之有言:“意犹帅也。”在此。他将文章的“意”喻为一支军队的统帅,是很有道理的。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把这段话借用于作文,那么,这文章的“意”就如山中之“仙”,水中之“龙”了。没有它,文章就黯然失神,有了它文章才神情毕现。为此,无论是平日作文或是考场作文,都应注重在立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对偶趣话     
有这么一个幽默小故事:纪晓岚小时候在私塾念书。他养了一只麻雀,上学带着放在墙洞里。姓石的先生知道后,担心养鸟会妨碍他学习,就将麻雀打死,封住墙洞,并题上联于洞旁:“细羽家禽砖后死。”年幼的纪晓岚见此情景知道是老师所为,对麻雀被打死非常伤心,于是在上联旁边续题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先生见后非常气愤,举起戒尺便要打他。他申辩道:“学生是按先生所教属对,你为何打我?”先生细想,下联字面虽是骂我。但从别解来看,词性与上联对得倒也十分妥贴,无话可说,便慢慢地收回了戒尺。  相似文献   

5.
粤人食芝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日:“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日:“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相似文献   

6.
《石钟山记》:“舟人大恐。”人教版高中《语》第三册对此句的注释是:“(舟人)船夫。”笔以为此说欠妥。在现代汉语中,“船夫”指在船上工作并以此为生的人。他们应该对当地的水状况及周边环境都非常清楚。章最后在解释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时也说:“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知道什么?显然就是前所说“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风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恐惧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对对象的陌生,既然船夫知道“大声发于水上,噌咳如钟鼓不绝”的原因.又怎么会“大恐”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从孤标傲世,卓尔不群,“世外仙姝”大胆追求“术石前盟”,愤世嫉俗的“咏贤才”三个方面分析《葬花辞》中的林黛玉冰清玉洁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名学陆世仪说过:“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心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我认为在教学中“悟”即指人的感悟、创新精神,“敲击”即指课堂教学中生与生、师生之间的不断争议。因此,正如击石取火一般,课堂争议能直接体现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谈石     
天性我爱石,大概是天性所致。家居平原,从小很少见石,开始接触磨石、碾石、门墩石、砚台等。说来也怪,遇石不但细看而且抚摸。见石碑必读其文、逢石滚非上即骑。后来进城,专门到东关瞻仰“天官墓”,这是明代吏部尚书李戴的安息地。此陵占地百亩,石雕成群:石狮、石坊、石人、石马、石羊、石柱等仪仗排列,精雕细刻,中原罕见。上中学时,常路过城南街“鹗荐坊”,那是明代进士申如鹃的功德坊,工艺水平甚高。坊两边石柱上雕刻的“文王百子图”“三顾茅庐”“姜子牙钓鱼”等景观十分精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据说,曾以“一两石末儿…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4,(1):F0002-F0002
一贫士遇故人于途,故人已得仙术矣,相劳苦毕,因指道旁一砖成赤金赠之。士嫌其少、更指一大石狮为赠。士嫌未已,仙曰『汝欲如何?』士曰:『愿乞公此指。』  相似文献   

11.
胡子牛 《作文》2023,(2):18-19
<正>“啪!”妹妹把一块橘子皮扔到了地上。“快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我毫不客气地说。妹妹被我吓哭了。正在阳台上听收音机的爷爷赶紧走进屋,问:“怎么回事?”“妹妹乱扔垃圾!”我大声说道。爷爷弯下腰,捡起橘子皮,安慰妹妹:“仙仙,以后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这样家里才会干干净净的。”  相似文献   

12.
这儿真美     
今年夏天,烈日炎炎,而我却“享受”不到,因为我到山里避暑去了。去什么山?你肯定没听说过,我去了仙华山。到了那儿,我才感到,祖国的风景是多么美。仙华山的朴,也许是独一无二的。它给我的感觉便是朴实。那儿没有到处吆喝的小贩,只有一个个供应香茶的小凉亭。没有雕得非常华丽的石栏,只有翠绿的竹子围成的栅栏。就连那些小亭水洼,也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朴不仅仅体现在景色上,就连那些小动物也是。我住的那家农舍,养了一对狗。每逢我们上山,它们都紧随其后,送我们上山,跟我们下山,为我们的路途增添了无限乐趣。就连那些野生…  相似文献   

13.
石钟山怎么会“全山皆空”江苏常州市一中杜秉庄高中语文第一册《石钟山记)注①中说:“明清时有人认为苏武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第271页)一些爱刨根问底的学生问我:“石钟山怎么会‘全山皆...  相似文献   

14.
巧将失误化神奇蒙城一中周震一日,教苏轼的《石钟山记》。当我范读到“今以钟磐置水中”一句时.不慎将“磬’误读作“磐”。自觉误读,加以有学生窃窃私语,便顿觉不安。想随即纠正,又怕影响课堂效果。忽灵动一动,何不将错就错。读完全文后,我问学生:“刚才我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驴打滚     
女儿:“妈妈,这是什么?”妈妈:“是驴打滚(北京的一种地方特产)。”女儿:“妈妈,我要吃完驴打滚,驴子会不会在我肚子里踢我?”驴打滚$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幼儿园@杜艳君!老师  相似文献   

16.
迟归的爱     
季婧 《家教指南》2007,(3):52-53
从孙月仙记事起,对“爸爸”这个词儿就是陌生的。妈妈蒋冬兰从来没跟她提过爸爸。她刚上小学时,同桌小丽问过:“月仙,你爸爸呢?”她说:“我没有爸爸。~不可能没有爸爸。妈妈说,每个小朋友都有爸爸。我告诉你,妈妈会把爸爸藏起来,你得向她要。”  相似文献   

17.
海花除妖     
京族三岛上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妖魔——一只螃蟹精,每年要渔民送一个小孩子给它吃,不然,就兴风作浪吞食渔民。渔民纷纷逃离三岛,12岁的海花,跟父母逃到了金鼎山。有一次她去打柴,浓密的树林里传来一个声音:“山上有位琴仙,谁能闯过树林,上到山顶,琴仙会教他弹独弦琴。独弦琴的声音,可以除掉螃蟹精。”这番话激起了海花对独弦琴的向往。她坚定地说:“我一定要闯过树林,到山上找琴仙,为民除妖。”她于是不顾一切地钻进树林,荆棘刺破了她的手脸,尖石扎伤了她的脚板。她一步一个血印地走上山顶。忽然听到有人问:“小妹妹…  相似文献   

18.
储存、菜鸟、拷贝和网虫,均是电脑网络用语。储存:是指把程序保存到硬盘中。菜鸟:源于电脑游戏中,对“低手”的称呼;网络中,老网民对新上网的人的一种称呼。即“笨鸟”。网虫:对经常泡在网吧、网络中的人的称呼。拷贝:“copy”的音译词,指复制出一份与源程序完全相同的程序。那么,请大家就漫画所画的内容想一想,“储存、菜鸟、拷贝、网虫”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欢迎大家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记下来,告诉我们,让全国的小学生朋友与你共享这份快乐。储存:在此指菜鸟:在此指拷贝:在此指网虫:在此指师长评分(…  相似文献   

19.
《海上》     
李商隐唐 《初中生辅导》2013,(11):F0004-F0004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相似文献   

20.
钟益 《读写月报》2023,(1):30-31
<正>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选编有《五石之瓠》一文。对其中的“瓠落无所容”,教材的注解为“宽大而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笔者认为此处注解有待商榷。“瓠落”一词常用义有二:一是指“大貌,空廓貌”;二是指“潦倒失意貌,犹落拓”。教材将其注解为“宽大”,释义准确。但将“无所容”解释为“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则有违文句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