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大学被誉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学校教育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责任感和能力。从伦理学角度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公民意识缺失所带来挑战的研究,强调中国特色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在高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与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与此同时,重视校园环境的营造,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义务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等,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6)
大学生公民是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担。这些人才自身所带的思想、意识将对全社会公民意识的树立与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高等教育学校需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公民意识教育,教育出具有较高公民素质的大学生,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改 《科教文汇》2010,(23):25-26
在新课改实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分数至上,把知识传授放在第一位,而把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有老师说现在课时这么紧,没有时间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针对此现象,笔者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认为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而且政治课知识目标的实现与公民意识的培养并不冲突,二者可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公民纳税意识薄弱影响我国征税效果,—直是我国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其隐蔽性和易转嫁性也是我国公民纳税意识薄弱的外在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深入分析,探讨流转税改革与公民纳税意识培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以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培养以主体意识、权利责任统一意识以及公德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公民意识相对较弱,需要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通过法律基础课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基点、以行为养成为落脚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要想发展成为体育强国,必须建立一个全面健身的王国,全面健身王国的建立需要社会所有的公民都具备很强的体育锻炼意识。可以说体育意识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持续不断的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受益。所以,本文深入探讨和研究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着自身公民义务意识和行为意识相对较弱这一现状,本文针对此现状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培养合格社会公民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民教育,使大学生尽早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最终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9.
社会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锤炼意志、陶冶情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现代公民意识,促进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我开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颜咏雪  贺璐 《内江科技》2010,31(4):180-180,181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公民意识状态与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迫在眉睫。本文试图从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原因入手。找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人才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姜文超 《科技风》2013,(20):246
公民意识作为社会形态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政治文化范畴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在我国传统社会中,臣民意识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臣民意识也随之被公民意识所取代,进入了中国人民的政治意识。本文探讨我国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整个发展转变历程对于提高我国民众的公民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化意识,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我国近年来极为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我国的希望和未来的主人,其素质状况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然而,就目前的总体状况而言,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不高,所以探讨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不足,结合大学的实际情况,从高校公民意识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两大方面探讨大学生体验式公民意识教育,以期提出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储昭奇  刘美足 《科教文汇》2012,(12):17-17,100
当下的教育应该强化公民的理性意识,坚持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相守灵魂,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相济社会,用行动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重构中国的道德与伦理秩序,躬行合格公民的底线行为,追求积极公民的崇高境界,完成向组织公民行为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中水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通过科学实践活动,不仅锻炼和提升了环保意识、实践能力、创造力等,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公民意识。同时,总结了以中水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庞文娟 《科教文汇》2013,(30):12-12,1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当代公民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他们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要求,所以现阶段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如何提高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并成为每个公民的内在需要。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做为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期间也应该随着自身角色的变化担负起不同的社会责任,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步树立公民意识、大学生意识、干部意识和党员意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法治社会是服从规则的治理,法治教育则是让规则铭刻在公民心中的教育实践活动.普法教育侧重于知识教育,是工具理性主导的对象化教育,强调法律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理性行为的输出.当代法治教育应该是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价值教育,将受教育者视为主体,致力于教化人心,通过培养法治意识与法治理念,进而影响公民的日常行为.法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则是培养民众主体意识,实现法治价值认同,培育其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实现法治社会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8.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德国废纸回收的措施、造纸工业与环境的和谐、公民环保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德国废纸回收率高的原因,以对我国的废纸回收管理及两型社会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陶明芬 《今日科苑》2009,(18):249-249
如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们沿海城市,竞争在各行各业都特别强烈,竟争意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素质,因此,我们做为教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竞争意识的内涵、竞争意识与体育教学的内在联系以及培养竞争意识的必要性,进而在体育教学培养竞争意识的原则的基础上谈培养竞争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民法律意识问题一直是法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公民“法感情”,这一源自法主体内部的主观心理体验,基于其与公民法意识的主观融通性,可为以往忽略主体人主观感受的客观性法意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公民法意识的良性运转提供内在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