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研究孙中山的近代化思想与反封建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孙中山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局限性,进而肯定孙中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出实现中国近代化途径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表达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民生富裕的愿望。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然是我们艰巨的历史任务和神圣使命。三民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怎样逐步形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什么样的国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些问题需要多节课来讲述。而历史课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的发展来讲授的,因此,讲到适当的地方需要提示或总结,学生才容易形成比较全面明晰的概念。在讲授《鸦片战争》的第三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要向学生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涵义。所谓半殖民地国家,就是  相似文献   

4.
一、救亡图存的楷模 一百三十年前,孙中山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斯时,山河破碎,落后挨打;兵连祸结,民不聊生。青年时的孙中山为祖国的悲惨境遇而痛苦,但又对中华民族充满着自信和自豪。为解民于水火,为拯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他毅然地走向救亡图存之道。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在革命历程中始终关注农业发展问题,他以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为导向,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主张,涉及农业科技、政府统筹、灾害治理等方面。孙中山不仅强调这些内容之间的统一互补,还着眼于将农业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鲜明地体现了其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关怀,彰显出协调发展思想作为其农业发展主张指导思想的地位。由此说,各项农业主张及协调发展思想共同构成了孙中山极富时代特色的农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这段历史代表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包括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且也需要总结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历史文化。孙中山先生在上世纪初所提出的民生主义的社会改革纲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强国富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研究并继承他的这些科学合理的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史学界习惯上把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说:“清朝道光20年到22年……在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了1946-1948年间,也就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在革命的炮火中将要宣告结束的时候……把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按社会性质来划分……看来是更加恰当的。”①无疑,胡绳先生在这里是把半…  相似文献   

9.
人口问题是中国近代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人口问题也日益突出起来。人口众多是不是造成国弱民贫的根本原因,如何解决“人满之患”,就成为这一时期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从认识国情,掌握国情出发,不仅对中国近代人口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人口理论,而且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实践中作了不少努力。探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体现在几场重要战争的发生和几个重要条约的签订上。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高度重视中国农业的发展,指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化、系统化与专门化的管理制度。为此,他提出了"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的农业振兴思想,认为中国只有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中国农业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准备 1 复习要点 近代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1 复习要点近代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一步步走向衰落,腐朽的晚清政府、混乱的北洋政府、消极的南京国民政府,都没能阻止中国一步步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反而加剧了中国被侵略的步伐。中国近代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过程,之后的孙中山、北洋政府、南京政府也没能带领中国摆脱危机,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意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敌强我弱是革命者面临的基本形势。因此,他一直高度重视革命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孙中山的统战思想,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最终形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飞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的统战思想总体上是革命的、成功的,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限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础和灵魂是民生思想;并从战略高度上深刻地提出了对外开放是中国工业化的动力之源;从“战术策略”的层面,提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推动工业化,必须选择以一种不平衡的发展策略最终实现工业化战略平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准备1 复习要点 近代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单纯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孙中山投身实业建设,提出10年内筑路20万里的铁路建设规划.鉴于当时政府与民间均无此财力以及过去中国自办铁路的不成功,他创造性地提出以BOT方式为主,大力引进外资,快速推进铁路建设的设想.此设想既有新颖、先进和科学性的一面,也有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实施这一设想的政治、经济环境,因此,这个设想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史》《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仍以《中国革命史》内容为主,同时对应于《毛泽东思想概论》,重点是《中国革命史》与《毛泽东思想概论》相接的内容。这里,就《中国革命史》部分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一、新的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2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太平天国农…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1 复习要点近代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单纯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