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量 名”是现代汉语词语构成的常规语序,“名 量”结构也是语言运用中经常出现的。本文从结构、语义变化、搭配习惯等方面通过对较为广泛的例子,讨论了量 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可逆情况。  相似文献   

2.
张雨  王宝利 《现代语文》2014,(2):147-149
对英汉"数(量)名"结构的层次,存在不同看法。汉语"数(量)名"结构的层次一般按其形式分析:在"数名"结构中,数词是修饰语,名词是被修饰语;在"数量名"结构中,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修饰名词,"数量短语"是修饰语。可见,汉语"数(量)名"结构中,名词是中心语,是被修饰的对象。英语有两种"数(量)名"。其中"数名"结构的层次与汉语一样,数词是修饰语,名词是被修饰语;对"数+名1+of+名2"结构的层次,有不同观点——修饰成分是名1,还是名2?主要观点有三种:1.名1是主词,名2是修饰语。2.名2是主词,名1是修饰语。3.是"矛盾说"。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英汉"数(量)名"结构是相同的,都可归入"定中"结构。  相似文献   

3.
汉语名量结构可以分为“名+数+量”和“数+量+名”两种,前者是一种自足结构,后者是一种非自足结构.自足结构可以构成一种话题结构,且在整个话题接续过程中,可以采用零回指的手段,也可以采用其他手段实现语篇衔接.非自足结构更多的是充当焦点信息,不会形成独立的话题结构;但它可以充当话题结构中的话题,并且在话题接续中往往是采用零回指.  相似文献   

4.
对于动词谓语后的数量结构,传统观点认为,数名量结构作谓词宾语。数动量结构和数时量结构作谓词补语,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语法功能应从数量结构的构成、与后面所出现名词的组合情况以及结合语义综合分析,并提出运用语义指向判断“动词 数量结构”语法功能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和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相比,汉语的语序相对固定,但汉语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语序现象——成分间的互易,互易后句子的语义基本相同。本文探讨了数量名结构句中主宾互易的条件,及互易后语义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6.
“能V多少(就)V多少”是现代汉语常见的结构,结构义为前项“V多少”指出前提条件,后项“(就)V多少”表达认可和接受。结构对数量的倾向性是语境赋予的,是“多少”对举表不定指的体现,其本身对数量没有倾向性,这种无倾向性使得该结构在语境中呈现认可大量、勉强认可小量和认可任何量三种含义。  相似文献   

7.
量词"口"的句法认知基础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词“口”在数量名结构中大概有上十种语义,并制约着数量名结构所出现的句法环境。我们所采用的探讨方式是先分析后综合,在逐个考察的基础上,寻找其衍生基础,最后探究其动因。我们认为“口”的原型是容器图式,其他的大多用法都是由此引申出来的。其动因与视觉刺激、功能、数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数)量 名"是现代汉语词语构成的常规语序,"名 量"结构也是语言运用中经常出现的.本文从结构、语义变化、搭配习惯等方面通过对较为广泛的例子,讨论了量 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可逆情况.  相似文献   

9.
英语的“形名”结构一般情况下可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有时却需要转译成“名形”结构,是对译还是转译取决于一定的语义条件。其规律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的任何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不存在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应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某个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存在因果或其它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要转译成汉语的“名形”结构。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名+数量”结构位于句子的宾语位置,充当动作的受事者.该结构中的名词绝大多数为普通名词,极少数抽象名词也能够进入该结构.出现在该结构中的量词包括:个体量词和度量词、借用量词、能够表示确定数量的集合量词.该结构的主要语用功能是强调某种物体的数量,同时,也能够使语言变得更为正式,另有一部分数量短语后置是出于语言韵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形名”结构一般情况下可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有时却需要转译成“名形”结构是对译还是转译,取决于一定的语义条件。其规律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的任何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不存在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应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某个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存在因果或其它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要转译成汉语的“名形”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和<也论汉语"数·量·名"形式的产生>两篇文章,对"数+量+名"结构来源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双数量结构在英、汉语中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句型。但名量短语、动量短语、时量短语在英汉双数量结构中的句法分布却呈现出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话题成分在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汉语"数·量·名"结构产生于先秦时期,其过程经过了两条途径:一是在甲骨文、金文中,"名·数·量"经过了"名·量"、"量·名"两个阶段,进而转化为"数·量·名"结构;二是金文以后,"名·数·量"经过"数·量·之·名"阶段而过渡为"数·量·名"结构。  相似文献   

15.
王琳 《黑河学院学报》2023,(7):113-115+129
当“一量名”位于动词后作宾语,量词作名词的定语时,“一”有时可作省略,有时又必须保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从量词隐含数量“一”的语义特征、语言的省力原则、距离相似性分析宾语位置“一量名”结构中数词“一”的省略和保留问题,探讨宾位“一量名”结构省略“一”的条件和省略后“一量名”结构语义重点和语体风格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数+量+之+名"结构是普遍的语言现象,其中的数量结构属于事物的量化成分,从"对焦点敏感"的形式上看是句中焦点;然数量结构成为焦点不仅源于量化成分,还源于指示代词"之"的复指强调,"之"的存在,是数量结构成为焦点的一种外在显性标记,意即"之"是一个焦点标记词。  相似文献   

17.
表容纳性意义的数量结构对应式是汉语中常见而又非常特殊的句法结构,主要有"时量 V 时量"、"时量 V 动量"、"时量 V 名量"、"名量 V 名量"等七种组配形式,其中"名量 V 名量"结构对应式中数量成分的移位情况甚为复杂,移位后的名量成分在动词后能否获得[ 可支配性]特征是决定结构能否移位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中,量词是表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如一条裤子、二杯水中的“条”和“杯”。虽然俄语中没有量词这一词类,但类似的表达方式仍是处处可见的,如6yTbIJIKa BOлbI(一瓶水)。英语中也没有量词这一类词,但在英语语法中,仍然有量词这一说法。如apiece of paper,a cup of water等就是数量结构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这种数量词的方式来变通讲解这种结构。其实在俄语教学中也可以借用汉语中的量词来变通讲解这种结构,并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能对6yTbIJIKa BOлbI这一类短语中的二格名词作以清楚的解说。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语义上较为相近的表达形式:“名一量”和“一量名”,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但有时互换,语感上又会难以接受。经过对大量的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名一量”结构要求“名词”具有一定附属义。同时,二者在指称方面均可以充当非指称成分,这时“名一量”和“一量名”可以互换;但又因为“名一量”结构要求“名词”具有一定附属义,因此二者互换之后语感上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静态的角度以“数量”与“名1 的 名2”组合为框架,并结合名1、名2之间的语义关系,分析该组合的句法结构及其语义关系。指出该组合形成的二重偏正结构,第一层划分因量、名词之间的语义指向搭配类型不同而应采取不同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